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信童话的力量

2016-06-02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把最美的童书,给最美的童年]

 

相信童话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大教授

新阅读研究所所长|梅子涵

 

  童话用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讲述着我们经历过或者没有经历过的、我们已经想到或者根本没有想到的情感;我们想到过经历过的,童话给我们重温;我们没有想到没有经历过的,童话给我们启发。

 这里不是幼儿园教室,也不是小学课堂,而是大学的阶梯教室。我们在这样讲“童话”这样一个话题,有这么多的成年人来听——我不由地觉得社会真的进步了,浪漫的人多了,童年更有位置了。


 

  童话是真实的

 

  有一首歌叫《童话》,光良是这么唱的:“忘了有多久/再没有听到你/对我说你最爱的故事/我想了很久/我开始慌了/是不是我又做错了什么/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我不可能是你的王子……”

  歌里说“童话都是骗人的”,而我今天要讲的话题是:相信童话,童话是真实的。

  今天的中国人,很多成年人,乃至儿童,都不相信童话。

  有的成年人对我说,“我从儿子7岁开始就不给他看童话了,7岁以后走上的是一条现实的路,看童话,会受骗的。”

  有的小学生,我跟他们讲儿童文学阅读时,他们很认真地举手提问:“你让我们看童话,我们以后怎么进入现实里去呢?看了童话,我们会不会长不大?”……

  我总是和他们说,童话是真的,要相信童话,童话只会让你活得更真实。

  相信童话,这本身就成为一个人的格调;相信童话,这本身就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感觉、气息,成为他们的房子、马路……没有童话,是没有格调的,不相信童话,不会有优雅和诗意。

  童话分明是想象的故事,怎么是真实的呢?我说,它的美妙是真实的,美妙给我们的感动是真实的;它的诗意是真实的,诗意和情感在我们灵魂里产生的回响是真实的;它的哲学是真实的,哲学对我们的生命,对我们一生成长的方向和影响是真实的;它给我们的温暖和善良是真实的……

 

  “小红帽”流传了三百年

 

  因为它真实,所以会流传;因为它真实,明明看上去是假的“小红帽”的故事,就流传了三百年。

  那不是假的吗?一个女孩子,被狼吃掉了,猎人把狼肚子破开来,她又活生生地出来了。

 可它的提醒很真实。小红帽送蛋糕和葡萄酒给祖母,妈妈叮咛得很清楚,顺着路往前走,不要走到路的外面去,可是小红帽忘记了妈妈的叮咛,听信了狼的引诱,去看美丽的花儿了,去听鸟儿动听的叫,让狼先到了祖母的家里,结果吃掉了祖母再装扮祖母,又把小红帽吞下。美丽的花儿固然值得看,动听的鸟叫也应该听,可是行走的道、成长的路,又的确要相信经验的提醒,要一心一意,不能东张西望,妈妈的叮咛是特定的语境里的真理,非要违背,那来临的是灾难和黑暗。

相比较,母鸡萝丝合乎“走路”的规矩。《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有名的图画书。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时,狐狸就已经跟在她后面。但是她专注地往前走,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按时回到家吃晚饭。童话里的走路、散步,正是成长的路途。不东张西望,按照计划走,狐狸跟在后面也没有机会。

 

  童话反映人生哲学

 

  安徒生的童话虽是想像,但他的哲学是真实和深刻的。丑小鸭,如果忍受忍受再忍受,最后就是一只丑老鸭。忍受不了,翻墙而去,一路颠簸,来到湖上,终于成为一只天鹅。天鹅的故事不止是它来自天鹅的蛋,还来自小鸭子的越过栅栏而去。

  这样的故事的哲学,对真实的人生是有用的。安徒生的时代我们没有经历过,可是对那个时代的描述倒是特别令我们想念。那个时代的人相信童话,这种相信,造就了安徒生。

  安徒生在河边玩,在桥头洗衣服的女人说,你知道吗?我们这条河很远的对面,有个古老的东方帝国,那儿有穿着漂亮的衣服的皇帝,有漂亮的王子。安徒生相信女人的话,老想着有一天,从河的对面,走来漂亮的东方王子……这种对美好传说的向往,促使安徒生写了那个著名的童话故事《夜莺》。

