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庚飞:美育是什么?美育有什么用?美育和每个孩子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关系?

王庚飞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生命因艺术而润泽,精神因艺术而升华,生活因艺术而幸福,人生因艺术而完整。——新教育
不重视德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准;不重视智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认知水平;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健康;而不重视艺术教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柏拉图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

朱永新:幸福完整的美育——艺术教育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的艺术教育——生活因艺术而幸福,人生因艺术而完整叶小文:我理解的美育是什么?——致2021博鳌美育行动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体作者|王庚飞来源|新艺术教育研究院  美育是什么?美育有什么用?美育和每个孩子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关系?博鳌全球少儿美育论坛暨新少年艺术教育节邀请来自社会各界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展开深入的探讨和演讲。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新少年艺术教育节组委会主任王庚飞先生12月30日出席“美育学习与教学”分论坛,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艺术,认识真正的美育课。
王庚飞,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新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新少年艺术教育节组委会主任
一、美育不止是需要,而是不可或缺 
美育人人都需要,一生都需要
我问过很多人两个问题,“美育人人都需要吗?”,“美育一生都需要吗?”,大家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孩子要进行美育教育,家长、学校、社会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艺术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这个观点也被普遍认同。
但是在具体面对美育的重要载体——艺术课程的时候,它却是最先被放弃的。学校有重要活动了,有考试了,首先停掉的是艺术课;孩子到了高年级,选择停掉某些课的时候,这个课往往也是艺术课。理由是没有艺术天赋,不上艺术课也可以。 
究其原因,是很多人看到的是艺术的辅助性作用。有的家长说,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当艺术家,但是希望他学一些艺术,是为了他以后的生活碰到了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用掌握的艺术特长缓解压力,重新振作。艺术教育当然有这个功能,但是仅仅是缓解压力的话,其他技能也可以,有的人做数学题也可以缓解压力。
我认为,艺术教育有各式各样的用处,也许是缓解压力,但这些都是辅助性的。对于要解决艺术是不是一生所必需的问题,一定要看看‍‍艺术到底有什么作为一个人不可或缺的作用。‍‍ 新的时代重新定义人的价值
我们现在处在了一个信息爆炸、机器人、互联网的时代。这个翻天覆地的时代变化最根本的是重新定义了人的价值。这个价值的参照物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环境下,人力‍‍的概念要重新书写。过去人力是劳动力,现在的人力则是创造力。
对整个创造性来说,包括了四个方面:科学、‍‍工程、设计、艺术。麻省理工学院‍‍2016年的一个研究成果,将其叫做创造力的克氏循环。‍‍面对信息的世界,我们通过科学把信息变成知识;通过工程把知识变成实用的东西;通过设计把实用的东西跟人的行为联系起来;艺术则处于和科学同样的高度,把人的行为重新处理成信息。在这个循环里,艺术正好处于一圈中的12点时刻,这个时刻也叫灰姑娘时刻,12点的时候出现水晶鞋魔法。
所以说,创造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艺术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不可或缺的,在人力是创造力的大背景下艺术必不可少。这种情况下,你还会觉得艺术是个调料吗?会最先放弃艺术课吗?我想是不会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才会真正的重视艺术教育和美育。 美育是什么
首先,美育是以艺术实践为主要内容,锻炼感受力的教育。我们要认识世界,第一就是感受力。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没有感觉,一切都会成为知识和算计。对待真实的世界我们要有感,如果无感了,‍‍认识世界、科学发展、人际关系很多就没有了根。艺术教育最根本的就是感受力训练,过去我们强调理性、逻辑、知识,感受没有提到很重要的高度,但是面对机器人时代,他们比我们更“聪明”,人的感觉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二,美育是另一种思维。桑塔亚纳就说过‍‍艺术起源于感性,但是它不终止于感性,而是感性的理性表达。艺术是与科学思维对应的另一种思维的建立。李政道说过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两面,科学思维的基础是数学,艺术思维的基础叫形式语言,要像掌握一门语言一样来学习艺术的语言。只有拥有另一种表达和思维,才能不被世界淘汰,成为属于未来的人。
第三,美育是艺术家精神教育。我们常说一位企业家具有企业家精神,我认为,说这位企业家具有艺术家精神才是更准确的表述。艺术家精神是什么?首先是事业心,‍‍是一种要从自己出发,不怕失败的精神;艺术家精神是从无到有,尽善尽美,用自己‍‍一切的努力去达到完美;艺术家精神是遵从内心,意拿一切去冒险来尊重自己的世界;艺术家精神是要在尝试和失败中前行;艺术家精神是极度的好奇心、是怀疑论;艺术家精神是让全世界信任我的能力;艺术家精神是拥有自己的观点并有勇气表达出来;艺术家精神是可以捕捉自己的灵感。
这些就是我们在艺术教育和美育教育里面要包括的感性教育、思维教育和艺术家精神教育。这样的美育不止是需要,而是不可或缺。
 二、这样的艺术课不是美育 很多孩子在上各种艺术课,上美术课学素描、上钢琴课考了多少级,这些课是美育课吗?我想回答一下哪些课不是美育。
功利不是美育
如果一门艺术课程是以功利为目的的,那么它不是美育。例如家长要孩子去学钢琴,希望他成为钢琴家,这就不是美育,只能是一种艺术教育。美育是跟功利不挂钩的,如果钢琴课就是想培养孩子去得名次,美术课就是想让孩子参加某个展览得奖,然后就能对升学有利,如果是这样的理念,就不是美育。
美育是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要求,是一个人心灵和感觉的思维训练,是超越功利的。美育可以培养艺术家,但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我们的艺术老师可以在给大家上课的同时发现天才然后介绍到更高级的老师和学校去学,发现天才也是很重要的,这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但不是美育教育的内容。不能把美育的目标定偏。 
以“知识”为目的不是美育
美育和艺术也有“知识”。很多艺术课程教艺术欣赏,放一幅画告诉孩子他的故事是讲什么,他那个时代背景是什么样,作者为什么要那么画,背了一大套东西跟美育一点关系都没有,实际上孩子连这幅画都没有见过。所以美育不是以知识为目的,它是以感觉感受为基础的,首先要看到、体验、有所感。
对一幅画的欣赏首先是要让孩子看到这幅画,过去信息不发达要去固定的博物馆才能看到,现在很方便的能看到跟原作差不多的画。首先是看到,然后才是要求每个人有不同的答案,而不是背下来的标准答案。如果我们追求一个标准答案,那么就不是美育。
单纯的技能训练不是美育
首先单纯的技能训练不是美育。我们经常抨击素描训练,使劲画石膏像,一定要画的更像,事实上艺术并不是越像越好,毕加索画的公鸡和拍个照片的公鸡,显然照片更像,但并不是照片更艺术。美术学有个训练叫写实训练,但是写实只是一种看问题的方法,还有写意、还有抽象等很多看问题的方法,所以单纯的技法训练,不是美育。反过来说,瞎画乱画、“标新立异”也不是美育。有人把不需要观察的胡编乱造当做所谓的“创意”。实际上艺术行业对创意这个词非常警惕。米开朗琪罗非常有创意,但如果你问他,他肯定说我没有创意,我只是一个石匠。所以要基于很多的观察,自己找到画画的方式或音乐的方式来创作。现在很多走偏了的创意画,特别是所谓的教孩子的简笔画,‍‍画得很像,家长很高兴,但这不是对孩子艺术的培养,而是真正艺术素养的磨灭。也有些孩子拿各种乱七八糟的颜料画,很多人也说有创意。但是训练孩子的色彩,我们会给他好的互补色、和谐色,让他体会真正色彩的感觉,而不是胡编乱造,我们要警惕这种标新立异。
美育不是新的负担
美育不是这些东西,会给孩子们带来新的负担吗?答案是不会。不仅不是新的负担,而且是一个人所受的一生教育中所要具备的。这里可以总结一下,美好、‍‍愉悦、爱是美育的一部分,但是不完整。我们感觉到很美好、很甜蜜、很舒服是美育吗?是的,‍‍它是艺术和美育带来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品味独立完整的自我,拥有对自己生命力的一种肯定和体会,‍‍才是美育的根本。


