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看诊”是欠缺责任心,更是错解行业价值

彭思佳 红辣椒评论 2022-11-27

第七届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 选拔赛 

精彩开启……快来参赛!

名家点评 全程公开 最高奖励 10000元>点击了解


“直播看诊”是欠缺责任心,更是错解行业价值


■ 彭思佳 (苏州大学)



近日,关于“如何看待医生边问诊边直播”的话题登上网络热搜引起了广泛讨论。在不少平台中检索“医生实况跟诊”都会出现大量医生直播看病的短视频。据《法制日报》报道,作为一家国内知名医院的中层管理者,孙婷对身边越来越多的同行投入直播感到担忧。而孙婷自己所在的医院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有的患者还因医生在诊室直播而产生医患纠纷,拨打“12345”服务便民热线投诉医院。


医生将问诊的过程直播出来公之于众,无论出于怎样的目的都是欠妥的。首先这种做法在法律界定中不能完全说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泄露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第二十二条第三项规定,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是医师在职业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


许多医生利用患者对医者职业的信任与尊重,并不明确告知患者直播的行为过程,也不事先征得同意。在患者稀里糊涂、不全然之情的情况下就直播公开。尽管不拍到患者面部或打上马赛克,但是患者的病情、声音和其余身体部位都在毫无准备中暴露于公众平台之上。这是对患者的不尊重,更是对其隐私的侵犯。


直播跟进问诊对医生、病患与整个看诊的过程都并无促进作用,还会带来很多问题。对于医生而言,对自己的行为举止进行直播势必会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即使直播间没有什么激烈的言辞与行为牵动医生情绪,但哪怕是一句评论一次打赏,医生无意识的看了屏幕一眼,都极有可能造成对病情关键信息、微小细节的忽视,看诊质量下降甚至还会导致错诊、漏诊酿成大祸。


对于患者而言,去医院就诊本身就容易焦虑紧张,需要安静的氛围与隐私感、安全感。不少网友表示看诊过程中四周围绕实习生都会感觉不自在,更别说将病情完全公开。这对看病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对症状感受的诉说都会产生消极影响。特别是一些较特殊科室如精神科、妇科、男科等等,部分医生想满足观众的猎奇心带来的却可能是对患者严重的心理伤害。


一些医生直播问诊以科普为名,但是仔细分析,直播看诊真的能起到科普效果吗?每个病人的具体病因病情都有着很强的特殊性、个体性,医生看诊是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来为患者得出结论并给出治疗方案,但并不会做具体的讲解与全面延伸的解释与区分。如果观看直播的观众只是从只言片语中简单觉得自己的情况与患者讲出来的症状吻合,就不去医院看诊直接参照直播中医生对他人的治疗方案,那么很有可能判断不准从而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


其实笔者认为直播看诊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实则部分医生价值观念与职业理解出现了偏差。随着直播、短视频时代到来,互联网仿佛可以+所有,不少职业、群体都借助这波浪潮出圈或是翻红赚取了名声与利益。也许一些医生也想借此“机遇”,改变现有工作方式,从幕后走向台前。但是须知,医生这个职业最重大的职责使命就是帮助患者获得健康。做一个好医生,创办一家好医院依靠的只能是过硬的专业实力与优良的服务保障,而并非利用光鲜亮丽的噱头来搞营销、做宣传。好医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永远是该怎样精技能、帮助患者,而不是该怎样玩花活、赚外快。


广大医院与医生们如果想要利用互联网技术科普医学知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这值得鼓励,但请在非工作时间策划制作或与上级部门商量开辟专门科普栏目。如果只是想在看诊工作过程中进行直播,那我们不提倡甚至是要反对。




<<往届回顾>>>

(点击标题查看)

-第7届“评论之星”选拔赛公告-

-那些年,摘下“星星”的你-

-第6届“评论之星”:中国人大陈舒睿-

-第5届“评论之星”:重庆大学杨元瑞-

-第4届“评论之星”:中国人大岳永婕-

-第3届“评论之星”: 湖南师大王艳华-

-第2届“评论之星”:华中科大于蕾-

-首届“评论之星”:山西大学王言虎-




hlj.rednet.cn


  红网红辣椒评论自2001年下半年开办以来,坚持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广泛反映草根阶层诉求,力求用网络传递理性声音,是当今网络评论中最有影响力和关注度的原创基地之一,先后荣获了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十四届湖南新闻奖名牌栏目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并四次被推荐为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