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乎治校”出现,为何学生选择“隔空喊话”?

高雨曦 红辣椒评论 2022-11-27

第七届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 选拔赛 

精彩开启……快来参赛!

名家点评 全程公开 最高奖励 10000元>点击了解


“知乎治校”出现,为何学生选择“隔空喊话”?


■ 高雨曦 (中国人民大学)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今年九月,正值全国高校开学季,校园新闻格外引人关注。9月10日,“浙大食堂用餐吃进ICU”的话题热度迅速攀升,一名浙大学生爆料自己在学校餐厅就餐后出现严重腹泻发热被隔离的文章被各大微博大V转发,并在知乎上引发热议。浙大学子纷纷“转发助力”,要求学校给出回应并彻查后勤。


“帮顶一下,知乎治校”“送浙大食堂上热搜”“不是第一次有这种事”……种种言论在社交媒体上不断发酵。尽管学校最终并未给出官方回应,但据浙大同学表示,后勤部门已被处罚且在整改中。


这并不是高校学子通过网络发声实现诉求的第一例。事实上,“知乎治校”“微博治校”已经屡见不鲜,以至于似乎成了大学生解决校生矛盾的首选方案。就在笔者所在的人大,七月就拉开了一场对卫生条件堪忧的军训基地的抗议行动,好在校方及时通过班级群向全体同学给出回应,调整了军训方案。


当校园内部的问题和纠纷走向了网络公共平台,就成了一则则尖锐的负面新闻,这对高校形象而言自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在这些学生自发控诉的言论下面,经常有人质问:“学校里的事拿到知乎来说什么?”“你身为某某大学学生,怎么这样抹黑自己的学校?”


一些局外人难以理解学生与学校“隔空喊话”式的互动模式,其实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校内是否有学生反映诉求的多元渠道?处理者是否有平等对话的真诚态度?


其实,大学并不缺乏常规性的问题反馈渠道,小到班级群、学生会,大到校长信箱、投诉电话,无不是写在入学手册上的“法宝指南”。然而正是因为直接向校方反馈往往碰壁而归,且顾虑重重,才使得学生不得不寻求网络力量,试图通过外界的舆论压力迫使校方作出反应。事实上,大多数矛盾在走向“知乎治校”阶段之前,都先经历了校内平台的讨论过程,不论是朋友圈、班级群、校长信箱还是学校论坛。浙大食堂吃坏肚子的同学,首先将帖子发在了“CC酒吧”校内论坛上,而因热度激增被校方人员“约谈”要求其删帖。殊不知,对言论的管控越紧,越是增加学生的不满情绪;越是采取强制性的删帖、“请喝茶”手段,越使学生对直接实名反馈“退避三舍”,最终只能走向有社会监督、且匿名安全的社交媒体。


当校方对学校形象的重视程度超过对学生利益的关切程度,就又引发情绪与舆论的恶性循环。除了理性讨论解决措施,网络也成了发泄积压的愤怒和不满、实现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场所。而事情最终能否得到合理解决,还是取决于校方的态度和做法。无动于衷、强制噤声只会诱发下一次的“知乎治校”,及时回应、直面问题才是应对舆论危机的根本之道。


2003年,中山大学图书馆改扩建工程需迁移图书馆古树,师生集体在校园论坛上表示反对。时任校长的黄达人为此在校园网发表《我也爱马岗顶的树》一文,详细解释了不得不迁树的原因并表达了校方同样惋惜的心情,这一举动很快平息了怨言,也赢得师生的赞誉。可见关键不在于是否有反馈的渠道和技术——鉴于我们已有了反馈的基础设施——而在于双方的态度,尤其是校方平等真诚、关切学生、以人为本的沟通逻辑。


正如一名学生所言:“‘微博治校’成功,我感到开心,又觉得有些悲伤。我们的诉求很简单,但什么时候不用微博和知乎也能让学校听到并且重视我们的声音呢?”学生们浩浩荡荡的激烈言辞背后,其实只是一颗颗期待回应的心。“知乎治校”最该治的,不仅是矛盾本身,更是某些校方的姿态。




<<往届回顾>>>

(点击标题查看)

-第7届“评论之星”选拔赛公告-

-那些年,摘下“星星”的你-

-第6届“评论之星”:中国人大陈舒睿-

-第5届“评论之星”:重庆大学杨元瑞-

-第4届“评论之星”:中国人大岳永婕-

-第3届“评论之星”: 湖南师大王艳华-

-第2届“评论之星”:华中科大于蕾-

-首届“评论之星”:山西大学王言虎-




hlj.rednet.cn


  红网红辣椒评论自2001年下半年开办以来,坚持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广泛反映草根阶层诉求,力求用网络传递理性声音,是当今网络评论中最有影响力和关注度的原创基地之一,先后荣获了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十四届湖南新闻奖名牌栏目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并四次被推荐为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