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大伟:过一种成人成己的研修生活——研究自己,做明白的教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成都陈大伟 Author 陈大伟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过一种成人成己的研修生活

原创|陈大伟 
来源|成都陈大伟
       
新的一学期将要开启,这里发一篇新春寄语,期待大家在一种成人成己的研修生活中有更多的成就和成长。
      
就对研修的理解看,我以为,教师的研究就是用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的力量使自己的教育生活变得更加舒适,指向工作和生活改善;修是什么?“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修指向自身的完善和完美,指向自身成长。研修是问题解决和自身专业成长的统一,是成己成人的统一。

陈大伟: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
陈大伟:谁是最具成长力的教师?一个秘诀,让教科研不再   “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陈大伟,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实验分会副理事长。
     
我把教师的劳动把人的劳动分为这样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就是“无研无修有劳动”。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售货员在店里打工,店老板对你的要求只是上午八点上班下午六点下班,工资每个月定额3000元(这样的管理考核工作时间,主要进行时间管理,是一种低层次的管理,就像我们一些学校主要是就时间进行打卡管理),在这种工作要求下,如果你自己又没有责任心,也没有发展的愿望,你可能就是按时上班,无所用心等假期等退休,这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状态可能既干不好工作,自己也没有发展,这是对工作和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工作方式,对不起学生也浪费了自己。

     
第二种工作状态是“有研无修能成事”的工作状态。这里的成事就教师工作而言,主要表现为能成人(育人有成效,较好地成就了学生的发展)。同样以当售货员为例,老板不仅要求你每天早晨八点钟上班下午六点钟下班,工资3000元作为基本工资,而且规定,根据营业额给你提成和奖金。这时,你可能会研究怎么提高营业额,哪些商品更好卖?怎么能够把顾客吸引过来?……这样的生活是对工作研究的生活,这样的研究能够让你把事情做好。作为教师,你的研究可能就是很用心地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可以说,目前的大多数优秀教师都有这样觉悟,有这样的生活方式。从管理角度,这里有注重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关注工作绩效的特点。

      
必须承认,能研究教学把学生教好,这已经很不错了。但这样的生活也难免有缺陷,因为在这样的生活中,教师没有看到自身成长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就可能只是“蜡烛”和“春蚕”,教师在奉献中消耗,自己没有得到相应成长和发展,而且这样的生活对学生发展的帮助终究有限,也难以持续。一个不注重自身专业发展的教师很难有高质量的教学,高质量的教学需要不断专业成长的教师支持。

杨九诠:中国教研体系的定位与定性
读懂教研:教师成长的云梯——让教师走上教育科研的“幸福之路”
      
第三种状态是“有研有修成事成己“的生活状态。还是以当售货员为例,就是你不仅在思考怎么赚到钱,而且在思考怎么学会经营,自己怎么当老板,这时就可能要研究门店的选择、开店的文化、员工的招聘和管理、进货渠道以及怎样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这就有了一种使命感和远景规划,有一种生命的目标和愿景。这主要出于生命的自觉,而不是外在的要求和管理。这种研修的生活不仅要研究怎么把事情做好,而且要研究自己怎么成长,怎么专业发展。在这样的研究生活当中,他不仅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好,而且把工作作为发展的契机,自己有发展,自己在成长,自己在进步。就教师而言,实现这样的生活,不仅需要我们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和学法,而且要把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在工作中磨砺自己,在研究自身中更专业地专业成长。这就是一种反思性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价值,而且体会到发展自己的价值,这就是更值得追求的一种生活。从管理角度,这需要学校做价值管理和需要管理(链接: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管理”),引导教师确立成己成人的生活需要,学校同时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这样的研修需要。

     
我在给学生上《教师职业道德》会向同学们提出这样的问题:“读过大学和没有读过大学的生活应该有什么区别?”我以为读大学就是学会如何更多地用脑子来工作和生活,用脑子不仅用于为人处世做好事情,而且要把目光转向自身研究自身,发现自己发展自己,通过不断成长与进步追求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我给他们举例说,如果你今后找工作不是很顺利,只有在酒店当门卫的机会,那你怎么当门卫呢?你不仅要思考把自己的门卫工作干好,而且要去观察前台的服务人员怎么做接待的,要去观察领班是怎么做管理的,要去观察进来的客人们,谁更有气质谁更受欢迎?他的言行举止有什么特点?这样的观察学习可以让你在门卫的工作岗位上学会三种本领,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可能,你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决定了未来的你。
    
