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喊麦、纠学、曹县666…娱乐化的方言与窄化的地域想象

说方言的 青年志Youthology 2021-09-23


如今,因各种方言梗、自创语言梗而走红的视频段子,已经占据了各大短视频平台的半壁江山。

 

前有万千虔诚“郭门子弟”竞相模仿郭老师,后有“五十岚上夏”创造一口标准英式普通话“岚语”闻名网络江湖。伴随着网络自创语言走红的,还有各种“爆款”方言。不知道从何起,有关广西话、重庆话、贵州话、山东话、河南话等方言的搞笑段子开始涌入影视作品、快手、抖音、甚至网络综艺。

 

无论是“郭语”、“岚语”还是“纠言纠语”,哪怕这些“语言”的音调乍一听再怎么艰涩奇怪,循环上一两遍之后,这些词汇便会自然而然地从唇齿间溜出来。让你也不禁疑惑,自己是什么时候学会的?


试图去理清它们是在何时入侵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跟大海捞针一样困难:这些语言的流行往往是如此猝不及防,与分布地域无关,与自身特点无关。它们可能横贯南北,或温柔、或粗犷。而那些玩着方言梗的人们,大多也并非母语使用者。

 

短视频带火了方言。各家方言似乎得以挣脱地域的束缚,被重新组装拼接成新的语言,紧接着被赋予全新的形象与意义。网络方言梗是如何一步步潜入到我们的世界的?我们会因为方言的流行,而获得更深入的本土身份认同吗?在“走火”的侧面,被娱乐化的方言之下,是否也隐藏着危机?

 


01

回望20年,

方言娱乐化的变奏简史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春晚的黄金年代,“搞笑”似乎就已经成为了方言的一大标签。

 

很多人一定记忆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身着一身蓝色工装的赵本山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捧着笔记本,用一口“接地气”的铁岭方言念出:“改革春风吹大地,中国人民真争气!”时而夸张的音调,出其不意的转音,让东北话最早被刻上了“搞笑”的标签。

 

18年,一部剪辑赵本山春晚经典语句的鬼畜视频在b站走火。这部视频迅速斩获了八千万的播放量。这让许多视频制作者们看到了方言中有待挖掘的鬼畜基因,不同的方言搞笑、鬼畜视频开始在网络中流传。

©B站赵本山鬼畜视频 

 

被网友“封”为“窃·格瓦拉”的周某曾经在看守所被扣押时与记者讲到,“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尽管这段采访视频拍摄于2012年,但往后的许多年,周某独特的口音,以及淡定的神情,依然被运用到了许多鬼畜视频中,成为了年度的鬼畜素材。

 

这是广西夹壮口音进入大众视野的最开端,紧随其后的还有“一百块钱都不给我”、“蓝瘦,香菇”方言梗的爆红。在夹壮中,k会被f替代,x会被s替代,讲话人还总会下意识地拖长尾音。也许是捕捉到了这一魔性的口音,之后频频有“夹壮”梗出现在抖音、快手等视频网站中。

 

随着直播技术的发展,方言传播开始走向去中心化。不再需要依靠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平台上,素人也可以上传自己生活中与方言相关的片段。日常生活开始成为方言视频创作的土壤,这让方言的传播开始变得异常高效。像“纠纠在努力”这样操着一口方言口音,讲着搞笑的段子,吐槽日常生活的主播陆续出现。

 

顶着一头橘色头发,用贵州话说着“好嗨哟~”的毛毛姐可以算是这类主播中的古早级人物。通过不同剧情的小短剧,毛毛姐演绎出了一个敢爱敢恨、直言直语的贵州女生。至此,方言再也不是异于普通话语音、语调的语言,而开始被融入了特定的人物形象与性格。

 

©毛毛姐视频

 

