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李镇西:教育写作是为什么?——兼谈三类教育教师的写作(您是哪一类)
教育写作是为什么?——兼谈三类教育教师的写作原创|李镇西来源|镇西茶馆
今年新教育实验年会的主题是教育写作。听了刚才六位老师的讲述,我很有收获。这里简单谈谈我的感想。
郝晓东老师的讲述,给我们展示了一群有理想的新教育人的写作追求。熟悉新教育的人都知道,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是新教育教师发展的“吉祥三宝”。新网师本身就是专业交往的方式之一。今天晓东主要谈的是新网师的写作。我们从他的讲述中,看到一群人在写作中的成长。在这个团队中,老师们彼此激励专业写作,互相分享故事心得,获得共同的成长。我特别欣赏的是,新网师引导老师们感受到“写作有伴”、“写作有用”、“写作有趣”,解决了教师写作中“不愿写”、“不会写”、“没时间写”、“不能长期写”的难题。这点对其他老师特别有借鉴意义。作为新网师的主任,我也借这个机会打个广告,希望更多的年轻教师能够加入新网师的学习,这两天刚好在招生,赶紧报名。
张菊荣的讲述,给我们展示的是写作由一个人感染到一群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坚持带来了一群人的坚持,一个人的成长影响了一群人的成长。校长作为管理者,首要的任务是培养教师、打造队伍,而培养教师成为阅读者、思考者和写作者,至关重要。但是,这里的培养,不是布置教师去做,或者通过所谓“制度”去“强制”教师必须做,而是校长的示范。校长自己热爱阅读、积极思考和坚持写作的行为,就是对教师最好的培训。所谓“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同样体现于教育写作。在这方面,张菊荣还有许多有趣而有效的创意,做得非常好。他的写作经历和影响教师的故事,让我再次感到,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因为他首先带动影响了一批好教师。而带动和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教育写作。
第三位讲述者是管建刚老师。我很早就关注管建刚老师了,觉得这个小学老师很了不起,不但作文教学有一套,而且自己著书立说也很突出。但我也不特别的惊讶,因为在我看来,语文教师嘛,能写不是应该的吗?这是你的专业呀!这次听了他的讲述,我才知道,原来他从小是一个不喜欢作文也怕写作文的孩子。而现在他之所以能够20年20本书,不是因为他会写才让他坚持写,而是坚持写才让他会写,也就是说,是写作实践本身让他发现了自己的写作潜力,而且慢慢培养了自己的写作兴趣,更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他的经历对一线老师极具启发性,在目前的许多普通老师中,还沉睡着多少曾经怕写作的“管建刚”啊!基础不是问题,时间不是问题,内容不是问题,兴趣不是问题,年龄不是问题,问题是你愿不愿意去试!你不试试,你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
第四位讲述者是幼儿教师季红梅。她在幼儿“写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来,从严格意义上说,写作特指用书面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行为,但对幼儿来说,还不会文字的时候,用涂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描述自己的故事,这也是一种特殊的写作,或者说,是写作的基础、雏形与前奏。因此,新教育实验也把幼儿的绘图纳入写作的范畴。在这方面,季红梅老师的讲述,为我们精彩生动地展示了旺苍幼教人的有益探索和成果。按我的理解,他们引导孩子写画,不是单纯美术意义上的绘画,而是用孩子能够掌握的方式,描述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想象和他们的成长。而且,这种写画,还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这其实就是创造力的培养。最终让孩子们也体验着成长的快乐,而这正是新教育幸福完整教育生活在幼儿身上的体现。
南京的赵仁菊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他们通过“励进百分论坛”促进教师读写成长的故事,这也是很有创意同时也很有成效的一种做法。我是语文教师,知道学生语文能力由“读写听说”四大要素构成,这四大要素互相有着密切的关联。巧了,幕府山庄小学的教师写作,也是与读、听、说相联系的。他们组织专业阅读,点燃思想火焰,学习表达技巧。他们聆听窗外声音,拓展胸襟视野,丰富写作源泉。他们开展教育叙事,以生命影响生命,以故事引发故事。这一切,都将教育写作置于整个教育生活的大背景下,而不是为写而写的孤立行为。进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高。所以该校教师获得积极而快速的成长,该校办学品位不断提升,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最后一位讲述的老师是胡艳,这是我的李镇西博士工作站的老师,我对她非常熟悉,也可以说,我见证了她在新教育中的成长。胡艳说,她是把爱好当教育,而把爱好当教育的老师是不知疲倦的,因为从爱好中能够享受幸福。胡艳不仅仅是自己享受教育幸福,还把自己的爱好“传染”给学生,让学生也享受教育的快乐。胡艳爱戏曲,便让许多孩子成为戏曲迷;胡艳爱写作,便让许多孩子成为写作者。胡艳是语文教师,但她和孩子们的写作,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文教学,而是和戏曲相联系,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艺术写作,而学生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提高的远不止是语文写作能力,更有艺术鉴赏能力。我还要说明的是,胡艳至今也没有出书,好像发表的文章也不多,她的文字更多的是在自己的公号“爱弥儿的胡言胡语”上,每篇文章的点击量也不太多,但胡艳从来都不因此而失去写作的兴趣,因为在她看来,喜欢并享受,就是最好的奖励,对《红楼梦》对戏曲是这样,对写作也是如此。我将继续关注胡艳的成长。
六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谈了教育写作给他们或他们所在学校的老师带来的成长变化,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他们的讲述引发了我的联想,我想到自己,因为我也是一个教育写作者,而且是坚持了四十年的教育写作者;我也想到了其他通过写作得以迅速成长的老师。这里,我想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想。