  我们再来看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大兔子的故事,书名叫《猜猜我有多爱你》。两只兔子用各种方式和语言表达对彼此的爱,小兔子最后说:我爱你,远到月亮那里!大兔子说:我爱你,远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前不久也是在杭州,我给来自浙江省各地的中学老师讲儿童文学。炎热的夏天,老师们听了半个月课,都已买好票,准备课一结束就回家,回到妻子、丈夫和孩子身边。那天上午,他们听了我这个故事,听到“我爱你,远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的话,不少人纷纷换了票,回老家先去看望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个童话故事,可以让成年人改变线路。


 

  现实生活里有童话

 

  有的童话,看上去荒诞,其实讲的是普遍真理。比如我们来看这个《公主四点会来》。

  这是一个体面的男人,未婚。他背着照相机来到动物园,经过凶猛的狮子笼前,他没有停下来,经过可爱的长颈鹿笼前,他也没有停下来,经过美丽的小鸟笼前,他还是没有停下来。最后他在一只丑陋的土狼面前停下来了。这只土狼乱乱的毛,眼角甚至有眼屎。可体面男人竟然停下了,土狼也对他一见钟情,附耳轻声对男人说:“其实我是一个被施了魔咒的公主。”

  男人问:“你还能恢复你原来的模样吗?”土狼说:“能,只要有人肯向我发出邀请。”男人说,好,我请你今天下午四点到我家来做客。

  男人回到家,对着镜子打扮,戴上领带,穿得整整齐齐,在桌上铺了好看的桌布,准备了许多精致的小点心,激动地等待着土狼的到来。

  门铃在四点准时响起,土狼来了,脸上戴着一只大口罩,手臂上挎着一只绿色的淑女包。男人把土狼请进门,土狼吃得杯盘狼藉。

  吃饱喝足后,土狼沮丧地坦白:其实我不是公主。

  男人说,我知道!他早就知道她不是公主。但只要体面的男人喜欢她,那么即便她只是一只“土狼”,她也是他的公主!

  这个看似荒诞的平民版王子与公主的故事,把真实的可能和希望描述给普通人,而不是给王子和公主。格林童话里的爱情是一种象征,这个故事则描绘的是寻常生活。

 

  童话让平淡变神奇

 

  童话有时是荒诞的,有时也会亲切得和真的一样。“爷爷和蓝布”的故事就是这种亲切的童话。它几乎就发生在所有人的家里,但是我们却经常视而不见。

  这是一个关于爷爷的故事,故事从一条蓝颜色的毯子开始。蓝颜色的毯子是爷爷做的,小约瑟从小盖着爷爷做的这条小毯子,那么温暖舒服,恶梦一个也不会来。

  约瑟渐渐地长大了,毯子老旧了,妈妈要把它丢了,可是约瑟不舍得,他说:“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拿起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地看,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地剪,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爷爷为约瑟做了一件奇妙的外套!

  约瑟又长大了,外套也老旧了,爷爷把外套变成了背心。背心也老旧了,变成了领带。领带也老旧了,变成一块手帕。最后变成一粒蓝色纽扣。有一天,蓝色纽扣不见了,全家人惊慌失措。爱通过这样的方式描述出来,让人感动。

  这个奇妙的故事的书名是:《爷爷一定有办法》。

  在重复的生活里,我们很少感动,童话却给了我们感动!到底生活是真实的,还是童话是真实的?或者它们各有不同的真实?

