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杰:避免三个误区、把握好六种关系,把“双减”落到实处

毛杰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让教育回归本该有的常态,恢复教育本该有的模样,让孩子拥有童年的本真与幸福,释放天性和纯良,让每个孩子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教育变革是足以温暖所有人的一道光,它如此重要,并值得我们为之倾心付出。——毛杰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

朱永新:教育的活力从哪里来?——教育最该减的是这些!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

避免三个误区、把握好六种关系,

把“双减”落到实处

作者 |毛杰

来源|教育时报

 

学生成绩的高低,不再成为判断学生的唯一标准,如何培养学生成长?教学管理如何展开?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学管理改革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杰,对“双减”背景下教学管理提出了如下思考——


开展“双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部署,也是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本质是让教育回归理性、回归本源、回归纯粹,回归“人之为人”的教育,关键是教学的提质增效。
 
在当前的改革实践中,各方面对“双减”背景下教学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仍有差异,一定程度上存在思维理念和工作方式守旧、目标导向和方法路径定位不准、教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进而可能导致陷入一些误区,需引起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的高度重视。

01
避免陷入揠苗助长化的误区
 
就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而言,一些片面和固执的观点仍值得警惕。有人认为花费的学习时间越多,学习效果越好,肆意挤占学生周末和假期的休息时间进行补课;有人认为作业做得越多,知识掌握越牢,学习成绩越好,热衷于学生“刷题”,大搞题海战术。对于这些问题,一个流行的解释就是揠苗助长化的“内卷”。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这是由教育科学和人的认知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相信教育科学,学会做时间的朋友,以平常心态,静待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要把握好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的关系。郑州市连续7年对学生的学习时间与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在各年级均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在前期,增加学习时间对于加深课堂理解、巩固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成绩具有积极作用,但学习时间超过一定的临界值,即进入疲劳期,继续增加则会对学习效果产生负向影响,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开始加重,注意力开始不集中,从而抑制学习成绩的提升,呈现出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我们常说“会玩的学生才会学习”,平实话语中蕴藏着教育的艺术与智慧。事实证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向上向善、积极乐观、坚毅持久等非智力因素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我们必须科学把握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保持适度水平,做到既能提升学习成绩也不过度增加学生负担。
 
要把握好作业量与知识掌握的关系。实际上,作业涉及“量”和“质”两个方面,“量”指的是作业布置的数量,“质”指的是作业布置的目的、内容和形式。我曾让一位化学老师在他教的三个班级中进行试验,通过抽样分析发现,并不是作业布置的越多、班级的成绩就越好,只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知识要求,精准设计和布置作业才更有效。
 
因此,作业的数量与知识掌握并没有线性关系,盲目增加作业量,达不到提升学习成绩的目的。学生减负不是不布置或者少布置作业,关键是要遵循学习规律,提高作业质量。要从作业这个“小切口”入手,做减负增效的大文章,杜绝和防止超纲拔高、机械刷题、过度重复训练,有意识地进行实践性作业尝试,使作业体现个性化、生活化、社会化,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作业活起来。

林忠玲:“双减”落地,需要社会“三个回归”

林忠玲:“双减”期待父母们“四增”



02 
避免陷入目标短期化的误区
 
不少人一味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成绩,把成绩好等同于一切都好,教育目标短期化特点极为突出。追求成绩的短期回报而忽视素养的长期培育的目标导向,必然会导致学生除成绩以外,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创新实践、持续发展等方面出现问题,人生的短板在该修正的最佳时期没有得到很好修正,进而影响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一味追求应试成绩、短视功利的现状,怎能培养出体魄健康、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怎能培养出有灵魂、有思想、有情感、有智慧的人,怎能培养出有家国情怀、社会需要的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材,怎能培养出引领世界发展、有世界话语权、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的优秀中国公民?
 
要把握好学习成绩与核心素养的关系。知识、分数、升学率只是教育的局部,不是教育的全部。中小学阶段的好成绩与进入社会的工作业绩不能划等号,纸笔考试更多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知识复现能力、运算能力和解题技巧,难以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
 
当前,一些学生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的现象比较突出。学习成绩好、忽视体育锻炼的有之,“小眼镜”“小胖墩”越来越多,与习近平总书记“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的要求相去甚远;学习成绩好、以自我为中心的有之,没有集体观念,没有同理心,遇事不会换位思考,最终因为没有公德而被这个社会淘汰;学习成绩好、成为“书呆子”的有之,应试能力有余,实践动手能力短缺,处理现实问题能力缺乏,与社会格格不入,不仅没有成为大师大家,甚至都没有成为各领域的领军人才。
 