大艺术方向的艺术学习课程体系
我来自新教育研究院,可以用一个方法来介绍一下新艺术项目学习的课题。我们希望发展从一种大艺术的方向,就艺术本身来做的训练,而不是以门类(更容易走向技法训练)来做训练。
我本人是做视觉艺术的,但我非常喜欢音乐,我也常跟学生说,如果你不懂音乐,你就无法做一个设计师和艺术家。我也鼓励学生去看舞蹈。‍‍艺术有三大基础门类,视觉艺术、音乐和舞蹈,这三个门类一个是用眼睛感受,一个是用耳朵感受,一个是用身体感受这个世界。我们希望三者是结合的。虽然现在研究有限,还没能把三者真正结合起来创造一个项目学习的课程体系。但我们现在把视觉艺术部分进行基于感受的项目式学习,‍‍达成艺术素养的培养,这是我们的一个宗旨,目标是训练感官、感知和思维导向。我们要像艺术家一样观看,我们要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最终我们要像艺术家一样表达,表达是为了构建一个新的世界。
这个课程体系里,我们把目标和培养能力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是观察塑造。
荀子说:“形体色理以目异“,每个人眼睛不一样,看到的东西要能抓住关键的元素塑造出来。抓住元素后要把这些元素组织起来,进行构图成画。这个过程里‍‍感知色调,营造空间,体会秩序,也叫组织构建。看到的是三维的世界,但画是二维的,如何成画?这就需要形式语言。形式语言适用于画画、建筑,甚至包括数码。我们要感知色调,像感受音乐的声调一样,不能跑调。还有我们要营造空间、体会秩序。毛的东西给人温暖,一个钉子让人觉得很扎,这些就‍‍是由秩序带来的感觉。‍‍还有就是表现表达,我们要照相,我们要表态,要成器,‍‍要传达,要鉴赏和批评。
我们通过这些建立了这个新课题项目——视觉艺术素养教育的阶层体系。希望在这方面继续做更具体的工作,出版指导教材等,‍‍争取为更多学校在视觉艺术方面的教学做出一些工作。
整理自王庚飞院长在2021博鳌全球少儿美育论坛发言。
朱永新:幸福完整的美育——艺术教育成人之美
芬兰,他们如何一步步成为世界教育理想国的?我们能把学到的经验“用”在哪儿?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并非空想——为什么芬兰被提名为世上最幸福的国家?
新教育实验的艺术教育——生活因艺术而幸福,人生因艺术而完整
周海宏:艺术教育到底有什么用?——要想成功幸福,从小热爱艺术
......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