我想把教育写作者大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本来就热爱写作,而且多少有点写作天赋的教师。比如我,我从小就喜欢写作,而且无论读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我的作文都比较突出,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读。所以后来我参加工作后,非常自然地将写作融入我的工作,每天都自然而然地记录我的教育。那时候没有想过什么“通过写作促进专业成长”,但我几乎每天都在写。说实话,那时的写作一点功利色彩都没有,没想过发表,更没想过出书,纯粹就是一种每天都要洗脸刷牙吃饭睡觉一样的习惯。但在日复一日地写作中,我自然而然地有思考,对每一个教育行为的思考,包括剖析与反思,这一切毫无疑问会反过来影响我的教育行为,久而久之,我感觉自己的教育更加从容了,或者说,自己更加富有教育智慧了。这不就是成长吗?随着岁月的流逝,水到渠成,我自然而然就出版了几十本著作。这是教育对我的馈赠。
我团队的李迪,她是郑州工业学校的音乐老师兼班主任,也是天生热爱文学,且有写作天赋,和我一样,边教边写,也出版了不少著作。包括我在内的这类教师的特点是,把文学梦托付给教育,同时在文学中获得教育成长。
第二类以前并不喜欢写作,也不觉得自己擅长写作,但是写着写着,咦,发现自己还行。比如刚才为我们做分享的管建刚老师,他一再说从小就不喜欢作文,是后来参加工作时慢慢爱上或者说习惯于写作的。这种情况就是我前面说过的,通过写作发现自己。如果说我是先恋爱后结婚,即先热爱写作,然后坚持写作;那么管建刚算是先结婚后恋爱,即先写起来再说,写着写着就爱上写作了。
由此我还想到我团队另一个老师,就是南京芳草园小学的郭文红,她是我们新教育的个体户,曾经在栖霞年会上做过大会分享的。她是和李迪同一批于2007年底拜我为所谓的“师”的,当时我就曾对她说,要向李迪学习,拿起笔记录自己的教育,你做得很好,还要写得很好。但她总是不自信,说自己教数学,没有写作天赋。直到2000年,她加入了新网师,才被动地勉强地开始了写作。
她开了一个公号叫“朴素小屋”,刚好她新接了一个一年级的班,于是她每天都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里面包括特殊孩子转化、家校合作技巧、班级管理智慧、儿童沟通艺术,等等。每篇文字大多是千字文,夹叙夹议,很受欢迎,读者越来越多。开公号仅仅三个月,就有三家出版社不约而同地联系郭老师,说要给她出书。当时郭老师很惊讶,问我:“我这些文章能够出书吗?有价值吗?”我说:“出版社是要拿去赚钱的,你这些文字没有价值他们会主动给你出书吗?”后来长江文艺出版社为她出版了《给一年级家长的建议》,很受家长们欢迎。
我讲这个故事就想说明,坚持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或者说挖掘自己潜力的过程。无论是管建刚,还是郭文红,他们现在都是全国名师了,而他们的“名”在很大程度上是“做得好”基础上的“写得好”带来的。而他们当初都不知道自己潜在的写作能力甚至天赋,那么,如果不是坚持不懈地写作,他们可能到现在都只是一名勤勤恳恳但默默无闻的普通老师而已。当然,一辈子默默无闻也不可耻,问题是能够成为名师为什么不去努力呢?我在想,如今在我们中国的校园里,还有多少默默无闻的管建刚和郭文红等着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啊!
第三类是谈不上多么热爱写作,但知道写作有助于教育成长,于是坚持写作,尽管一本书都没有出版,甚至很少有文章发表,却通过教育写作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成长。我经常在想,教育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出版著作吗?可全国那么多的老师,能够达到出版水平的教育作者毕竟是极少数。那如果不能出版,所写的教育文字都白写了吗?当然不是。回头看我八十年代九十年写的教育文章,包括故事和案例,绝大多数都没有发表,也没有达到发表水平,但正是这些文章的写作,促使我剖析自己的教训,总结自己的经验,提炼自己的智慧……慢慢地,我就变得聪明起来。所以,我要说,教育写作的根本目的,不是发表,而是反思。反思即成长。
常州武进区人民路小学的王晓波老师坚持写作那么多年,一直没有出版著作,但她依然持续不断地在其微信公众号“遇见猫的国”上记录自己的班级教育故事,她虽然也没有正式出版什么著作,但通过写作,她让她的孩子享受了新教育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她的班级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十佳完美教室”,而她获得了“全国新教育先进个人”称号,由普通老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校长。
王晓波老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对教师而言,仅仅有写作也不会获得成长,教师的成长还应该有丰富的实践、广博的阅读和深刻的思考,但如果仅仅有实践、阅读和思考而没有写作,教师同样不可能有完整的成长。
关于教师成长,我曾说过要有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而对不少老师来说,比起实践、思考和阅读,写作是最难做到的。但写作,是打通从优秀老师到卓越老师的“最后一公里”。如果一个老师只是做、思、读,他做的经验、思的收获和读的感悟,不过是瞬间的烟云,随风而散;但如果他能够坚持写作,那么不只是他的做、思、读的成果能够凝固在纸上,成为自己成长不可磨灭的清晰足印,而且他在写的过程中,还会有“二次收获”。因为写作不仅仅是客观的记录,还伴随着反思、提炼、梳理、总结、升华……模糊的变得真切,纷乱的变得清晰,被动的变成主动,偶然的变成必然。
对一个教师而言,我曾经还有一个也许不那么准确的比喻:实践是双腿,思考是大脑,而阅读和写作则是双臂。不能说不写作的老师就一定不是好老师,但至少不是一个完整的好老师。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成为肢体健全幸福完整的老师!谢谢六位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分享!
朱永新:从书写作品到书写人生——您还记得“朱永新成功保险”吗?
李镇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什么?——“四个不停、四个学习”,让教师的生命之花灿烂绽放!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