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父母孕育新世界——给孩子的三大财富

2017-08-03 童喜喜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父母给孩子的三大财富 

作者|童喜喜


        新父母应给孩子以信任。


        孩子是种子,磨炼就是岁月。相信孩子,自然会永远激励:孩子,你能行!从而无限激发孩子自身潜能。自然会平静宽容,面对孩子的失误乃至错误,仍然无限期待孩子创造新的精彩。信任,是最朴素简洁而坚定的教育。


        信任孩子的基础,在于理解孩子。孩子和成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双方有着许多重大区别。仅仅从生理来说,人类的孩子的成长期比其他动物要长得多,小马刚出生就能站立,小鸡刚破壳就能行走,人类的孩子却要很长时间的哺育、教导,他才能够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理解孩子在生理上、心理上的诸多特点,就能消除父母的烦躁焦虑,给予孩子信任的力量,鼓舞孩子勇往直前。


        新父母应给孩子以尊重。


        尊重比爱更重要。爱是不由分说的给与,父母强势的爱极易不知不觉演变成侵犯个人意识、阻碍个性发展的武器。尊重是退一步的海阔天空,划出生命个体之间的边界,以退为进,爱之有度。中国山水画因留白而意蕴无穷,尊重是爱的留白,是亲子的留白,意义非凡。


        只有内心强大的父母,才可能给孩子以足够的尊重。在生活中,父母对孩子产生的情绪,并非与孩子的行为完全相关,往往更多来自父母在社会上的遭遇,再投射到孩子的行为上。也就是说,世界对父母是赞赏还是否定,直接影响父母情绪的好与坏,父母眼中的孩子行为也就变得可爱或者可恶。内心强大的父母,无论外界阴晴,都能有一片独立的心灵天空,就能够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人去看待,就能够保持家庭的风和日丽,才会有对孩子的尊重。父母真正尊重孩子,孩子也才可能从心底里敬重与喜爱父母,从而形成家庭中情感的正向互动。


        新父母应给孩子以热情。


        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日益冷漠,各种骗局亦层出不穷,正因如此,父母更要努力让孩子拥有热情。热情是人生的燃料,对生活缺乏热情,再博学多才也无法创造绚烂的生命。让孩子拥有热情很简单:学会爱他人,学会捕捉、品味幸福,学会换个角度解读伤害。


        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情感的力量是当下家庭教育中被忽视的力量。这也是以理性为特点的工业文化中,长期被忽视的。我们现在常说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正是对这一点的弥补。但是,仅此还远远不够。激情是成就人生的基础,这一点却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尤其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更容易忽视这一点。


        给孩子热情,相当于给了孩子一个温暖心灵的火炉,当热情上升到激情,就成为燃烧生命的巨大熔炉。这样的熔炉,能够把冷硬的知识融化贯通,彻底转化为自身所需的精神营养。这样的熔炉,能够把他人的热情或冷漠,统统融化为对促进自身成长的力量。这样的熔炉不断燃烧的过程,就是在给孩子生命的能量。父母只有对生活充满了激情,才可能给孩子以巨大的热情。



新父母孕育新世界

 ——《教育读写生活》卷首语

2017年第7、8期合刊


        家校共育,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但是,时代的发展,让家校共育和阅读一样,从教育的有效补充和组成部分,变成了教育的一块基石。


        今天的家校共育,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正在促使工业时代的千人一面,发展到信息时代的千人千面,不同时代赋予教育的不同职责。在回应这一需求时,家庭教育,将越来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家校共育,也将随之在教育中占到越来越重的分量。


        今天的家校共育,是中国教育实现弯道超车的唯一路径。


        2015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的一项全球调查中发现,全世界教育家普遍预测“未来私人为教育买单的经费会有大的增长”。简单地说,政府的教育投入是保基础,保公平,更多家庭为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买单。经济还在发展中的中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教育的投入,必须赢得家庭的支持。