 

  成年人喜欢,童年才有机会

 

  成年人如果相信童话,孩子也一定会相信。

  去年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他的名字成为经典,不仅因为丹麦的孩子们喜欢他的故事,首先是那个时代的成年人喜欢。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出版后,很多孩子喜欢,很多成年人也喜欢。

  著名的《柳林风声》出版后,作者格雷厄姆收到了当时的美国总统老罗斯福的信。这位总统告诉他自己兴致勃勃地读了三遍。一个总统为了自己喜欢读的一本童话,写信给一个英国作家,不远万里。

  《哈里·波特》出版后,孩子们排队购买,有的由成年人陪伴,成年人的陪伴和等候使孩子们有了机会。

  没有成年人的喜欢,童话要进入童年很难。孩子们的书包里,全是教科书,感觉好重。一个感觉生命好重的人,不会有灵感。

  我曾对很多成年人说,在孩子的书包里放一本有趣的童话吧。书包就会变得轻起来!不信可以试试看。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学校校长联盟]


       幸福的路我们一起走




永远相信童话

作者|马亚伟|《广州日报》

 

  小时候,我们是那么喜欢童话故事。童话世界里,花草会唱歌,鸟兽会说话,大海里有美人鱼,天上有天使,森林里有多姿多彩的舞会,夜空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日月星辰懂得我们的喜怒哀乐,江河湖海里每天都上演着曲折的故事……一切都是生动缤纷的,充满着浪漫传奇的味道。

  那些美丽的童话故事,总是温暖的,光明的,带着阳光的气息,照进孩子们纯真的心田。童话故事里,正义总会战胜邪恶,美丽总会打败丑陋,好人一定会有好运,坏人一定会受到惩罚。童话故事里,丑小鸭也能变成白天鹅,灰姑娘也能遇到王子,只要你积极向上,心存美好,一切皆有可能。总之,童话故事的结局,常常让孩子们欣慰一笑,觉得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光明和希望。

  童话故事像一个醒目的向标,牢牢地竖立在孩子们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们有足够的力量之时,总会去寻找某一个心愿的起点,兜兜转转,我们找到了那个向标,然后沿着它指引的方向,一路前行。

  一个朋友曾说,她一生都受到“灰姑娘”这个童话故事的影响。她出身寒微,不够漂亮,但是她总对自己说,我一定要让自己变得好点,更好点。只有这样,才能被王子的青睐。多年后,她出落得气质优雅,谈吐不俗,尤其是一路走来收获的骄人成绩,更为她增色不少。当年那个灰扑扑的“灰姑娘”终于绽放出光彩了,她不仅赢得了爱情上的“王子”,也赢得了事业上的“王子”。

  还有一位男同学,与她的经历如出一辙。他是受到“丑小鸭”的影响,上小学的时候,他又瘦又矮,腿还有点残疾,因此总被同学们欺负。每当他受了欺负,就想起童话故事中“丑小鸭”的经历,他对自己说:“总有一天,我要变成白天鹅!”在他的生命中,充满了轻视、嘲弄和鄙弃,但这些丝毫没有让他的心灵变得灰暗,相反,他让童话故事的光芒照进心里,反而增添了无穷力量。如今的他,名牌大学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事业和人生都充满了阳光。

  “生活本身就是童话。”真的是这样呢!如果你肯努力,就能用自己的经历书写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一定是温暖的,光明的,正能量的。童话的魅力,在于她永远把希望展示给我们看,永远不会让我们陷入绝境。

  可是,有些人长大了,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读过的童话,却说出一句:“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一颗心要多么冷漠和世故,才能说出这样的话?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冷酷最无情的话了,瞬间把所有的美好都撕碎了。“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定另有安排”,生活中或许有太多的不如意,这本是人生的常态,坦然接受便是。成年后,你或许没能拥有童话般的未来,但能因此就怀疑童话吗?童话不能给我们未来,未来要靠自己去创造。童话只是给了我们一个希望,只要你追随着这个光明的希望走下去,即使身处困境,也能感受到希望在召唤,你的心就永远不会孤单寂寞。

  永远都要相信童话!童话让我们抵制了世俗与功利的侵扰,保持纯净真诚之心。童话让我们远离了丑陋和卑鄙,永远保持心灵的和善与温情。童话让我们永远不会绝望沉沦,给自己留一份希望和勇气。

  永远都要相信童话!即使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依然可以用苍老而动听的声音,无限神往地讲述着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那时,我们满脸皱纹,心却依旧鲜活生动……

 

