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拒绝“鸡娃”被逐,背后是“掉队恐慌”在作祟

邱渝茜 红辣椒评论 2022-11-27

第七届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 选拔赛 

精彩开启……快来参赛!

名家点评 全程公开 最高奖励 10000元>点击了解


拒绝“鸡娃”被逐,背后是“掉队恐慌”在作祟


■邱渝茜 (中国人民大学)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在贵州,一所小学的一名家长因反对教师给孩子布置过多书面作业而与老师发生冲突,结果遭到37名家长联名“请愿”,要求其孩子转学。在国家“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家长要求班主任“减负”也是合情合理,但依旧顽强的“鸡娃”心理让事件走向了戏剧化的结果。不禁让人思考,全班39名家长中37名联名请愿,有多少是心悦诚服地主观认可这是“正确”选择,还是迫于在群体之下被裹挟而出的掉队恐慌?


曾经“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应试教育让家长开始明白“跟上队伍”的重要性。他们常常陷入一种“谁在偷偷补习,谁又在上多少个兴趣班”的恐慌,而这种恐慌通常是在与家长、学生,甚至教师等群体交流、比较之中完成的。我算是有比较幸福的童年,基本没上过补习班。但在高中时,也曾因为拒绝参加冬令营,被爸爸大吼:“你看,你们班上有那么多同学都去了!”也曾看过一些关于“鸡娃”家长的抱怨,在兴趣班、课外补习等等高压下,孩子和家长都不堪重负,但是“不得不”“xxx也在……”“大家都……”成为了他们的常用句式。这背后本是父母“望子成龙”的美好期望,在大环境、大背景、大群体的裹挟之下却被迫异化为无奈又恐慌的掉队焦虑。


家委会发起的联名请愿,37名家长的参与,只是对一名家长的抵触,这个新闻事件中充斥着群体力量和个人力量的对抗。或许在其他家长看来,这位家长就是一只黑羊。她的诉求基于国家“双减”政策,本是于法有据;但在“鸡娃”环境下,家长们陷入群体的极化,拒绝引入“减负”从而打破群体原本成功维持的“高压”。这实质上还是“掉队恐慌”在作祟,家长的心理无外乎:你的孩子要“减负”就找可以接受你的地方,你“煽动”我孩子不好好学习,我不能接受。要是我们班上的孩子都像你家孩子一样“减负”,以后比别人差怎么办?当群体内部秉持统一观念时,想要突围的家长就成为了“异类”。因此,只好孤立她,将其“驱逐”,免得“坏了一锅汤”。


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期望于消除应试教育带来的竞技化、功利化等倾向,但家长们依旧陷于“掉队恐慌”的本质心理——“囚徒困境”无法自拔。我就曾听过父母的朋友抱怨,现在不让补课,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怎么办?有的教育机构营造出关门歇业的假象,但依旧在另一层楼偷偷开设课程。当前市场上存在的部分“高端家政”,“985毕业”“硕士”“英语八级”等漂亮履历暗藏着家教的事实身份。家长、学校、市场,多重环境、多种群体共同裹挟、刺激着这一教育内卷现象,成为了有的人想出去,但更多人想进来的“围城”。


要求“减负”的家长我们应当支持。但也不能过分苛责坚持“鸡娃”的家长,双方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有更好的未来发展。“唯分数论”的一元教育观念和人才评价体系才是群体高压的温床,“大家都在学,我也得学”的“掉队恐慌”让家长紧紧抓住“鸡娃”这根稻草。“减负”与“鸡娃”针锋相对背后,实则是国家“双减”政策和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的现实拉扯与博弈。在改革体系的同时,如何抓住观念层面的艰难过渡,引导培育更良性的教育观念,鼓励更个性多元化的发展,或将更有利于扭转“鸡娃”的群体认识,从而将“双减”更有效落于实地。




<<往届回顾>>>

(点击标题查看)

-第7届“评论之星”选拔赛公告-

-那些年,摘下“星星”的你-

-第6届“评论之星”:中国人大陈舒睿-

-第5届“评论之星”:重庆大学杨元瑞-

-第4届“评论之星”:中国人大岳永婕-

-第3届“评论之星”: 湖南师大王艳华-

-第2届“评论之星”:华中科大于蕾-

-首届“评论之星”:山西大学王言虎-




hlj.rednet.cn


  红网红辣椒评论自2001年下半年开办以来,坚持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广泛反映草根阶层诉求,力求用网络传递理性声音,是当今网络评论中最有影响力和关注度的原创基地之一,先后荣获了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十四届湖南新闻奖名牌栏目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并四次被推荐为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