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线丨社区网格员:鸡毛蒜皮里的万家灯火
传统佳节,因坚守而动人;防控疫情,用奋战来回应。最美“逆行者”们,展现出一种超越“小家”、成就“大家”的高尚情怀。我们推出“我在一线”栏目,以记者体验、第一人称的视角,记录战“疫”一线艰辛、动人的瞬间。
疫情当前,使命在肩。在各自的战场上,我们虽不能握手,却依然心手相连,相互依靠。因这份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我们相信战“疫”必将胜利。
社区网格员:
鸡毛蒜皮里的万家灯火
记者:沈淑桦
为了解社区工作人员的防疫日常,我来到梧桐街道学前社区,采访了环北新村的“90后”网格长沈光宇。
沈光宇用牛奶箱子提手代替“耳朵”,将口罩勒在了后脑勺上,看上去好像戴了个“金箍”——这是从微博上学来的,可以有效扎紧口罩,又不会因长时间戴口罩而勒耳朵。我到达的时候,他刚将隔离解除的告知书送到一户居家隔离观察者手里,又要帮另一户买菜。
在做好“代购员”的同时,他还是“宣传员”。买菜这一路,他就开上搭载小喇叭的微型消防车,一路上不断播放着抑扬顿挫的防疫口号。“这样每天转一转,可以加强宣传。”
路上我看到小区里有一些戴着口罩健身、遛狗的老年居民。“最近疫情控制比较好,所以老年人都出来了,我们看到了也会劝他们别出门。但是毕竟憋了很久,我们也可以理解。”沈光宇说,对于工作人员的劝阻,老年人们会连连点头“知道了,知道了”,语气就像在和自己的儿子女儿说话。
到了超市,沈光宇出示了他的采购证,背面有说明书和社区的红章,能让他不受“一户两天一次”的限制。
“现在每天要买两趟菜吧。住户把要买的菜发到微信里,我发视频过去给他们确认。”在疫情发生之前,沈光宇几乎没有买过菜,现在,他俨然是一个颇有心得的“家庭煮夫”了,“以前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菜的品种也分不清,有一次还把韭菜当成葱买回去了。”恰好今天的采购菜单上也有葱,沈光宇抓起一捆葱说,“现在有经验了,什么菜放在什么货架我都清楚。”
看他买菜的认真劲儿的确有模有样,花菜要一棵棵试过重量,大白菜要看看叶子完不完整,“这个散称的土豆不太好,去看看袋装的。”他说完,就推着购物车跑向超市另一头的货架。
买了满满两袋蔬菜,沈光宇和另一位工作人员一起送上六楼。来到隔离人员家门口,沈光宇把菜放到一边,敲了敲门,准备去撕门上的封条,还不忘提醒我“站远些”。隔离人员一打开房门,沈光宇两人就“弹”到走廊的另一侧。
“怎么是两颗大白菜啊!”隔离人员一见就笑了,原来她想要做的是手撕包菜,却收到了两颗三五斤的大白菜,“这得吃到什么时候去啊!”虽然是个哭笑不得的小插曲,却让在场所有人都会心地笑了,隔离人员礼貌地说了声“谢谢”,带着女儿返回了屋内。
随后沈光宇返回了居委会,刚才趁买菜顺路的功夫,他从附近5个卡口回收了今天的进出登记单,这些信息要在下午3点之前上报给街道,用以统计。
离开之前,我参观了沈光宇的“卧室”——自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后,他就住进了居委会的会议室,睡在临时铺成的床上。“因为没有地方晾衣服,所以只好挂在椅背上。”沈光宇不好意思地说。
在“疫”线,社区里很少有热血沸腾的抗疫故事,更多的是家长里短。对社区工作人员来说,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是天大的大事,解决居民的小问题、小麻烦,就是守护万家灯火的烛光。
本文经桐乡市传媒中心独家编辑报道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记者丨沈淑桦
编辑丨徐丹
责编丨徐丹
小编推荐丨这些你可能关心
△ 疫·情日记|拥抱
下载“爱桐乡”APP,了解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