多年的教育经验使我发现,真正优秀的学生除了成绩优异,还都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征。因此,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与考试评价改革方向是十分正确的,我们要树立“先成人再成才”的理念,注意改革的系统性和结构性,突出重点,体现核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把握好学习成绩与课外活动的关系。有人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把那些与学习没有直接关系的,或者对成绩提升没有直接帮助的事,都认为是“闲事”,最好都不要沾惹。实际上,在“双减”政策下,学生有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那就是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另一方面还可以用实践活动来检验真理,让书本上的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会更加深刻,反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课外活动在教学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功能,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提供发展平台,为学生素质教育提供有效路径。
 
在这里,我想专门谈一下课外阅读。北京师范大学与郑州市合作进行的义务教育健康监测报告显示:学生的阅读量越大、涉及面越广,高水平认知能力越强。每天半小时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学业及心理健康的发展,有助于降低网络成瘾和手机依赖,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

最近教育部特别要求,要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课外读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推动课外读物进校园,严格审查进校园课外读物的内容和质量,确保进入校园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价值导向正确,确保内容健康向上、适宜性和可读性强;另一方面,要鼓励学校开设阅读课、鼓励家庭阅读,大力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选书、读书、藏书中与书籍交朋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阅读散文、传记、历史等书籍,让每一个学生都实现“开卷有益”。

吕玉刚:三大举措减轻教师负担!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到位
王登峰:“双减”+“双增”=健康发展——学校、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做?


03

避免陷入成人立场化的误区
 
长期以来,“提前抢跑”“剧场效应”下的教育“内卷”现象,放大了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焦虑心理,成年人迫不及待的选择往往替代了孩子的选择。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成人代替选择的越多,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就越差,也越难融入新的环境,进而阻碍成长和发展。童年成长会给整个人生染上底色,成长叛逆期的意愿是否被尊重、被看见、被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性格和格局。作为教育者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接受并鼓励那些不同于我们的想法,这是教育带给我们的多彩世界,这也是孩子生命绽放的无限可能。
 
要把握好共同素养与个性差异的关系。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势智慧,有人语言表达能力出众,有人逻辑思维能力强,有人有运动天赋,有人音乐智力超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顺应学生兴趣和天赋,才能真正激发出每个学生的潜能,才能培养出各个领域的人才。

如果我们用“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学生,拿一个学生的短板去比其他学生的长板,往往会比掉了学生的自信和斗志,也忽视了学生自身独特的优势。
 
教育原本就是为了人尽其才,而不是塑造整齐划一的千人一面。好的教育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应当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要不断探讨在核心素养框架指导下,以学生差异特点为导向的学校治理、个性化学习、个性化表达、学情诊断、个性化评价等方向和路径。要不断引导广大家长从差异性理解孩子的独特,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都看见自己的天赋,懂得自己、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然后真正做自己、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要把握好规范管理与自主发展的关系。规范管理、严格管理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重要内容。然而,教育的目的是生命、生活、生长,只靠规范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于其自身,谁也无法替代。关注学生长远发展的老师都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孩子长远发展的家长都注重呵护、引导孩子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内生动力。如果教育者看不到学生发展的主体性、自主性,就会“包办”“代替”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变相地剥夺他们发展的空间和能力。我们要把成长的权利和机会还给自己的学生和孩子,与他们共同成长,根据他们的特点不断调整自己言行、调整相处方式、调整教育教学方法,让他们拥有阳光的心态和对未来的期许与自信,让他们学会选择,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在选择中激发内驱力,磨炼意志力,培养自制力。
 


总之,避免教育的误区,剔除短视而功利的教育,有了正确的育人观,就不会盲目以机械刷题、以重复作业、以超前拔高去强化孩子的应试技巧,就不会在孩子所有的业余时间让其奔波于各种培训班里,使得孩子疲于应付,及早固化孩子的认知,禁锢孩子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能力,扼杀好奇心和创造力,增加孩子的心理焦虑,使孩子逃避现实,有的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甚至觉得了无生趣,进而造成封闭厌世向低龄化延伸的状况。
 
领跑抢跑、剧场效应,使得老师、家长负担与日俱增,苦不堪言,大家都被捆绑在永不休止的战车上。只有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才不会患得患失于“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才能把减出来的时间用于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有了“双减”的实施,就会让教育回归本该有的常态,恢复教育本该有的模样,让孩子拥有童年的本真与幸福,释放天性和纯良,让每个孩子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教育变革是足以温暖所有人的一道光,它如此重要,并值得我们为之倾心付出。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