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飙谈996和异化」那篇文章的播客来了|播客《问题青年》
今天我们从发问“异化”和“996”出发,探讨什么是好的工作。
去年以来,关于内卷、打工人等一系列话题,引起了很多讨论。今年,围绕工作的舆论氛围,又随着拼多多员工猝死、被开除等事件变得更焦灼而复杂,这让我们再次关心起996的问题。
从去年年底,我们就一直在发问,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到好的工作,怎么判断什么是好的工作,怎么去思考工作对于一个人的意义。我们联系了项飙老师,希望能够听他去与我们谈一谈关于工作的问题,听他谈一谈异化、打工人、系统,谈一谈个体行动的可能性,从学术的视角为大家的工作处境提供一些解释力和方法。
我们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和项飙老师做了这次访谈。当时「问题青年」还未开播,我们先在公众号上发了一篇文章《项飙谈996和异化:城市新穷人不是经济穷人,是意义贫困》。伴随着最近播客的开播,我们想把这次谈话的录音也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这篇文章发出来之后,我们收到了不少读者的留言和发问。我们选取了几条在这里和你分享。
“
启发很大。如果在社会链条里把“我”看得太小,就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给别人做的。但自我的系统中又把“我”看得太大,就会进一步认为“给别人打工”的工作不利于“我”的发展。产生关于“自我”与“社会规约”在意义和价值的矛盾和张力。无法自构问题链,就会反思停留在表层,就缺失对意义体系的追问和思辨能力;无法自构意义链,就会失去从日常的各种情境性工具理性中建构意义,并通过实践获得意义。这其中有一个巨大的阻碍因素,即活成一个封闭系统的、自反应的、不断自我强化的、以“我”为宇宙中心的那个“自我”,那个看不见也不关心他人,视他人为麻烦或资源的那个“自我”,那个只求他人对自己有用,不求自己对他人有用的“自我”。一个人的价值来源,归根结底,是“对他人的有用性”。需要区分的是,这种“有用性”不能被理解为通常语境中“利用和被利用”的庸俗化“有用性”。
大家害怕被轻易替代、抛弃,正是因为这个强调竞争的系统啊,而项飙老师提出要与他人合作,不正是在消解竞争带来的恐惧与匮乏吗?
人并不怕成为螺丝钉,但怕成为随时被抛弃的螺丝钉;不怕重复工作,只怕重复工作没有成长后,被抛弃的一天无处可去。这才是大家为什么对重复如临大敌,一个能够在一个系统内不怕被抛弃并且假以时日能往上走的单位人并不是最可怕的。
【本期嘉宾】
项飙,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把自己作为方法》一书的作者和对谈者,另著有《跨越边界的社区》、《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的技术劳工》等。
【收听指北】
3:40 “工具人”是一个有意思的概念。从韦伯开始,现代化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工具理性”。
6:46 “工具”不完全是一个负面的概念,需要思考怎样能把它重新激活起来。
7:01 “终极意义”是很难去建立的,尤其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工具理性”的重点是要建立起意义的“链条”。
7:38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所谓的“城市新穷人”,他们不是“经济穷人”,而是“意义贫困”。
10:04 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工具,但为什么我们反而觉得自己越来越被工具化?一是被大厂控制,二是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
23:36 工具究竟是我们自然肢体的延伸,还是限制行动的假肢?
30:21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都在追求“即刻性”,对“重复性”这么敏感和抗拒呢?
35:41 很多年轻人在大的系统下工作和生活,个体也成为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一天到晚生活在心理空间、脑子里的世界,一点点情感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危机。
38:34 异化是“人的消失”。因此,个体要从自己的心理空间退出来,和别人建立联系。
41:48 不怕重复去做的工作,合作性的工作,对别人有用的工作,都是好的工作。
51:51 我们仍然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有所警觉,需要消除“被压迫感”,并留有空间去反思、观察、讨论。
【本期音乐】
片头曲:Sarabande by Joel Cummins(免费版权)
片尾曲:Nocturne by Asher Fulero(免费版权)
片头使用的声音素材来自:央视新闻“白岩松评拼多多22岁员工猝死事件”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i4y1F7h7?from=search&seid=10672019928701750430
以及@王太虚Wray发布的视频“因为看到同事被抬上救护车我被拼多多开除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T4y1N7AU
【延伸阅读】
「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提出的概念,与「价值理性(Value rationality)相对。「工具理性」是指在一组价值中,通过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或者手段的有用性,为了达到事物的最大功效,以及实现人的某种功利目的而服务。
8:46 提到的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人类学家,著有《实验室生活》、《我们从未现代过》、《再组社会》、《存在模式研究:现代人的人类学》等作品。独具匠心地开创出他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的“非现代”立场,力图在实践中将人类与非人类这对范畴联结起来,打破自然与历史之间的割裂以及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之间的分裂。
编辑 | Sharon
排版 | 小七
设计 | Sam
剪辑 | 王黎子
「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邀请来自青年文化、学界、媒体等不同领域的朋友,来聊聊我们的爱与怕。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讨行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