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的教育需要发现孩子,重新认识孩子

守望真善美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童年的秘密还远远没有被认识。——陈东强

真正认识与发展儿童,应关注他们整个世界,并进行价值澄清和引领。离开生活世界,便是离开了儿童;割裂了生活世界,便割裂了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忽略了价值引领,便忽略了儿童价值意义的生长。而名师善于把握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成尚荣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

教育始于家庭,与孩子一起成长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


好的教育需要发现孩子,重新认识孩子

作者|佚名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作为家长和教师,如果不能了解孩子,就谈不上教育孩子,更谈不上给孩子好的教育。要想了解孩子,成年人首先要有尊重意识,好的教育要懂得尊重孩子。



01
尊重特点、尊重成长规律好的教育需要懂得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尊重孩子的特点,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允许孩子与众不同。
现实生活中,成年人眼中往往只有“别人家的孩子”,把“别人家的孩子”的成绩看做是自己家孩子的目标,把别人家孩子的行为看做是自己家孩子的榜样,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一样优秀。
就算不能优秀也要随大流,容不得孩子与众不同、特立独行。
然而,每个孩子的天性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就是不走寻常路,坐不住、调皮捣蛋、不爱写作业、动嘴比动手快、爱胡思乱想……
对孩子的这些表现,家长要分清楚是特点还是缺点。如果是缺点自然要想办法纠正,如果是个性、特点,成年人就要尊重它们,保护孩子的天性。
第二,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三分教七分等”,教育和培养孩子是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时间,家长和教师要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如果不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就会出现过于焦虑的心理,总想超前教育,总想拔苗助长。
成尚荣:认识和发现真实的儿童——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去
看见和成全,幸福而完整


02
儿童友好、儿童本位好的教育需要研究和发现孩子

好的教育需要发现孩子。
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
这里我用了“发现”一词。“了解”和“发现”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了解”的本意是“知道”,而发现的本意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这意味着家长或教师要拨开眼前的迷雾,找到谜团背后的真相。
因此,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成年人要善于研究孩子,发现每个孩子与众不同的特点,探索适合每个孩子的成长路径,这样才能使教育更适合孩子。
发现孩子,也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
第一,发现孩子要以“儿童友好”为出发点。
即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向好的想法,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长为“最好的自己”的可能性,在儿童友好的理念指导下,家长和教师就会用善意的态度去寻找孩子的特点与天性,就会无条件地相信孩子。
第二,发现孩子要以“儿童本位”为原则。
以儿童为本,成年人就不能用“我们都是为你好”来代替孩子的选择。
看见儿童不等于发现儿童, 发现儿童的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中去——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认识



03
多元智能理论好的教育需要重新认识孩子

好的教育还需要重新认识孩子。
之所以说“重新”,是因为过去我们对孩子的认识也许不够精准、有失偏颇。我们常常习惯了从成年人的视角出发,以固化的“为了孩子好”的思维去认识孩子,这使我们并不真正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
重新认识意味着我们需要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这样才能引导孩子走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用传统的理念评价孩子,成绩好几乎是压倒一切的衡量标准。而成绩又主要依赖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这是传统的智力理论。
但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人都有7种智能,分别为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内省能力,后来他又增加了自然探索、存在两种能力。
也就是说,每个人至少有上述9种能力,只是某种能力在某人身上更强大,更能影响到他的学习与做事风格。
所以,有的人更善于运动而不善于做数学题,有的人更善于当政治家而不善于当科学家。但是,我们又能说哪一种人的人生是不成功的呢?
可见,我们需要重新出发,用新理念、新视角去发现孩子的天赋与才能,并选择适合孩子特点的方式进行教育。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但是现行的教育评价仍有些单一,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孩子的主要标准,教育者们仍然在用“一把尺子”测量不同禀赋的孩子。
虽然成年人一直在努力地“一切为了孩子”,但是在“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方面还做得很不够。

我们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情绪、交友、品格等方面还远不如关注成绩那么上心,对成绩好的孩子与成绩差的孩子还存在很大差别。
单一的评价标准,使成人社会对下一代的成长充满了教育焦虑,甚至演化为社会焦虑,尤其家长群体更为严重。
几乎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家长就焦虑,让孩子早早学起了奥数,上各种辅导班、学习多种才艺……
要缓解教育焦虑,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与特点,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无条件地相信孩子;



家长要善于探索孩子的特点与禀赋,用发现的眼睛寻找孩子的优势与长处,顺应孩子的天性来培养孩子;
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与想法,了解孩子的兴趣,给孩子自由的天地,陪伴孩子慢慢成长;
家长要学习现代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拥有健康的人格。
本文转自:班主任,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

做合格的父母,从平和的情绪开始

家庭最需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尤其是父亲

刘良华: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家庭教育的四大铁律

家庭教育的五个要求和九种方法——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

新教育实验的家庭教育——教育始于家庭,与孩子一起成长

......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