(马亚伟,河北保定人。期刊、副刊作者,写作至今已发表900余万字。笔名王纯,文心等。作品风格清新淳朴,细腻雅致,以情动人。《思维与智慧》《文苑》《启迪与智慧》《特别关注》等杂志签约作者。作品见于《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大公报》等报刊。)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学校校长联盟]


       幸福的路我们一起走



 

阅读故事:相信童话的力量

新阅读研究所所长|梅子涵

 

中国教育的确必须把童话、把优美的文章、把妙不可言的音乐放进去,只放一点知识,太贫穷了;只放一点道德,太干枯了。

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童话,这是童话的无限力量。在安徒生的时代,很穷的人在河边洗衣服时,愿意听安徒生的童话。当时负有盛名的音乐家、最有钱的王公贵族们、最有权力的国王,照样喜欢安徒生的故事。没有人会拒绝童话,尤其是贫穷的人,因为在童话里,才有贫穷的人心里向往的日子。贫穷的童年更需要阅读、更需要童话,我们先来看一个贫穷生活里的孩子渴望阅读的美丽故事。

 

 贫穷更需要阅读和童话

 

《最想做的事》是一部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品,主人公是一个贫穷的黑人孩子,每天当别的孩子还在梦里的时候,他已经早早地起床了,然后跟着他的父兄走很远的路,到一个盐场去干活。每天他拿着一把锹,面对雪白如山的盐堆干活,这是他的出身、他的命运。可是他在干活的时候心里想,这不是我最想做的事。很饿的他好不容易盼到中午,吃着午餐时,心里想,有饭吃当然很好,可这不是我最想做的事。他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这天晚上,在黑黑的回家的路上,他跟着父兄疲惫地走着,突然看见一辆大车上站着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在读一张报纸上的新闻和故事。在这辆大车的旁边围着好多的人啊!孩子停了下来。

孩子心想,什么时候我能像他一样,能够阅读、能够朗读、能够让很多人站在我面前聆听,那有多好!孩子跟着父兄回到家,这是一个贫穷得几乎没有家具的家庭,母亲每天照例等待她的丈夫和儿子,每天在这里迎接他们的饥饿,但是她没有想到,今天她迎接了一个意外的惊喜。儿子走到她的面前,对她说:“妈妈,我想阅读。”母亲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几个字,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这样普通的一个请求。这位母亲是专门为人家洗衣服的,她不认识字,可是她却有一本书,那是她为人家洗衣服的时候,在一堆脏衣服里面捡到的,她不认识字,这到底是一本教你怎么种土豆的书,还是教你怎么唱歌的书,她都不知道,但是她知道书不可以丢弃,于是就带回了家,用家里最漂亮的布包起来,放在专门存放最宝贵东西的一个木桶里。母亲弯下腰,从木桶里拿出她的珍藏,交给了儿子。这是多么欣喜、神圣的递交,那一瞬间,这个贫穷得不舍得点灯的家里光亮映满,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庄重、更诗意的递交吗?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母亲和父亲的整个生命、这个孩子的一生,都在这一瞬间被光亮映满了。

孩子开始读书了,书里那弯弯曲曲、蹦蹦跳跳的是一些什么符号呢?他走出家门,来到黑暗的社区的路上,寻找那个车上的人,希望他能教自己。那个人正坐在那里读报纸,孩子对他说:“我想学会阅读,你能教我吗?”在这样一个贫穷的社区,几乎从来没有人请求他教授阅读,而今天晚上,这个孩子走到他面前,请求他教会阅读,这也是这个男人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惊喜,他心里也被光亮映满了。他说:“好啊,我教你。”孩子不仅学会了阅读,还学会了写字,他学会写的第一个字就是他的名字——Booker,他的名字叫布克,很巧合、很奇妙的是,他的名字和书(Book)只差两个字母。

这个黑人孩子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议员和作家,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文学表达了它,它就成为童话,成为令人感动和振奋的故事,成为照耀普通人的光亮。“宝石”在矿里的时候,它什么也不是,没人看见,文学将它提炼,它就成为向往。在这个故事里,这个生活在灰暗生活里的小孩,手里始终提着一盏灯,它是他早出晚回的路上需要的光亮,而这个故事也成为阅读孩子的光亮,无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童话一进入阅读,意义的面积是大得测绘不了的。

