其他
【分类公示】法史学·2017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58篇)
来源:中国法学创新网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对2017年CLSCI上发表的1492篇论文进行了初步分类,现向法学法律界同仁公开征求意见。对个别论文的初步分类如有异议,请直接在中国法学创新网发布页面进行评论,或者致电我所。联系人:陈燕,电话:010-66188646;王丽娟,电话:010-66511806。电邮:faxuepandian
法史学·2017年科研单位论文数统计(58篇) | |||||||
名次 | 科研单位 | 总篇数 | 他发数 | 作者 | 期刊名称 | 期数 | 文章标题 |
1 | 华东政法大学 | 11 | 10 | 王立民 | 法学 | 8 | 唐律“化外人相犯”条属于国际私法的质疑——兼论唐律的唐朝刑法典性质 |
何勤华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英国大学法学教育国际化的起源及其流变 | ||||
陈灵海 | 清华法学 | 6 | 攻法子与“法系”概念输入中国——近代法学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 ||||
王立民 | 现代法学 | 1 | 试论中国租界与租借地区域法制的差异——以上海租界与威海卫租借地区域法制的差异为例 | ||||
于明 | 中外法学 | 4 | 议会主权的“国家理由”——英国现代宪制生成史的再解读(1642—1696) | ||||
何勤华 | 中国法学 | 5 | 以古代中国与日本为中心的中华法系之律家考 | ||||
何勤华 | 法学家 | 1 | 《大宪章》成因考 | ||||
李秀清 | 法学研究 | 4 | 《印中搜闻》与19世纪早期西方人的中国法律观 | ||||
李秀清 | 比较法研究 | 2 | 《中国评论》中的中国法律及其研究价值 | ||||
李秀清 | 中外法学 | 1 | 《中国评论》与十九世纪末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司法 | ||||
陈灵海 | 中外法学 | 2 | 《大清会典》与清代“典例”法律体系 | ||||
2 | 清华大学法学院 | 4 | 4 | 李平 | 法商研究 | 2 | 先秦刑余之人考论:形象、制度与观念 |
陈新宇 | 法学研究 | 2 | 《大清新刑律》编纂过程中的法权之争 | ||||
汪洋 | 法学研究 | 5 | 明清时期地权秩序的构造及其启示 | ||||
李平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4 | 传统中国审判机制的法理与道理——从刘锡彤断杨乃武小白菜案说起 | ||||
2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4 | 4 | 朱腾 | 法学评论 | 4 | 秦汉时代律令的传播 |
高仰光 | 比较法研究 | 2 | 纳粹统治时期德国法律史学的源流、变迁与影响——以价值与方法的“连续性”为视角 | ||||
朱腾 | 中国法学 | 4 | 简牍所见秦县少吏研究 | ||||
高仰光 | 清华法学 | 4 | 论中世纪城市法的学理化进程 | ||||
2 | 西南政法大学 | 4 | 2 | 胡仁智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3 | 改革与法制:中国传统“变法”观念与实践的历史考量 |
梁健 | 现代法学 | 5 | 明清民间法律规则考析——以“书约”为例 | ||||
吕志兴 | 现代法学 | 3 | 宋例新探 | ||||
陈佳佳 | 政法论坛 | 2 | 宋代录问制度考论 | ||||
5 | 中国政法大学 | 3 | 3 | 朱勇 | 中国社会科学 | 12 | 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
张晋藩 | 环球法律评论 | 2 | 中国古代监察思想、制度与法律论纲——历史经验的总结 | ||||
潘萍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天圣·狱官令》与唐宋司法理念之变——以官员、奴婢的司法待遇为视点 | ||||
5 | 厦门大学法学院 | 3 | 3 | 周东平 | 法律科学 | 1 | 《大明律》采六部体系编纂模式原因考辨 |
马腾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1 | 中国传统法思想形态新探——以晋《律注表》为中心 | ||||
马腾 | 现代法学 | 2 | 儒法之间:道家哲学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
5 | 西北政法大学 | 3 | 2 | 陈玺 | 法律科学 | 2 | 唐代杂治考论 |
闫晓君 | 法学 | 2 | 古代保密法:漏泄罪与间谍罪 | ||||
何柏生 | 法学 | 9 | 东坡先生的法律人生 | ||||
8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2 | 2 | 李启成 | 政法论坛 | 6 | 治吏:中国历代法律的“宗旨”——读《法治是什么: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 |
章永乐 | 清华法学 | 3 | 维也纳体系与君宪信念的持久性:以康有为为例 | ||||
8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2 | 2 | 刘晓林 | 法学研究 | 3 | 唐律中的“余条准此”考辨 |
刘晓林 | 法学家 | 5 | 唐律中的“罪名”:立法的语言、核心与宗旨 | ||||
8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2 | 2 | 吴欢 | 法律科学 | 3 | 明清律典“例分八字”源流述略——兼及传统律学的知识化转型 |
