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诺贝尔文学奖和斯大林文学奖,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此语与时左 书写者 2023-12-26


人间最美


的秋意之美

领略古人笔下


是清秋



01


1958年,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凭借《日瓦戈医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于1946年被提名,经过12年的等待,其间1957年加缪还曾经为其发声,终于得到了这项殊荣。

他兴奋地给瑞典文学院发出电报:无限感激、感动、自豪、惊喜、惭愧。

几天后,苏联作家协会领导找他严肃谈话,《文学报》发表批评文章,爱国学生们高呼“将叛徒赶出苏联”,党报《真理报》发表文章称《日瓦戈医生》是文学毒草,是反革命叫嚣。苏联作家协会召开紧急会议,将帕帕斯捷尔纳克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

帕斯捷尔纳克面临要活着还是要奖励的生死抉择。

他又给瑞典文学院发出了一封电报:考虑到我所属的社会对你们这个奖项的看法,我必须放弃这一我不配接受的荣誉,这是我自愿的放弃,请不要见怪。

不配是自己的谦辞,放弃,当然也可以说“自愿”,但是前面那句“考虑到我所属的社会对你们这个奖项的看法”,把一切都说明白了。

《日瓦戈医生》究竟写了什么,让苏联人从上到下大动肝火?

这部小说的情节从1902年发展到1929年,尾声则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期间的俄国和苏联,发生了两次革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十月革命中,暴力革命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整个社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瓦戈和他周围的人们亲历了这些苦难,红军屠杀那些帮助白军的人,苏联对知识分子的残酷镇压,布尔什维克党员被党内通缉亡命,这些描写,是当局不能容忍的。

帕斯捷尔纳克写完《日瓦戈医生》后,曾经给国内投稿,但是遭到退稿。后来他把书稿寄到意大利出版,很快被译成十几种文字,这才有了诺贝尔奖的事。

宣布放弃诺贝尔奖,并没有平息发生在他身上的灾难,报纸上继续连篇累牍地批他,他被要求写悔过书,为了活命,他给赫鲁晓夫写信,表示热爱祖国至死不变。他精神上的遭受的苦难,跟他创造的人物如出一辙。一年半之后,一无所有的帕斯捷尔纳克死了,鬼才知道他的死因。

02


除了“诋毁”苏联,帕斯捷尔纳克惹怒苏联当局的另一个原因,是1958年,另一部苏联作品也入围了诺贝尔奖,就是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这部作品于1939年获得列宁勋章,194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

苏联不是不稀罕诺贝尔文学奖,而是相当稀罕这个奖项。苏联政治局甚至召开会议,一定要把肖洛霍夫推到诺贝尔的颁奖典礼上,以树立苏联的光辉形象。

可是瑞典文学院竟然不理会强大的苏联,把奖项给了《日瓦戈医生》,而后者充斥着诋毁布尔什维克的内容,这分明是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干预!

于是,他们真的以政治干预文学,强令帕斯捷尔纳克放弃。

实际上《静静的顿河》也不完全符合苏共的口味,小说中身为哥萨克的葛里高利一会儿参加红军,一会儿又成了白军,最终失去了他的一切;红军里混进了很多坏蛋,大肆屠杀自己的战友,镇压无辜的人。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法捷耶夫,要求肖洛霍夫让主角最后回归布尔什维克,但是肖洛霍夫拒绝大团圆结局。当时斯大林也认为这部小说“有一些极为错误的东西”,但让斯大林满意的是,他可以这部书进行反托洛茨基的斗争,于是《静静的顿河》成了一个很好的政治玩具。

1965年,《静静的顿河》终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苏联当局认为,这是文艺战线上的胜利。

03


其实苏联人根本不了解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规则和程序。

诺贝尔一个科学家,为什么要设立文学奖?

