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全市律师人数达到四万人以上!
近日,《法治上海建设规划(2021-2025年)》正式发布。《规划》指出,上海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市摆在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保障性位置,使法治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其中对律师等法律服务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目标和具体要求。一起了解一下。
推动涉外法治工作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响“上海法律服务”品牌,持续推动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调解等法律服务行业改革创新。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涉外法治工作部署,全面推进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和体系化建设。进一步扩大涉“一带一路”相关法律服务对外开放与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涉外法律服务机构,2025年前上海律师事务所在境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50家以上分支机构。
支持法律服务机构参与国际性、联盟性跨境法律服务协作,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涉外法律服务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对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理论和实践研究。完善域外法律查明服务机制,加强对世界主要国家法律制度的研究。引导涉外企业加强合规管理,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健全落实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对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值班律师提供法律帮助的覆盖率达到100%,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提供辩护的比例达到100%。
深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工作实践,深入开展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活动。
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社会组织、法律顾问等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统筹整合律师、公证、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资源,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提质增效、机制创新,2022年前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构建公共法律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鼓励法律工作者参加志愿服务,健全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工作机制。
健全落实过问案件记录、通报、追责制度,规范司法人员与律师和当事人等接触交往行为的制度。
完善有效防范和及时发现、纠正冤假错案工作机制。健全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行使诉讼权利保障机制。
完善法律职业准入、资格管理制度,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和在职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同堂培训制度。
完善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制度。
加强法律服务领域专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健全职业道德准则、执业行为规范,健全完善符合律师、公证行业特点的职称评审制度。
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作为法律服务人员从业的基本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对律师工作的领导,强化律师行业党的建设。
健全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制度机制。完善律师惩戒机制,建立律师不良执业信息记录披露和查询制度。
加强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村法律顾问队伍建设。
到2025年,全市律师人数达到四万人以上,万人律师比提升至万分之十五,具有全国范围内领军作用的律师人才达到200名。
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布局,到2025年建成3个以上示范性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发展壮大涉外律师、仲裁员、公证员等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加大海内外优秀人才引进集聚力度,积极推荐优秀涉外法律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
中国科学院大学关于查询2021年秋季入学博士招生考试初试成绩的通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年“国家关键领域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工程博士项目”招生公告
湖南大学经济管理研究中心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核、 复试工作实施细则
2020年CLSCI期刊行政法学发文情况分析:“70后”高产作者居多
会议议程 | 2021’知识产权南湖论坛 ——“新法治理念与知识产权制度变革”学术研讨会
西北大学关于2021年“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结果的公示,7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