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捷耶夫和斯大林。作家高官酒鬼,被玩弄被欺骗的一生

此语与时左 书写者 2023-12-26


秋天,你好



小时候读过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现在除了名字,已经完全忘了小说的情节。最近闲看书,才知道这本书应斯大林要求,修改了多次,以至于情节支离破碎。不知道这说法的真实性,反正今天不可能再去读一遍这本书,姑妄听之。


01







法捷耶夫17岁就参加了布尔什维克,打过仗,受过伤,1921年参加了联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当时苏联有一个最大的文学团体,无产阶级作家协会,俄语简称“拉普”。顾名思义,拉普是捍卫无产阶级文学的。这个团体把文学等同于政治,把文学创作当成生产任务,他们最喜欢打棍子,连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这样的无产阶级作家,都经常受到他们的攻击。1927年,法捷耶夫出版长篇小说《毁灭》,一举成名,从拉普会员一跃成为领导人。在苏联体系中,一个作家协会的头目,也成了一个官,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在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文学院中,是不可能的事。只能说明苏联的任何形式的“组织”,都成了“组织上”,有它独特的权力。法捷耶夫就是掌握了权力。1929年他担任《十月》杂志主编。此前《十月》杂志连续刊载了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第一、二部,小说要继续连载,但继任的法捷耶夫对作者的立场不满。他说作者在书中歌颂白军,污蔑革命者,而且肖洛霍夫把历史上滥杀无辜的领导人直接写进了书中,而那些领导人现在身居要津。他要求肖洛霍夫修改小说,要让主人公葛里高利最终回归红军。肖洛霍夫断然拒绝,声称宁可不发表第三部,也决不修改。当然,这部书由于斯大林喜欢,法捷耶夫也就没辙了,但1941年《静静的顿河》获得斯大林文学奖时,唯有法捷耶夫没有投赞成票。

02




1932年4月,联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改组文艺团体》的决议,决定召开苏联作家代表大会,成立统一的苏联作家协会。这等于是解散“拉普”,拉普作家不满意,他们给苏共中央写信,要求在统一的苏联作家协会中,专门设立“无产阶级作家分部”,就是说在大家庭之中,还有个分灶吃饭的小家庭。

法捷耶夫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表示支持中央决定,拉普文学在过去搞的文学宗派主义应该反省。于是拉普作家认为法捷耶夫是背叛。

一次在高尔基家举行午宴,斯大林也来了。这些人都喜欢喝酒,很快就飘飘然了。斯大林说,作家兄弟们,吵嘴闹意气不好嘛。他把拉普的总书记阿维尔巴赫和法捷耶夫叫到跟前说,请你们都伸出手来,和好吧!

法捷耶夫伸出手来,可是阿维尔巴赫却瞪着眼睛,慢慢把手背到了身后,法捷耶夫的手就这样悬着。

你可以说法捷耶夫大度,也可以说他听话;你可以说阿维尔巴赫小气,也可以说他有性格,总之气氛很尴尬,最主要的是斯大林下不来台。

斯大林是什么人,他不但没有跟阿维尔巴赫计较,反而对法捷耶夫说:“法捷耶夫同志,你太没性格,是个意志薄弱的人,阿维尔巴赫有性格,他能保持自己的尊严,可你不能!”

大庭广众之下,这话对法捷耶夫打击该有多大!

然而,意志薄弱的法捷耶夫从此青云直上,有尊严的阿维尔巴赫,很快被逮捕,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就是斯大林,他玩弄权术的手段,可以没有一句话是真的。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有作为的国主,什么曹操,什么武则天,不管如何杀人,但也知道攻心为上,也需要笼络一些人,可斯大林不需要,他只需要别人怕他。