诺贝尔除了本族语言外,还掌握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他喜爱文学,与雨果、雪莱都有很好的友谊,甚至还写过诗和剧本,这些作品当然并不成熟,他逝世后,保存手稿的亲戚为了他的完美形象,把大多数作品都烧掉了。这个亲戚也是个糊涂蛋。

除了这个原因,诺贝尔晚年看到自己的发明竟然成为杀人武器,他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罪人。在给一位作家的信中,他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永远胜过步枪、大炮等一切杀人武器,但愿文学能促进人的良知,停止杀人,消灭战争。

后人尊重了诺贝尔的遗愿,诺贝尔文学奖所设定的获奖标准,只能是表现人性的广度和深度,表现人的魅力,它拒绝与政治挂钩,也不会接受政治干预。诺贝尔奖也不须考虑国际关系,如果认为《静静的顿河》背靠强大的苏联,那么分明是把诺贝尔当成了外交工具,这个奖项会很快寿终正寝。

诺贝尔去世一个月后,瑞典成立了诺贝尔基金会,这是一个独立的、不受政府管辖的机构,其职责是管理诺贝尔留下的五项奖金,基金会负责人由政府任命,但工作完全独立,不受政府干预。一百多年来,没有听说这笔钱被挪用,或者养了很多闲人,总之它不断增值,授予的奖金越来越丰厚。

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完全独立,瑞典文学院不接受任何个人申请,权威人物的推荐也影响不了他们的工作。从提名、调查、筛选、审议到投票,全过程保密,最终于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四公布结果,在诺贝尔生日那天即12月10日,举行颁奖典礼。

作为一个专项奖金,要想享有世界声誉,最关键的工作就是评选。全世界每年海量的文学作品,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云变幻的历史,如何能全面把握到,这是个大问题。诺贝尔文学奖也有遗珠,比如托尔斯泰、高尔基、易卜生、左拉等很多著名作家都与大奖无缘。没有获奖,未必是作品不够优秀。

但有一点更关键,那就是,一百多年中,没有不够获奖资格的作家获奖。这才是它的品质保障。

04


斯大林懂文学,苏联人倒霉的地方是,他还不如不懂。

文学上向来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等说法,苏联进入社会主义了,大家想到一个问题,苏联文学应该秉承什么“主义”呢?斯大林突发奇想,想了一个词,叫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个表述写进了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章程,成为苏联作家的圭臬。

没人知道这个“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到底是个什么方法,有作家在会上问斯大林,是不是党外作家也都需要掌握唯物辩证法,然后才能写作?斯大林说,不必,掌握唯物辩证法的人,应该进苏共政治局。大家都笑了。笑归笑,但大家仍然困惑。

1941年,苏联设立斯大林文学奖。卫国战争时期,斯大林顾不上文学,二战结束后就不同了,他多次参加评审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说是讨论,可是谁敢和他争辩?

他评价作品时总是把政治放在首位,甚至要求它符合具体政策要求,他指示由宣传部门主导文艺评论,有的作品就是在他的认可和坚持下获奖的。他看不上的作品,在旁边写两个字“坏蛋”,作家就被打入冷宫;有的作品公认很好,他说:“是很好,可是我们现在是否需要这本书呢?”于是因为政治的不需要,又沦落尘埃。

一个叫巴巴耶夫斯基的人,写了一部《金星英雄》。这本书里,到处鸟语花香,一片生机勃勃,主人公谢尔盖带领村民,修了一座水电站,改善了农村面貌。

这本小说根本谈不上什么人物塑造、故事情节、艺术手法,却获得了1948年斯大林文学奖一等奖,巴巴耶夫斯基飞黄腾达。而二战后苏联的集体农庄制度,根本不得人心,人们甚至抱怨,这就是沙皇时期农奴制的翻版。

至此人们明白了,斯大林提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原来就是“粉饰”二字。

对这些平庸之作,苏联作协主席法捷耶夫完全按照斯大林的喜好行事。斯大林死后,苏联政治生活发生巨变,法捷耶夫感觉自己这辈子毫无意义。1956年5月,他开枪自杀。在给苏共中央的遗书中,他说:“我为之献出自己一生的艺术被党的自以为是而又不学无术的领导给毁了”,“文学这最神圣的东西正在被交给官僚们和人民中最落后的人去折磨”,“我再也无法活下去了”……

像《金星英雄》这样的小说,一生下来就已经死了,如今谁还会记得它曾经来到世间?而《日瓦戈医生》等作品,却永远是人类的财富。


往期回顾:
南阳已归还79张身份证,谁是最大的“地域黑”?
中原迷笛组委会的最新通告,离谱到没有之一
南阳迷笛音乐节没有被打脸,它是露出了文化的底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