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时候撕掉这张“媛标签”了

姚嘉怡 红辣椒评论 2022-11-27

第七届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 选拔赛 

精彩开启……快来参赛!

名家点评 全程公开 最高奖励 10000元>点击了解



是时候撕掉这张“媛标签”了


■ 姚嘉怡(上海外国语大学)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一百年多年前的民国时期,“名媛”是一个雅称,指的是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女性。她们大多出身世家,知书达礼,气质拔萃,是人人倾慕敬重的对象。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媛”的含义大为不同。拼团奢侈品的“拼媛媛”,滑雪场中只摆拍不滑雪的“雪媛”,伪支教、真流量的“支教媛”,以及以佛教幌子搞营销的“佛媛”……“媛”的称呼已无关才学,无关品德,只要有颜有流量,人人皆可成“媛”。


一百年间,“媛”先是在含义上发生颠覆性转变,接着在使用中不断泛化,直至成为一张扁扁的标签。一提到民国时期的名媛,林徽因、陆小曼、张爱玲等女性形象便鲜活、生动起来;而提到今天的各路“名媛”,进入脑海的只有精致妆容、高级酒店和豪华手包,而这些物件背后的那位女性,早已面孔模糊、失去身份,成为万千“名媛”中的一“媛”。“名媛”倍出,人们不禁开始发问:“媛现象”说明了什么?“名媛”一词能否回归其原本意义?


厌恶、讽刺和批判,这是今天“媛标签”隐含的情绪意义。“上海名媛”用来讽刺拼团奢侈品的虚荣肤浅,“支教媛”直指假支教、真生意的伪善,“佛媛”则抓住了“袈裟之下的狐狸尾巴”。虽然同样顶着“媛”的帽子,“名媛”行为各不相同,若是说“上海名媛”只是欲望膨胀、名利熏心,生活方式值得诟病,那“支教媛”和“佛媛”就远不止这么简单:前者是虚情假意的行骗者,后者则借用宗教的名义做传销,涉嫌违法犯罪。


“媛标签”的生成,是一场人人参与的接力。首先,甚嚣尘上的“消费主义”和“颜值崇拜”提供了绝佳的土壤。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里,颜值是流量的制胜法宝。部分面容姣好的女性以颜值为资本,以欲望为引擎,摇身一变化作“名媛”:喝茶、滑雪、支教、礼佛,接着摆拍、引流、营销、获利。随着“名媛团”一点点壮大,网民归纳出了统一的“名媛”形象。定义“媛标签”的或许是公众,但大力扩散“媛标签”一定是媒体。为了迎合公众、快速产出、方便扩散,懒于思考又疏于责任的媒体奉行了拿来主义,在报道中滥用“媛标签”。这些顶着标签的报道足够吸睛、简明易懂,而公众大多判断力低、人云亦云,正好为“媛标签”的横空出世创造了绝佳条件。一篇篇报道,一次次转发,一场场热议,“媛标签”在传播中逐渐深入人心,直至累积成刻板印象。


正如李普曼所言,“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媛标签”是表面的定义、泛化的归类,是群体代替个体,现象驱逐本质,观点掩盖事实,谣言淹没真相。它的背后是局部的放大,真相的缺失,情绪的泛滥,思考的匮乏。“媛标签”一出现,理性的辩论死了,傲人的阅读量活了。


是时候撕掉这张“媛标签”了。是时候让全局呈现、真相露面,让理性在场、思考归位。媒体需要摒弃流量思维,停止标签滥用,从客观立场出发,以发掘事件本质为职责,进行全面深入的报道,为真相负责、也为公众负责。而公众也需要更加审慎客观,警惕标签化的新闻报道,避免成为“标签滥用”的推手。至于各类“名媛”,她们的言行举止和所思所想才是粉碎“媛标签”、让“媛”回归本“媛”的关键。物欲是道难平的沟壑,唯有精神修为和文化素养才能使人真正富足。不为名利的公益才是真善良,不掺杂念的信仰才是真虔诚。一位女性之所以受人倾慕敬重,绝不是因为她有漂亮脸蛋抑或香包豪车,而是因为她具备品德修为,具备真才实学。




<<往届回顾>>>

(点击标题查看)

-第7届“评论之星”选拔赛公告-

-那些年,摘下“星星”的你-

-第6届“评论之星”:中国人大陈舒睿-

-第5届“评论之星”:重庆大学杨元瑞-

-第4届“评论之星”:中国人大岳永婕-

-第3届“评论之星”: 湖南师大王艳华-

-第2届“评论之星”:华中科大于蕾-

-首届“评论之星”:山西大学王言虎-




hlj.rednet.cn


  红网红辣椒评论自2001年下半年开办以来,坚持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广泛反映草根阶层诉求,力求用网络传递理性声音,是当今网络评论中最有影响力和关注度的原创基地之一,先后荣获了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十四届湖南新闻奖名牌栏目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并四次被推荐为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