公丕祥 | 政法论坛 | 4 | 传统中国的县域治理及其近代嬗变 | ||||
11 |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 1 | 1 | 戴建国 | 中国社会科学 | 3 | 从佃户到田面主:宋代土地产权形态的演变 |
11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1 | 0 | 郭航 | 法学评论 | 3 | 中国古代刑事宽宥政策考察——以老弱妇幼废疾者为视角 |
11 | 南京大学法学院 | 1 | 1 | 郭俊义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雅典立法者之立法宗旨研究 |
11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 1 | 1 | 潘超正 | 政法论坛 | 4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法庭调解:制度与实践——基于龙泉司法档案的考察 |
11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1 | 1 | 景风华 | 法学家 | 6 | “矜弱”的逻辑:清代儿童致毙人命案的法律谱系 |
11 |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 1 | 1 | 谢舒晔 | 法学 | 7 | 从诋毁到赞誉:北洋司法官在司法变革中的蜕变 |
11 | 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 | 1 | 1 | 孙倩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2 | 论中国古代的罪疑惟轻 |
11 | 重庆大学法学院 | 1 | 1 | 程燎原 | 政法论坛 | 3 | 千古一“治”:中国古代法思想的一个“深层结构” |
11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1 | 1 | 程政举 | 中外法学 | 5 | 《周礼》所确立的诉讼证明制度考论 |
11 | 暨南大学法学院 | 1 | 1 | 陈范宏 | 比较法研究 | 2 | 民国宪制设计的庞德方案:安全与自由的衡平 |
11 | 南昌大学法学院 | 1 | 1 | 杨峰 | 法学 | 1 | 论明清徽商诚信规则体系及现代借鉴 |
11 |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 1 | 1 | 郑显文 | 比较法研究 | 3 | 中日古代神明裁判制度比较研究 |
11 |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 | 1 | 1 | 武航宇 | 法制与社会发展 | 6 | 论中国古代契约中“沽酒”条款的功用 |
11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 1 | 1 | 喻中 | 法律科学 | 6 | 以术行法:熊十力建构的“韩非学” |
11 |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 1 | 1 | 徐燕斌 | 法学研究 | 6 | 周秦两汉法律“布之于民”考论 |
11 |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 1 | 1 | 杜军强 | 法学 | 4 | 服制与清代法律适用的基本模式——从“服制如何定罪”切入 |
11 | 西南大学法学院 | 1 | 1 | 陈锐 | 现代法学 | 1 | 清代的法律歌诀探究 |
11 | 法律出版社 | 1 | 1 | 解锟 | 政法论坛 | 4 | 西法东渐之殊途:胶澳与威海卫租借地法制实践样本考察 |
11 |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 | 1 | 1 | 梁治平 | 政法论坛 | 6 | “事律”与“民法”之间——中国“民法史”研究再思考 |
11 | 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1 | 1 | 段凡 | 法学评论 | 2 | 论沈家本司法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
“请求权基础方法:民事法律适用的理论与技术”学术讲座顺利举行
2018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通过率为38.2978%+
《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3-2017)》荣获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2018 年中国智库学术成果“优秀报告奖”
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华东政法大学合作培养国际商法硕士项目招生简章(第十三期)
2019年浙江工商大学博士生招生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及复习参考书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2019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办法
让撒贝宁、董卿、张国立称赞的超级读心术:10秒看透人心,掌握人际交往主动权
北京大学2019年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招生简章(校本部)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