 

肖邦的音乐让年轻人聚拢


我介绍的19世纪美国诗人惠特曼的那首诗《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现在已经成为“流行引用”了:“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到的东西,会成为他后来的一个部分。”孩子小时候读什么,长大以后就会朝什么方向走去。

法国小说《欧洲教育》讲的是二战时候的故事,波兰被德国人占领了,波兰的男人们只能放下手里的技能和工作,背起枪去当游击队员,解救他们被抓去当了性奴的妻子、姐妹们,夺回他们的领土。一个外科大夫的妻子也被德国人抓走了,他放下了手术刀,背起枪。离开之前,他在森林里为儿子挖了一个洞,洞里有吃的和被子,他让儿子躲在里面别出来,因为纳粹军队在森林的四处,非常险,而且当时还是严寒的冬天。可是一个人不是鼹鼠,不是老獾,他需要新鲜的空气,需要天空的星斗,甚至需要一点天寒地冻。有一天晚上,孩子从洞里爬出来,来到危险和严寒里,天空有星斗。他吓了一跳,因为在他的面前闪现出了一个年轻的波兰游击队员。这个游击队员也是藏身于一个洞里的,但是现在他从洞里爬出来走进危险和严寒,他要带着这个孩子到一个地方去。他们静悄悄地走了很长一段危险、严寒的路,来到了另外一个洞里。

这是一个大得多的洞,两边坐满了年轻的游击队员,他们穿着棉大衣,怀里抱着枪,有的眼睛睁着,有的眼睛闭着,他们在听肖邦的钢琴曲。这个洞里有留声机,肖邦的音乐是从留声机里传来的。这些苦难的波兰年轻人,这些祖国的解救者,在这样的夜晚,冒着危险和严寒从各自的洞里到肖邦的音乐前来聆听,也是来享受,来把心里的苦难放下,也是来把渐渐失去的力量重新聚拢。这一切是那么地顺理成章,因为他们是听着肖邦的音乐长大的,肖邦的音乐在他们成长的记忆里,他们的心里满满的。所以,他们现在会这样走来,会这样聚拢。童年听到的美好声音,阅读的美好故事,会成为未来民族、国家聚拢的集合号,旗子就是那样重新飘扬,反攻也会那样磅礴开始!

洞里面还坐着一个8岁的孩子,他生了很重的病,马上就要死了,听完了肖邦的钢琴曲,他声音微弱地请求:“我想听童话,能不能读一个童话给我听?”一个游击队员站起来,从破旧棉大衣的口袋里拿出一本童话,说:“我们今天朗读吉卜林的童话。”读完了一遍,孩子声音微弱地说:“我想再听一遍。”于是游击队员又朗读了一遍,在童话的第二遍声音里,8岁孩子呼吸完最后一口气,离开了这个世界。

 

童年的故事是成年后的方向

 

童年听到的声音、读过的故事的确是成年后的方向。8岁孩子的最后生命在童话中兴致勃勃地度过,那是因为他一岁、两岁时听过,他有记忆的想念。把伟大的音乐、美妙的童话给了童年,就等于给了一生。中国教育的确必须把童话,把优美的文学,把妙不可言的音乐放进去,只放一点知识,太贫穷了;只放一点道德,太干枯了。而可爱、美好的童话里,既有知识和智慧,又有道德和良知,有我们所想的一切!

阅读童话、相信童话,童话就会变成生活,童话不再只是想象,而会成为真实。中国是可以成为“童话”的,人类也一直都在向着“童话”行进。我这么说是不是太浪漫了?可没有浪漫,希望在哪里?




