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在哪里?

2017-02-27 程介明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置顶本公众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在哪里? 

作者|程介明

香港大学教授


        面对纷繁复杂的动荡世界,中国的社会是相对比较稳定,而且飞速向前发展的。我们的下一代要面对这样的一个世界,所以老师的责任比我们现在想象的要重得多,因为下一代要比我们强得多。


        美国最近在“学习科学”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参加过他们国家科学基金关于学习科学的年会,基金有六个中心,当然其他不受基金资助的研究中心还有很多,光这六个中心大概有1000名研究员,都是在做学习科学的研究。我们的教研也应该有学习科学的支撑,不光是经验,经验要有科学的支撑。



        什么是专业?对于这一问题,70年代在国际上曾有过讨论。“教师”算不算专业?1980年,一个英国的大学教授对什么是专业提出了以下基本特点有一个很关键的社会功能、有自己特殊的知识技术、有比较坚实的知识系统,因此它需要经过比较长期的培训——培训不光是知识,还有其核心的价值。所有专业的核心价值都是:一切为了服务对象。


        “教师”不是一般的职业。教师的核心是以学生为重,以服务对象为重,这是一切专业的核心价值。我认为,学习是人的天性,人一出生就在学习,但是教育者不是,教育是成年人为下一代设计的有系统的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准备他们的长远未来。


        什么是专业精神,我个人的理解是三个:专业责任、专业自主、专业发展。


        1、教师的专业责任


        现在西方文献里经常提到教师的问责,这其中有行政问责,就是有国家的要求、有法律的要求、有政策的要求、还有地方的规定要求,老师还有合约,学校里有校规,老师都是要负责任的;还有所谓的市场问责,是向学生负责,向家长负责,学生说这个老师不好,这个老师也就不能说是个好老师,家长都不满意这个学校,这个学校不会是一所好学校。但是还有一种问责往往被忘记了,那就是专业问责。教师专业问责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为它是比较虚、比较远、比较宽的。


        2、教师的专业自主


        教师的权利在什么地方?其中一个是经济权利,另一种是政治权利,但是,我们往往忘记了教师还有专业权利。老师在课堂里有没有自主的权力,有没有选择课本的权利,或者有没有进修的权力,这在中国都不在话下,时间表里就有了。


        怎样是有素质的教师?一个是要有专业资格,一个是要有专业水平。有了书面的资格证书不等于有专业的水平,证书解决不了实际水平的问题,因为老师的专业水平是需要不断提升的。


        现在在美国,往往将老师的工作表现代替他的素质,而实际上,工作表现跟素质不完全一样,同样的一个老师在有些学校表现得非常好,而在另一些学校表现得就很差,这是因为受学校环境因素、学生因素、家长因素和社区因素以及老师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业务水平跟工作表现并不是可以划等号的。


        3、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需要有学科知识,需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需要有教育学知识,要了解学生的发展,要有人际交往的能力,还应该有一种改变现状的意愿和能力以及持续学习适应和创新的能力,更需要有专业的态度和价值观。


        我知道现在内地做了一个教师培训的框架,当然学科的知识很重要。但是最近这十几年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学数学有学数学的科学,学音乐有学音乐的科学,不光是一般的教学法,也不光是音乐和数学本身的知识,实际上是我们教师专有的一些知识。而且,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措施,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4、“学习科学”是什么?


        现在我们知道,教育的核心业务是学习,但是我们对学习有多少认识呢?现在国际上叫做“学习科学”,它是脑科学、心理学、教育技术、教育哲学和教育测量等很多学科的综合,专门研究人是怎么学习的。目前研究认知科学的不少,但是能把它转化成为教学一线有用的东西不多,这是很可惜的,中国应该是发展“学习科学”最肥沃的土地。


        那么,“学习科学”怎样能够变成对我们教学有用的东西?


        人脑是可塑的,是会变的,这是现在整个“学习科学”需要把握的最根本的问题。


        第一,学习是认识世界的过程,是对外部世界赋予意义的过程。


        婴儿出生的时候听到的很多声音,看到的很多东西,对他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但是经过他的生活,经过他的各式各样的活动慢慢地就认识到了。到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时候,慢慢地就知道这是妈妈的脸,这声音是妈妈的声音,而且慢慢地知道这是妈妈开心的声音,这是妈妈不开心的声音。成长都是这样的,一直是一个所谓的构建的过程,但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是跟外界交流时候塑造头脑的过程,这是根本的。因此,学习必须成为主动的学习,学生必须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第二,学习是因人而异的,必须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工业社会高峰时期在西方出现的,整个思路和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是一样的。学生是原料,放在一个整齐划一的程序里,然后我们有整齐划一的测试来测试他是不是达标。这与人的基本发展是相悖的。我们学校系统不可能做很大的变化,但现在课程改革,使学生有一点选择的机会了,然而这只不过是在这条路上走了很小很小的一小段路,即便这样,这仍然是非常可贵的。


        第三,没有经历就没有学习,有怎样的经历就有怎样的学习。


        以前学校基本上是霸占了学生的所有时间,学校给学生什么经历就决定了他怎么样学习。现在学生有自己社交媒体,有网络,还有很多其他渠道,他可以选择学习的方式。最有效的学习是在实践中发生的,学生有多少经历很重要。教师也是如此,培训中的老师是否能够有机会到另外的机构里去实习,这个很重要。老师对生活完全没有认识,就不可能对教书育人有实在的准备。


        第四,人类的学习是群体活动,这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


        现在脑科学家有一些大家比较接受的假说,就是人的脑细胞里面有一个镜像脑细胞,有个呼应的能力。因此,集体学习、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第五,学习是总体性的、综合性的,不是零碎的、分拆的。


        我们现在教学的过程,很多课程是分拆性的,往往把我们整理知识的过程当做孤立的过程。比如,我们中国很多人花了很多年学习英语,但结果一句英语都说不出来,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学了英语,但是没有用英语的机会,学会英语就是为了考试。


        我不认为应该否定经验,但是“学习科学”可以分析、鉴定、检验、肯定、质疑。学生要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我们现在的学校要给学生创造空间和时间,要以教为主要转变为以学为主。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学生为重、学习为主、经验与科学相结合。学习,这应该是对我们的专业发展的一个支撑,没有这个支撑经验也许就停留在经验上。


        (以上内容根据程介明在中国教育学会“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提炼整理——中国教育学会微信公众号)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教育是什么?

        如何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新教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新教育的家教主张有哪些?

        新教育的奥秘何在?

        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

        新教育如何养成好习惯?

        新教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如何开展区域新教育实验?    

        如何评价新教育?

        新教育实验从哪里起步?

        如何缔造一间完美的教室?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我是一个行动着的理想主义者

       用生命叙事——新教育故事汇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新教育之光

        为新教育实验者点赞

        风起云涌新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