和他们交流,我也会分享自己的经历。我中师毕业分到高完中,工作十年被任命为学校的副校长。宣布任命的时间在9月,当时我在本科函授学习。回到学校,龙台中学的康绍光校长说中江教育局局长来宣布任命时,对他有过一问:“不知道陈大伟敢不敢到仓山中学去当校长?”这让自己对仓山中学留心起来。当时的仓山中学校校级领导彼此存在拆台现象,干群关系紧张,校园里边养鸡鸭,小卖部设在两栋教学楼下,质量严重下滑,社会声誉很差。在德阳市高中办学评估时候,这是唯一一所没有下结论的学校。县委,县政府要求教育局和当地党政尽快物色校长。就我的了解,已有十多位校长望而却步。在这种情况下,我向当时的教育局主动请缨:“我可以去仓山中学主持工作。”
      
知道这个消息后,我的同事、朋友都劝我不要去,说前几位那么有能力、有资历的校长都搞不好,你还缺乏资历和经验。但我对自己改变仓山中学的面貌很有信心。为什么呢?因为我在龙台中学担任团委书记、政教主任和副校长期间,我始终在学习,我不仅要干好自己的工作,而且在观察校长会遇到什么问题,在怎么工作,教导主任怎么工作,总务主任又怎么工作,加上自己是政教主任。在一个岗位上,在参与这个学校行政管理当中,我把校长的工作、副校长的工作、教导主任的工作、总务主任的工作都作为观察学习的对象。我设想过自己的不同岗位如何更好地履行职位,我对自己有信心。
      
这年11月,28岁的我被任命为高完中校长。用一年半的时间确立了新的发展观念、整顿了干部作风和教师工作作风,鼓舞了信心提升了士气,教学教研走上正轨,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改变了仓山中学的面貌,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1993年底,德阳市教育局再次对仓山中学评估,认为“仓山中学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我当选了这一届的德阳市人大代表,1994年中江县把我作为特级教师候选人推荐到德阳市教育局(因为德阳市教育局当年上报的高完中校长只考虑一个名额,德阳二中的校长比我更优秀,我没有被德阳市教育局推出)。用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呢?就是希望引导同学去追求一种研修状态的生活,用更专业的方式成长,用更有效的方式工作。
        
这里,也祝愿老师们用研修的方式生活,在成己成人的教师生活中创造教育的美好,留下一些更值得说的教育故事。

陈大伟:在观课议课中合作成长
陈大伟:新学期,开好家长会的几点建议
......

研究自己,做明白的教师
作者|陈大伟

要成为名师,要先做“明”师。明师是什么?就是明白的教师。作为结果,明师是心里明白的教师,他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也知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作为过程,明师在不断研究自己——“人啊,认识你自己”,他在努力争取认识和理解自己、改造和完善自己,在研究和改造自身中赢得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而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如此重要,以至于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当然最好的结果是做明白的名师。要成为明师中的名师,可以有成为名师的追求和目标,但追求成为名师不可太执著,应先把功夫放在成为明白的教师上。我相信,在成为明师的道路上走下去,就会更有机会成为名师,那时候的名师才能实至名归。

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为了明白,明白需要研究。要做明白的教师,我以为需要一种研究的转向。这种转向就是把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审视自己,研究自己。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是现有的研究没有给更多中小学教师带来理想的幸福,我认为,取向的偏差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从取向上,目前大多把教育科研作为认识外界事物关系的手段,没有发挥科研改造自身、发展自身的重要作用。事实上,人类只有面对人自身,才能达到对人的理解,只有研究了自身,我们才能对自己并进而对他人负责。由于没有对自身的改造和变革,没有在研究中创造和实现新的自我,我们就很难发现科研对自身的意义,也就很难体会到科研的幸福。

一方面是要研究自己,另一方面又要做“为己”的研究。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朱熹对此解读:“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为己”是以修身立德、发展自己为本;“为人”是以邀誉功利、建功立业为务。“为已”是要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为人”是要见闻于社会。从“为己”的角度,我以为,教师的教育科研就是“用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的力量让自己的教育生涪变得美好和舒适”。当然,这里的美好和舒适应该基于教育的成功和有成就,应该基于更好地实现了促进学生发展和成才的目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的“道”通“导”,也就是自己自己发展好了,生活好了,引导的力量就能拿自然生发出来。这就是“以身立教”的含义。

研究带来成长,研究带来变化。教师研究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新知”、“新事”、“新人”上。