相信童话

梅子涵

 

我在文章和讲演里,都提到过斯蒂文森的诗《TheLamplighter》(《点灯的人》)。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于是,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就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我老说,我们这些人,是有些像李利的,也是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思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竟然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我们点了很多盏让人长大的灯,让人优秀、优雅和完美。

一些年以前,女儿很小的时候,她的外婆有时会来我们这儿住上几天。那是一个不大的房间,在三楼,窗外是草地和树林子,不远的地方开往南方的火车驶过,震动传到窗户和地板,像一个童话在那里开始,心里没有发慌的惊扰,日子整整齐齐,脚步也整整齐齐。

女儿的外婆都是在黄昏的时候开始给她讲故事。女儿刚从幼儿园回来,大一些的孩子正在草地和树林子里奔跑和叫嚷,火车接连地驶过,震动接连地传来,外婆的童话也接连地讲述。

这是重要的黄昏,重要的傍晚,女儿一定是想了一整天了。她想着从幼儿园回家就听到外婆讲故事,每天的等待在这时候最愉快地实现。睁大了眼睛走进了吸引人的情景,故事别结束,不想从故事里出来,外婆,再讲一个!再讲一个!外婆的绍兴普通话总是让这黄昏的恳求每天都实现。孩子的满足像那高高扯起的被风鼓满的帆。很久以后它会航行到海洋上去,辽阔和远大都能看见,可是恐怕任何的惊心动魄光彩夺目都还是不会使这黄昏的故事无影无踪,恐怕不会得无影无踪了。甚至还连接了很远以后的许多事情,一生的优秀,或是一生的庸常。这不是夸大的,甚至最好还是把这最初的故事,最初的快乐、感动、流连忘返想像得夸张些强调些,是长大之后更丰富的阅读也难以取代的,伟大的人平凡的人都一样,这样我们就不舍得忽略了。富裕得匆匆忙忙,还是拮据得艰辛,都把这给孩子的故事给孩子的时间整整齐齐地定下,不要遗憾地缺掉了,他们的成长也就容易整整齐齐些。童年在童话的故事里,长大之后才会得按童话故事的理想和秩序来设计来建设,世界是这样美丽起来的,中国也非得这样走去!

女儿五岁的时候,她的外婆就去世了。那黄昏的童话黄昏的故事显得短暂。我记得那个送别的下午,这个只有五岁的孩子似乎是哭得最悲恸、心急如焚的,倾着身子往外婆的方向看去。那本著名的图画书里的布鲁诺是想看看正走向天堂的爷爷穿西装了没有,而现在的这个女孩是不是不愿意相信离开的外婆再不回来,黄昏时的故事永远也听不到了?布鲁诺坐在小路边,望着湖水,等着爷爷,因为爷爷说过要教布鲁诺钓鱼的;女孩从幼儿园回来,外婆坐的沙发上没有人,可是外婆是说过,明天再讲的!

那黄昏的声音和故事都成了想念。

女儿的外婆也是和李利一样的点灯人。

李利总是在黄昏的那个时刻扛着梯子走来,和那个时刻的窗户里总是有人、有孩子们在等候,原来是相约在心里的,相约于生命的诗意。

亲爱的成年人,我们知道了这相约,看见窗户里的等候了吗?

童年是要阅读、要故事、要文学的。童年要儿童文学!那是他们自己的。人类用了几个千年的时间只写那些让长大的人兴高采烈和泪流满面的书,后来恍然大悟了才知道也应该写让孩子们兴高采烈泪流满面的书,合乎他们的兴趣,可是又是引着他们往更高的地方走去。任何优秀的写了给童年的故事,都是只往了那更高的地方的,不腐朽,不轻狂,不沮丧,不坠落。儿童文学的诞生是给童年的一个现代性的幸福。从这个车站上车的孩子,都是可能和那本有名的图画书《极地特快》里的男孩一样,会意外地得到一个无比悦耳的银铃的。得到了,那摇动出的响声就会是一生的,直到你很老,哆哆嗦嗦了,可是你的神情和计划,却像是圣诞老人的!

我们都是的童年阅读的点灯人!

献给孩子们,更献给成年人!

献给所有的父母和那些与童年相处的老师。

献给所有的为儿童文学工作的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幸福的路我们一起走

       新教育在哪里?

       新教育是什么

       为新教育实验者点赞

       风起云涌新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