不知道从何时起,当我们提起某类语言时,似乎总能快速联系到那些讲着方言的主播或网红明星。说着东北话社会人语录的“你的寒王”,挠着脑袋讲出“怎么硕呢”的Giao哥,用天津话“麻呢,麻呢”吐槽的游戏主播逍遥散人,都多或多或少地强化着方言的象征意义。

 

而方言歌曲的出现,则是把这种象征意义推向了顶端。《中国有嘻哈》让年轻人们第一次了解到了川渝说唱的魅力,一句“勒是雾都”把川渝人的粗旷与张狂表现得淋漓尽至。而当五条人乐队带着他们的歌曲出现在《乐队的夏天2》时,海丰话似乎成为了松散、闲适,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代表。

 

2020年初,疫情期间,一段山东某村的村长用山东临沂口音劝说村名居家防疫的广播,被剪辑成了硬核说唱鬼畜——《贱》。视频中,“逐渐上头”“每日一遍”的弹幕刷满了屏幕。

©防疫广播剪辑成的硬核说唱鬼畜

 

“上头”是很多热爱方言类搞笑视频的观众们的共同心声,这也许得益于方言独特的“反差感”。前段时间,一段天津女仆叫你起床的短视频在抖音里走红。视频中,身着女仆装的可爱女孩,开口说出的却是一段豪放的天津话。“二次元萌妹”与“接地气老大爷”之间的冲突,让这段视频在抖音上迅速走红。紧接着,“四川话女仆”“山东话女仆”“广西话女仆”等版本也开始陆续出现。

 

杂志《天南·方言之魅》曾经写下,“方言对应着地方,对应着全球化力有不逮的边缘”。这是主张方言传承的人们内心中绘制的一副美好图景,方言指向着乡土,联系着我们更加真实与“接地气”的日常生活。

 

 

02

被异化的方言,

与隐形的刻板印象


6月2日,教育部相关发言人宣布,“2020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达到80.72%”。在这条报道的微博下方评论区,“方言也需要保护”的声浪正在持续升高。

 

方言与普通话的抗争似乎潜伏于众多人的人生轨迹之中,似乎每个人都对方言有着又爱又恨的纠结。在小学时,学校里就常常能见到“讲普通话,做文明人”的标语。当我们逐渐长大,从五湖四海奔向繁华都市求学或工作时,又总会因为难以摆脱乡音而自卑与烦恼。

 

©网络

 

但当有一天,方言终于以一种陌生的姿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思考半天却也无法挤出一句标准的乡音时,又会有种怅然若失在我们心中萦绕。方言式微的警钟被一次次地敲响,这些极具娱乐与传播效果的方言视频,似乎成为了年轻人为数不多地能了解、传承方言的渠道。

 

然而,娱乐化方言视频的流行真的有深化我们对于本土身份的认同吗?


在快手、抖音等方言和网络语言类视频发迹的平台上,方言似乎更多地跟“土味”联系了起来。当我们在观看由“山东菏泽曹县,牛逼,666”这句喊麦剪辑改编而来的鬼畜时,我们会因此捧腹大笑,迫不及待地抠出“果然是国际大都市曹县”这类的弹幕。曹县的走红和大多数网红方言城市的走红很类似。

 

©B站上曹县视频的弹幕

 

我们似乎惯性地把方言背后蕴含的“土”视为“真实”。借由追求这种“真实”,完成一种虚伪的自黑。就像许多年前,“宇宙尽头是铁岭”的调侃。这背后,更多是调侃与讽刺的意味。大多数人对于方言的热爱,只停留在了对于“土”那个固定意象的追求上,而忽略了方言代表的乡土——方言之下的文化。在“土味”“娱乐”“景观式”的方言使用中,地方之间的差异、本土身份认同反而被逐步消解。

 

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抖音、快手上,那些更为“语调怪异、说法奇特”的方言词句总是被传播得更多。在三联周刊对李敬泽的专访中,他指出,当下方言的复兴其实是一种景观式的复兴。在抖音上,你能看到的讲东北话的东北人,似乎都有着喊麦一样夸张地音调。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东北朋友都能讲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方言娱乐化导致的对于方言的局部放大其实更容易导致观众的以偏概全,从而加深大众对于特定方言的刻板印象。