先说新知。有一位一年级老师上《画家乡》,课堂上让学生齐读课文(7个自然段),课后交流,这位老师说:“在低段教学中,安排齐读可以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可以看一看是否读得正确,是否读得通顺,是否读得有感情,还可以带一带不会读的孩子。这是我在设计的时候想过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读到后面的时候,学生读得很辛苦,没有了精神。这使我意识到,太长的课文不宜一次齐读完,课堂上不要让小孩子太辛苦。”我认为这就是在做研究。研究是发现行动和行动结果(效果)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研究的结果是获得对其中关系和联系的认识,得到关于自己、关于学生、关于教和学、关于教材等方面的新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原有的知识背景、知识内容、知识结构都将随之而改变,并得以重新建构。这就是研究中的新知,获得的是一种认识成果。

再说新事。作为实践者,研究的任务不在于认识行动,而在于改造行动、改造实践。对教育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深刻洞悉与把握,有利于认识、理解和预测教育事实(现象)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从而对其进行更有效的促进或控制。这样,有了新知的基础,研究者新的实践也就有了可能。新事是什么呢?我以为首先是做事的手段和方式有了新的突破,其次是由此产生或获得了新的实践效果。它是一种推陈出新的“新”,一种超越既往的“新”。比如,将“课堂上不能让孩子太辛苦”的认识付诸实践,我们可能不再让学生齐读比较长的课文,而是更自觉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身心状态。这样的改变就可能使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生活得愉快一些,不仅提供学生的学业质量,而且提升学生的学习生存质量。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教师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课堂上,口头提出了这样的学习要求:“下面大家读课文的第二部分,读的时候最好采取默读的方式,因为在默读的时候你才能更好地思考。大家思考什么问题呢?思考卖火柴的小女孩4次擦亮火柴,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可以边读边思考,把自己想到的勾画出来,写上你的想法。还有,对4次擦亮火柴,你可以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在学生交流时,他发现,很多学生读的是课文第一部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他分析,是由于自己提出的学习要求太多了,学生记不下来。这使他意识到,过多的学习要求学生根本记不住。用什么方法改进呢?他想到了演示文稿。从此,在他的课堂上,多媒体不仅用来提供学习资源,分享学习成果,而且用来提示学习要求,组织教学活动。这样的改变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新知和新行动的出现意味着新人的诞生,从终极意义上,研究要创造新人,要创造一个新的自我。创新自己意味着在修养上不断达到新境界,意味着自己的专业成长。古人说:“修以期其精美,养以求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精美”和“充足’’是修养的目标和追求,“切磋琢磨,,和“涵育熏陶”是修养的方法与过程。如果把研究看成认识现象、发现规律,并指向问题认识和解决的话,修养则主要指向自身发展和丰富。教师的研究应该是解决问题和修养自身的统一,从这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教师成长的主要方式是研修。

不是向外看获奖,而是向内看变化

波斯纳说‘‘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反思什么呢?过去的反思可能集中在是否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否取得预期成效;现在要争取成为明师了,我们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是否“成事”——“做成了事”——进行反思,而且需要对是否“成人”——“实现了专业成长和进步”进行反思。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琢磨,不能认为,只要学习、只要练习,就会给人快乐。比如,现在让你机械抄写30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就很难快乐。“说”在何处呢?“说”在学习中要有所收获,有新的体验、新的感悟,能够“温故而知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体验到成长和进步才能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这种意义上,反思的目的还在于对成长和变化审美,体会有所得,并为此增加专业成长的积极性和动力。

走在成为明师的道路上,不是向外看获奖,而是向内看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变化:

审视和反思教学有效性有没有变化。比如,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我的学生参与教学是否更加积极主动?是否有更多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成效是否更加理想?教学是否更轻松?是否更加得心应手……教学合理性、有效性的增加表现为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由此使自己明白我的教学是否在进步。

审视和反思教学自觉性有没有变化。教学自觉性增加表现为我们开始积极主动追求教育教学的意义,追求有效的教学,追求有意义的教学生活。自觉性增加意味着研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研究性教学将成为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正在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审视和反思教学效能感变化没有。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学效能感增加表现为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自信心的增加,它使我们对教学行为导致的结果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并对自己行动的效果充满信心。教学信心不断增强将使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满怀信心、充满活力地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充分享受由创造带来的教师的幸福生活。
      
 以《做“明白”的教师》为题刊于《人民教育》2010年22期 ,此处有一点调整。

“教育界的诺贝尔奖”——为什么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实验?
生命叙事集锦|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向上成长,向新而行,向世界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营造书香校园|美文案例集锦——阅读改变人生,没有书香充溢的校园,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