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培训类APP是“双刃剑”,正确的管理姿态是“去弊存利”
第七届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 选拔赛
精彩开启……快来参赛!
名家点评 全程公开 最高奖励 10000元>点击了解
学科培训类APP是“双刃剑”
正确的管理姿态是“去弊存利”
■ 徐欣妍(华中科技大学)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加强教育APP管理推动与“双减”政策衔接提出明确要求。通知指出,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完成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前,暂停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App的备案工作;已备案的相关教育App暂时从平台下线。下线的相关教育App提供者获得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许可后,在平台补充许可信息,提交恢复备案申请,经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后恢复上线;未获得中小学线上学科类培训许可的,撤销备案。
这些年,市面上充斥着各类学习辅导APP,答案唾手可得,孩子不用为了做不出题目而抓耳挠腮,家长也不用因能力不足、无法辅导作业而“欲哭无泪”,不少人戏称“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但现实真的那么美好吗?
遇到难题直接一搜,省去冥思苦想的过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完美”作业,这让自控力尚弱的孩子上瘾,长此以往,不仅会削弱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更容易沾染急功近利、只求结果不问过程的错误习气。
但我们,也并不能因此就放弃学科培训类APP。毕竟,中国庞大学龄人群和有限的教师资源之间的矛盾,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且短时间内无法解决。若是一刀切禁止学科培训类APP存在,那些不擅长、不愿意和老师交流的、落了队的学生怎么办?那些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的孩子,他们如何才能享受到较为优质的资源,不至于和大城市的孩子差距越拉越大?
“拍照搜题”这种“不动脑”的作业辅导要不得,学科培训类APP应推出更符合教育规律的运转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听取平台负责人、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总结现有实践经验基础上,促进学科培训类APP的规范化发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分类施策做到标本兼治。
平台要主动地承担更多的责任,在身份审核、学习形式设置上,做出更好的设计、更有效的探索,比如,如何引导孩子一步步地去探寻答案、检验孩子的理解掌握情况。同时,家长、老师等各方面,也应引导孩子正确且有效地利用学习类工具。唯有政府、市场和社会同向同行,协同治理,才能让学科培训类APP健康长远地发展。
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需要尽量发挥其优势的一面,减少它的弊端。对待学科培训类APP这把双刃剑,我们要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地去规范它、完善它,让它发挥最大的正向作用。
<<往届回顾>>>
(点击标题查看)
-那些年,摘下“星星”的你-
-第6届“评论之星”:中国人大陈舒睿-
-第5届“评论之星”:重庆大学杨元瑞-
-第3届“评论之星”: 湖南师大王艳华-
-第2届“评论之星”:华中科大于蕾-
-首届“评论之星”:山西大学王言虎-
hlj.rednet.cn
红网红辣椒评论自2001年下半年开办以来,坚持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广泛反映草根阶层诉求,力求用网络传递理性声音,是当今网络评论中最有影响力和关注度的原创基地之一,先后荣获了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十四届湖南新闻奖名牌栏目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并四次被推荐为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