 

 

03

重审方言,

打开被娱乐固化的认知

 

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深入一种文化最有效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但当下被过度娱乐化的方言真的有利于我们深入一种文化吗?无论是勒是雾都的“重庆”,还是充满着靓女靓仔的“广西”,似乎都被刻上了标签或模版,成为一种比地图炮更加隐形的偏见,在大众的谈论之中愈发根深蒂固。

 

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人是存在在语言中的。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样式决定了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这也是民俗存在的根本维度。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影响,形容颜色、动物和程度的各式方言词汇远丰富过普通话。近些年来,我们也开始看到更多方言词汇开始被普通话语系所接受,方言成为了普通话的词汇补充库。

 

当我们走近方言,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其实很美,远远超过娱乐化带给我们的对于方言的狭窄认知。

 

©闽南话电影《蕃薯浇米》

 

在宁波话中,颜色的形容词更加生动与鲜活,黑是“墨墨黑”,白是“雪雪白”,红是“血血红”。在温州话中,早饭是“天光”,午饭是“日昼”,晚饭是“黄昏”,一日三餐与自然现象密切联系了起来,是不受限于钟表的诗意浪漫。


在以打猎为生的鄂伦春语族的语言中,他们会称呼熊为“阿玛哈”(大爷)、称呼虎为“额德乌”(大王)。这揭示的是长达数百年的游猎传统以及祖祖辈辈对于萨满信仰的崇拜。在粤语中,“下雨”是“落雨”,而“雨伞”成为了“雨遮”,字字句句间透露出的一种古典与传统的美。

 

娱乐对于方言“变形的使用”反而遮蔽了地方性的文化和知识,抑制了母语者表达的声音。那么,在参与娱乐化的方言以及网络新型语言视频的传播以外,青年们可以为传承方言文化做点什么呢?

 

在布迪厄晚期的著述《帕斯卡尔式的沉思》中,他写道,“如果对世界的理解只能置身于这种外部观察式‘看’之中,那么我们所获得的世界知识是不全面的和虚假的。” 对于方言文化的保护而言,如果我们想真的深入本土文化,去构建与深化我们的自我认同,那么我们只能去经历、体验当地的生活。这便是布迪厄主张的,参与民俗才能理解民俗。

 

布迪厄的主张也许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如果你真的喜爱一门语言,不妨试着关掉那些二十多秒的搞笑方言视频。直接去到那座城市吧,用耳朵去亲自聆听本地人的交谈,用身体去感受这座城市流动的性格。相信,你会发现更多。

 


参考文献:
[1] 《万建中 | 民俗书写的权力与权力实践》,人类学之滇,2020
[2]《专访李敬泽:方言的景观性复兴》,三联生活周刊,2020
[3]《偏狭抑或接纳:我们如何面对「方言」与「口音」?》,各站停车,2021
[4]《“十大最难懂的方言”之首温州话》,三联生活周刊,2020
[5]《大兴安岭深处,一堂微信群里的鄂伦春语课》,GQ报道,2021
[6]《乡土中国》,费孝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7]《帕斯卡尔式的沉思》(法)皮埃尔·布迪厄,刘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撰文 | 小曾

编辑 | 青豆

排版 | 小七

设计 | Sam


 你可能还想看看 


《孟常:告别爹味,回归父职,在父亲节反思与重构「父亲」》


《每天都在演戏的我们,为什么还想在剧本杀里入戏?》


《一位青年的乡村漫游:城市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路径 | 偏航》


⭐️ 为我们点亮星标⭐️



 青年志 Youthology .

青年的发问与探寻



点个“在看”,关注我们,设为星标

业务联系:open@chinayouthology.com

投稿联系:tougao@chinayouthology.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