        今天的家校共育,是稳步推动文明进程的最好路径。


        当下的文明进程正在发展之中,多元化造成的冲突不可避免。家校共育,恰恰从家庭和学校这两个人生的重要场域里,找到了一个最柔软、最根本也是最稳定的平衡点:对孩子的爱。这些永远一致的关于真善美的基本共同点,就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最大公约数,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在社会上向广度传播,在代际中向深度传播,就可以让社会在稳步发展。


        今天的家校共育,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牢固基石。


        很多教育的难题,有赖于社会发展;很多社会的难题,不可能一下子解决。只有家庭和学校彼此之间充分理解,把希望寄托在共同教育的孩子身上,把未来寄托在孩子的创造上,并双方共同为之努力。这样打牢的稳定基石,将会成为确保社会和谐的根本。


        今天的家校共育,是实现教育公平,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有力武器。


        在教育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人。家校共育正是通过对父母和教师潜能的激发与培育。从资源上,不同的父母可以为学校提供不同的资源,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够高速实现资源的积累;从理念上,在父母和父母之间、父母和教师之间,彼此教育理念互相促进更新、全面提高,从而达到全民教育素养的提升;从行动上,大家可以各展所长,互相帮助。这样的共同努力,就意味着我们学校品质的提升,随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加入,有了源头活水般的持续力量。


        今天的家校共育,是加强家庭建设、传播家庭文化的最佳助手。


        通过学校的引导,父母学习叙事等各种教育的梳理方式,和孩子一起成为家庭文化的建设者、记录者和传播者。家庭成员的和谐美好,让家庭里的家风、家训等等,通过具体而美好的人和事,在时空中继续流传,形成一种精神力量,在传播中给予后代进行积极的引领,有如灯塔一般,让自身明亮并提供引领。


        今天的家校共育,是实现教育共同体中多方完整幸福的最好平台。


        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人的幸福完整。教育中的家校共育,也不例外。家校共育,是老师、父母、学生等多方赢得幸福完整的最好手段,是老师、父母、学生等多方实现完整幸福的最好平台,家校共育把原本孤立的家庭、学校联合为教育的共同体。共同体中的多方人员全面覆盖教育中的所有环节,这样的齐心协力,各展所长,完整幸福因此变得唾手可得。


        我们相信,在一所又一所学校的推动之下,越来越多父母迎来精神生命的新生;在一个又一个家庭的践行之中,家校共育也将推动着教育的不断创新。


        新的家庭,就在新父母这样的努力中,不断地呈现。


        新的世界,就在我们坚持的共同行动中,从蓝图上逐渐显影。


购买《新父母孕育新世界》一书请关注童喜喜公众号并与之联系。本期微信文章转自童喜喜微信公众号。


   附录:

《新父母孕育新世界》目录


序言(孙云晓)点燃生命的火把

一、赐时光以光——新家庭叙事

二、点亮精神生命的灯塔——元家庭的灯塔效应

三、从新家庭到新家族的嬗变——一种基于人本主义的家族重构

四、智慧爱绘制同心圆——新家庭教育的三组关键词

五、中国儿童精神——新家庭教育的儿童视角

六、重筑新时代的精神家园——新家庭教育观

七、生命是教育之根——新生命教育的价值

八、艺术让人成为人——艺术教育和艺术思维

九、尊崇人性向往美好的本能——道德教育的困境

十、转机蕴含在危机之中——后喻时代新家庭教育的重点、痛点和拐点

十一、父母孩子一样大——新父母何为

十二、四季都有花儿绽放——新家庭教育的时间与技巧

十三、在共读的心桥上——从亲子共读到全球共读

十四、家校双极激活教育磁场——家校共育的理论与方法

十五、教育创造未来

附录:童喜喜主要创作年表

后记:我没有绝望的资格



        童喜喜,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十大作家奥运火炬手,作品畅销数百万,获国家级奖十余次/教育研究者:新父母研究所创办人,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理事长,《教育读写生活》杂志执行主编/资深公益人:自1999年开始资助35位失学儿童,创始、资助并实施各类教育公益项目,带领团队举办公益活动5000余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特别链接——


        賜时光以光

        寻找生命的红杉林

        新教育的奥秘何在?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 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