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育部“三大奖”出炉,近40所高校官宣!
来源:软科
软科(ID:zuihaodaxue)从多校官网获悉,近日,教育部办公厅颁发了《教育部关于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授奖项目共297项(人),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19项。在全部授奖项目中,自然科学奖135项,技术发明奖40项,科学进步奖114项,青年科学奖8人。
据了解,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是由教育部设立的用以鼓励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等学校的教师、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组织的奖项,是仅次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的重要科技奖项。其评审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是由全国同行专家审议选定的,每年评审、授予一次,竞争激烈。
此前,软科已报道了东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江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7所高校先后在官网宣布获奖结果的新闻。
近日,又有30多所高校也在学校官网宣布了获奖消息,截止目前,已有近40所高校官宣。(部分高校仅个别学院或机构公布了获奖结果,不代表学校获奖总数,请以官方发布为准)。
最新公布的具体获奖项目如下:
中山大学
该校共获得了7项奖励,包括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青年科学奖1项。本年度各类项目一等奖获奖数共5项,达到了2016-2019年一等奖获奖数的总和,创历史新高;同时,中山大学首次获“青年科学奖”该类奖励。
数学学院胡建勋教授牵头完成的《数值几何不变量在双有理变换下的变化》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公共卫生学院凌文华教授牵头完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新型生物标志物及膳食营养防治》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附属第六医院兰平教授牵头完成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和治疗策略的技术创新》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牵头完成的《鼻咽癌精准诊疗方案的建立与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仇荣亮教授牵头完成的《多金属污染土壤植物联合修复技术体系及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土木工程学院林凯荣教授牵头完成的《变化环境下丰水地区洪水精准预报和洪灾动态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物理学院董建文教授获得青年科学奖。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共5项成果获奖,其中河海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余钟波教授主持,河海大学,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的“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演变及响应机理”项目荣获自然科学一等奖。曹茂森教授主持的“基于激光动力感知的结构损伤诊断理论与方法”、朱其志教授主持的“岩石力学跨尺度分析理论与方法”2个项目获自然科学二等奖,何秀凤教授主持的“大型水电工程高危边坡多尺度自动化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李庆武教授参与的“系列化浅水多波束测深声呐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5项成果获奖,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4项成果获奖。
张楠等参加申报成果“高速铁路基础结构动态性能演变及服役安全基础研究”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唐涛参加申报成果“高速列车主动安全控制的关键基础研究” 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李伟力等主持申报成果“高效电机轻量化与热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王伟参加申报成果“端管云一体化协同认知的工业物联网态势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4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
赵跃民教授主持完成的“难筛分矿物高效筛分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特等奖,是今年全国高校唯一获特等奖的成果。杨春雨教授主持完成的“多尺度快慢耦合动态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项目荣获自然科学二等奖。汪云甲教授主持完成的“矿区形变多源立体监测及建构筑物场地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项目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姚强岭教授主持完成的“生态脆弱矿区煤系地层水岩相互作用基础理论及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有4项成果入选,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和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地球科学学院王志章教授及团队完成的成果“大型复杂致密气藏定量评价与有效开发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获科技进步一等奖;石油工程学院宁正福研究员及团队完成的成果“页岩微纳米孔隙结构特征与流体赋存传输机制”获自然科学二等奖;石油工程学院蒋官澄教授及团队完成的成果“双疏型强封堵钻井液新技术及其规律应用”获科技进步二等奖;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梁永图教授及团队完成的成果“成品油管道智能优化运行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4个项目入选,其中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石油工程学院戴彩丽教授负责完成的“深层/低渗油藏多尺度自生长冻胶分散体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技术发明一等奖。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范宜仁教授等参与完成的“高性能核磁共振弛豫分析仪的研发及应用推广”获技术发明二等奖。石油工程学院侯健教授负责完成的“深层稠油油藏热化学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获科技进步二等奖。石油工程学院苏玉亮教授负责完成的“水平井注驱采一体化体积压裂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主持共有3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崔翔教授主持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分析理论、控制方法及工程应用”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刘崇茹教授主持的“超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高效电磁暂态仿真及工程应用”获得技术发明二等奖;陆道纲教授主持的“大型先进压水堆乏燃料贮存格架与水池耦合地震安全性论证技术”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3项成果上榜,其中一等奖2项。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由土木与交通学院黄培彦教授主持的成果“服役环境下先进材料增强混凝土结构延寿及耐久性技术”,针对亚热带典型服役环境下的桥梁、码头等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及安全服役问题,开展了系列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发明了纤维薄板等多种先进新型建筑材料,建立了先进材料增强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疲劳与断裂理论,创立了其环境疲劳/耐久性评价方法和技术;发明了(预应力)纤维薄板混合增强RC结构的系列技术,创立了服役环境下纤维薄板增强/加固RC结构的延寿及耐久性技术;创立了钢纤维聚合物结构混凝土复合结构的延寿及耐久性技术,编制施工工艺并获得了省级工法。该项目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3项、其他知识产权25项,研究成果应用于34座桥梁、6条道路路面、3个码头等的延寿加固补强,取得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上海中医药大学
