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漪: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劳动的缺失即教育的缺失

于漪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劳动即教育,劳动的缺失即教育的缺失。


劳动不仅是一种习惯,也蕴含了一种精神。劳动既是创造世界的,也是创造人的。在新时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一点儿也不逊色。劳动是创造我们美丽人生的!


“五育”绝对不是简单的“1+1”,培养人是集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过程。



劳动教育,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作者|于漪

来源|上海教研  


于漪,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语文特级教师,获党中央、国务院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民教育家”等荣誉称号。




吴康宁:“新劳动教育”中的“劳动”、理由和特征
田慧生:劳动教育要防止泛化或窄化——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价值
劳动




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

——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道

教育部早前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已经规定:中小学要推动建立课程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并且,劳动评价将记入学生档案,作为升学评优参考依据。

特级教师凌宗伟对此颇为赞同,他认为:劳动教育在今天已成为最受忽视的教育,这个现象必须要反思。在中小学恢复劳动教育,首先还是要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建基于辛勤劳动之上。

劳动教育在今天成为最受忽视的教育

劳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获取知识,几乎是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最主要手段,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曾经很长一段时期,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



但在今天劳动教育已成为最受忽视的教育,据调查,72%的学生认识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56.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没有最低贱的劳动,但只有6.8%的学生愿意将来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或农民,随着学段的升级,这个比例还呈下降趋势,可见,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当劳动教育一再缺位和异化,学生就只能在“纸面上”完成所谓的“成长”。教育的多元性和可塑性遭到了严重的挑战,千人一面的庸俗化、机械化教育,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窄。学校一面在鄙夷劳动教育,弱化劳动教育,一面却又不得不默默承受其带来的苦果。

劳动的缺失即教育的缺失

劳动即教育,劳动的缺失即教育的缺失。教师凌宗伟回忆他的学生,因为对劳动的不同观念导致后面的人生处境也截然不同。


“我曾有两个学生,他们来自相同的初中,家长也在镇上同一个机关工作,但两家的家庭教育似乎差别很大。

同样是做楼梯卫生,其中一个学生是先用湿拖把将楼梯拖干净,再用干拖把抹一遍。而另一个学生拖地时有气无力,只把明显脏的地方拖一遍。我问他为什么不把每一块地砖都擦一遍,他满不在乎地说,这样就可以了。

我仔细留意了这两个学生,发现他们做每一件事情的态度都和拖地一样。认真拖地的那个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人缘好,后来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参加工作以后也很受单位好评。另一个学生尽管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沟通能力较差,处事马虎,参加高考时因疏忽漏填答题卡,与向往的大学失之交臂。”

是什么让学生的身体躺在了书本中?

我们对劳动教育中“劳动”概念的理解过于窄化。

有数据表明,64.7%的中小学生认为所谓劳动教育就是社会实践活动课,而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春游、秋游和参观;70%的学生认为劳动技术就是信息技术。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要更新观念。


劳动不能简单理解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体现为教育,它是知识的躬身修行;体现于社会生产,它是创造真实价值的手段。

劳动,用更多的词汇描述它,可以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这几乎是用人的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劳动教育的意义,贵在让学生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可能在身、心、灵三个维度上以“劳动”为施力点,并确立其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
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我们必须承认,在中小学恢复劳动教育,首先还是要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建基于辛勤劳动之上。

当教育回归到实际的劳动实践,比如杜威和陶行知所主张的烹饪、缝纫、家用电器维修、农作物种植与培管、小制作、小发明等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又力所能及的实际操作,学生的生长也就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他们的生命力被唤醒。


在这种良性的激发下,学校朝着“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美好方向发展。

我们已经熟知,很多国家的国民教育注重实践能力,一个人修身立德所需要的一切,已经从学校里展开了训练,国民素养由此萌芽。

古人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士大夫讲的话,劳动的价值是知识分子做的代言。

劳动并非一味地艰辛,它是人与世界的充分接触,我们不能把世界只装在脑袋上,也要装在身体里,由此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我们的劳动课,不仅要致力于观念培育,而且重在教人们如何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培育一种现代“新生活”方式,推向社会。

如何使我们不失去给自己持续创造好生活的能力?我想,学校教育可以为师生们创造一个热爱劳动的氛围。


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教育部目前这么要求

中小学劳动教育:

1)要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落实相关课程,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

2)其他学科也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如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教育活动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3)要开展校内劳动,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且要组织校外劳动、鼓励家务劳动。

4)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教育部与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学校落实劳动教育可遵循这4个原则

1 劳动教育进课程

小学、初中应开设劳动与技术课,普通高中应开设好通用技术课程,按要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 加强校园劳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苗圃种植”、“微农场”、“责任田”等多样化的方式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劳动。


3 让学生分担家务劳动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学会自己整理床铺、书包、书桌,或与家长共同引导学生洗碗、洗衣、扫地等家务劳动。

4 拓展校外服务

各类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活动中心等在手工技艺体验、工农业劳动实践、社区服务实践等方面,要为中小学生开设劳动教育的内容;同时要求各地普遍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将此作为学生校外劳动、校外服务的重要环节和路径。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