03


法捷耶夫说,自己只怕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母亲,第二个就是斯大林。斯大林对法捷耶夫是非常感激的,因为法捷耶夫第一个支持中央决定,而那时候斯大林还没有开展大清洗,他的地位还不像后来那样。基于此,1939年,法捷耶夫当选为中央委员,1945年担任作家协会总书记。法捷耶夫认为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他不是为了当官而曲意逢迎,支持中央决定,是党员的义务,是党性决定的。斯大林让他怕,也让他爱戴,就像一个孩子躲在一旁偷偷地看自己的严父一样。斯大林深谙手下的这种心理,他不必示恩于法捷耶夫,用不着他感恩戴德,相反他在各种场合奚落法捷耶夫,他要击垮这个人作为知识分子的最后一点自尊心。1948年,讨论斯大林文学奖获奖名单,斯大林问法捷耶夫为啥没有潘菲洛夫的《为和平而斗争》,法捷耶夫回答说,委员会根本没有讨论这部小说,因为它缺乏起码的艺术水准。斯大林说,可我们的看法不同,认为应该获奖,大家看呢?在场的“大家”当然都支持斯大林,法捷耶夫狼狈不堪。斯大林说,法捷耶夫同志,你写的文章,句子太长,老百姓看不懂,这怎么行呢?你应该学习咱们起草公文的办法,全都短句子,短句子不是没有深意,咱们的公文,那一句不是字斟句酌?法捷耶夫辩白说,托尔斯泰的句子也很长。斯大林说,等人民接受了你,再说托尔斯泰吧!法捷耶夫不明白,为什么斯大林总是当众让他难堪,他揣摩不到“帝王心术”。而另一种可能更加真实,那就是他完全明白,斯大林只是要他变成一个废物,一个唯唯诺诺的传声筒,越是表现颟顸无能,越是突出斯大林的英明睿智,他越能保住官位。人的冲突都是内在冲突,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反映这种内在冲突。哈姆雷特只需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庸人,一个糊涂蛋,他就是一个快乐的人。法捷耶夫开始痛苦,在人前,他穿着部长服,忠实执行斯大林的指示,打官腔说官话说假话说违心话,而在寂静时,他穿着睡衣,总是想起自己的作家本色和做人的良知。于是他经常喝闷酒,逐渐变成了一个酒鬼,喝醉了就在外面游荡,后来每次找他,警卫、救护车、医护人员是标配。再后来,他被拉到医院中戒酒,但是出来后依然如故。有一次喝醉了,他在树林里过了两夜,他后来自己说:我徜徉在树林中,卧在草地上,温暖而宁静。落下不大的露珠。我倾听树林里神秘的天籁,沉醉在树林的喘息中……我相信这两个夜晚,他反倒是幸福的。

04



从1934年苏联作协成立到1954年,十年间,两千多名作家遭到迫害。斯大林死了,赫鲁晓夫做了一份秘密政治报告,其实会后人传人,哪里还有秘密。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发现自己被骗了一辈子,这还不够,关键是觉醒之后无力改变现状,还要继续被骗,不,是要强颜欢笑,装作不知道被骗的样子。被骗,也骗别人;被吃,也吃别人。法捷耶夫一辈子只写了《毁灭》和《青年近卫军》两部小说,宝贵的光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官僚事务中。现在,被玩弄、被欺骗了一辈子的他觉得可以做点正事了,他建议撤销苏联作家协会,改为作家俱乐部,但遭到作家们的反对。人们把他看作斯大林的余孽,作家协会集体批评他,其中也有肖洛霍夫。他向赫鲁晓夫建议纠正艺术生活中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但赫鲁晓夫根本不理睬。1956年5月13日,法捷耶夫举起手枪,打碎了自己的脑袋。他给苏共中央的遗书,是他最真实的观点,也是他本人最真实的写照。这里摘录几句:我看不出活下去的可能,我为之奉献终生的艺术已被党的自负而无知的领导所扼杀。优秀的文学干部在当权者罪恶地纵容下,或被从肉体上消灭,或被折磨至死,其人数之多,甚至历代沙皇暴君做梦也难以想到。文学,这最神圣的事业,遭到官僚主义分子和人民当中最落后分子的蹂躏。我们被贬低到孩童地位,被消灭,被意识形态恫吓,却把这一切称之为“党性”。而现在,到了一切都能改正的时候,肩负改正的人所表现出的却是粗浅、无知和无以复加的自负。文学落入平庸、卑劣和爱记仇的人手中。把我变成一匹拉车的马,一生吃力地拉着不计其数的平庸的、不合理的、任何人都能胜任的官僚主义事务。……文学,这新制度的最高产物,已被玷污、戕害、扼杀。作为作家,我的生活失去任何意义。我极其愉快地摆脱这种生活,有如我离开向我泼卑鄙、谎言和诽谤脏水的世间。最后希望告诉掌管国家权力的人,已经过了三年,尽管我多次求见,仍不接见我。请把我安葬在母亲墓旁。法捷耶夫遗书中所有肺腑之言都没有被采纳,连埋在母亲身旁的遗愿,苏联人也没有满足他。一切恶果,都是提前种下了恶因。

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等你发现!

往期:

诺贝尔文学奖和斯大林文学奖,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果戈里与《钦差大臣》。歌德派与缺德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