据上海中医药大学官网称,该校系统共有3个项目喜获奖励,附属曙光医院石印玉领衔的项目“石氏伤科筋骨病损诊疗技术的创新研究与推广应用”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附属龙华医院胡鸿毅领衔的项目“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创新和机制研究”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附属曙光医院慕永平领衔的项目“一贯煎治疗肝硬化肝肾阴虚证方-证病理学基础研究”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此次通过上海市教委推荐的市属高校项目中共有5个项目获奖,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得其中3项,是获奖数量最多的市属高校。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3个研究项目获国家教育部颁授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包括1个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及2个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港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黄秀娟教授、医学院院长兼卓敏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陈家亮教授,以及荣休讲座教授沈祖尧教授 ─ 炎症性肠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整合医学研究。
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港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系主任兼李树芬医学基金肿瘤学教授莫树锦教授 ─ 亮化末期肺癌病人存活机率;社会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黄波教授、福州大学吴波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宋春桥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宋慧慧教授,以及腾讯公司蔡纪烜博士 ─ 时空多尺据融合的与方法。
北京林业大学
以北京林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荣获二等奖2项,其中自然科学奖1项,科技进步奖1项。
北京师范大学
据北京师范大学官网消息,北师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两项科研成果荣获自然科学二等奖。
环境学院张力小教授主持完成的“生命周期视角下的能源转型生态环境影响机制研究”项目和人工智能学院邬霞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数据驱动算法的认知理论验证、建立与预测”项目均获此殊荣。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船舶电气工程学院彭周华教授团队的《多无人船协同控制理论与方法》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孙冰教授团队的《液相放电等离子体特性及醇类制氢机理研究》2个项目均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工程主持的两项成果入选。水声工程学院李海森教授牵头完成的《系列化浅水多波束测深声呐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苑立波教授牵头完成的《高精度光纤偏振器件测试技术及应用》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南京农业大学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神经外科马杰、骨科陈晓东两位专家团队成果获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分别是《基于分子病理的髓母细胞瘤分子机制诊疗关键体系的建立及应用》和《保髋手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浙江工业大学
2项成果喜获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信息学院俞立教授团队牵头的“网络化控制的切换系统处理方法”获自然科学一等奖,环境学院陈建孟教授团队牵头的“复杂有机废气生物净化过程强化技术及应用”获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该校首个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等级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的刘运全、吴成印、彭良友、龚旗煌教授等完成的项目“原子分子动力学超快光场成像和调控” 获自然科学一等奖。
大连工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孙润仓教授主持的“木质素结构解译、清洁分离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纺织复合材料冲击破坏热力耦合机理和多尺度结构效应”成果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学校为唯一完成单位。该成果由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顾伯洪教授和孙宝忠教授完成。
广州医科大学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授奖项目名单,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刘金保教授团队完成的“蛋白酶体功能调控在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项目荣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华南农业大学
学校官网发布消息称,由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雷红涛教授主持的“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精准免疫识别及快速检测技术”项目荣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该校在食品科学方向上首次荣获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也是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取得的重大进展。
江西中医药大学
陈日新教授领衔的项目“艾灸得气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与推广应用”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江西中医药大学继2019年以来,再次获得教育部科技奖励。
南昌航空大学
航空制造工程学院陈玉华教授团队完成的“航空航天特种构件搅拌摩擦焊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研发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南京邮电大学
学校官网发布消息称,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黄维院士、赖文勇教授团队在柔性电极材料及其储能器件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荣获2020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陈军院士领衔完成的“钠离子电池关键电极材料与反应机制”项目(主要完成人:陈军,张凯,陶占良,程方益,轷喆,王诗文,段文超,朱智强)一举摘得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蒲永平教授及其团队完成的“无铅高储能脉冲电容器介质材料”成果获得技术发明类二等奖。陕西科技大学连续三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成为陕西省属高校中唯一连续三年获得该奖励的高校。
苏州大学
学校官网称,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高明远教授团队完成的“肿瘤多模态诊疗一体化探针相关基础研究”项目获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学院教师陈鹏、赵庆志同武汉大学教授姚宜斌共同申报的《GNSS近地空间环境监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推广》项目,荣获2020年度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西安科技大学首次获得该奖励。
西北大学
据学校官网介绍,西北大学傅东静教授荣获青年科学奖,今年仅有8名青年科学家获此奖项。傅东静教授的主要学术创新贡献为揭示地球超级动物类群节肢动物的起源与演化之谜。
本文内容由软科(ID:zuihaodaxue)手工搜集整理,为不完全统计,如有遗漏欢迎留言补充,以各校官网信息为准。
新闻来源:各高校官网、澎湃新闻等
北京林业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第一批),341人
西安交通大学关于2021年博士普通招考境外学位加试安排的通知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2021年“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考核录取工作方案
宁夏医科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及进入复试考生名单
华北电力大学2021年博士生入学考试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大连理工大学2021年少民骨干专项计划博士考核成绩及拟录取名单公示
大咖云集,中美关系中的全球战略与法律——美2021战略竞争法草案初析
信息与数据立法研讨会邀请函:《个人信息保护法(二审稿)》与《数据安全法(二审稿)》要点学习与完善建议
2020年:129447人,2021年已授予136502人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第五轮学科评估视域下我国法学学术生产力格局研究——基于国家社科基金与CLSCI期刊的联合考察
湖南大学2021年法学博士考核复试成绩及拟录取名单(第二批)公示
广东律师行业2020年发展数据:共55136名律师,11568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