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款返还留学当然是政府主导的,但却是民间唱戏的。举个例子就看出不同了。中国最早派遣留学生是容闳向曾国藩提议的。1872年开始,三年时间,中国选派到美国的留学生有一百多名。但1878年,这些学生被清政府召回了,原因是一些官员神经过敏,担心这些孩子剪了辫子,等等。李鸿章坚决反对,但是没用。但是美国返还庚款不同。最初这些钱由美国财政部门管理,美国总统批准。这样管着不是事,后来组建了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下设董事会,由中美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美方出的是大学教授、金融专业人员,中国是蔡元培、丁文江、胡适等人,也是教授或科学家。最重要的区别,没有政府官员插手这笔钱怎么花,更不可能挪作他用,也不会动不动召回学生。总之除了钱是中国的公费,其他就是在学校好好学习,参加什么社团,剪掉辫子等等,一概不管。在清华学校建好之前,前三批学生在国内接受考试,叫做“甄选生”,通过后赴美留学。从1909年到1925年,由清华学校(含前三批)派遣的留美学生有1031人。随着英国等欧洲国家效仿这一办法,学习西方、留学欧美成为潮流。在此之前,中国学生留学的方向主要是日本,这一状况很快逆转。而且,此举带动了自费留欧留美的风潮,自费学生数量一直维持在公费的两倍左右。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学生到日本很多是学习军事。《辞海》的主编舒新城所著《近代中国留学史》中说:“军阀如此横行,留日陆军学生自应负重大责任”。这话是说的有道理,虽然留日学生中有鲁迅、陈独秀(陈独秀是自行游学)、李大钊等思想家,但清末民初地方势力多有留日学习军事的背景。这些人学会了打仗,就同室操戈,饱受社会痛骂。再就是日本留学生中出了很多辛亥革命的革命党。这个就不赘述了。留学欧美的主要集中于科学、文学和哲学。舒新城说:“高等教育界之人员十分之九以上为留学生,全国重要事业无不有留学生在其中。”清华派遣学生的专业,规定自然科学专业应占八成,其他文学哲学财政只占二成。但中国学术界开风气之先的却是哲学。这个很好理解,任何时代的哲学,都是为着解决那个时代的问题而产生的。没有思想的准备,不可能有科学的昌明。如果忽视了这个准备期,无法种下科学的“内因”。梅贻琦,1909年第一批庚款留学生,入美国伍斯特工学院,学习电机工程,后专攻物理。回国后一直在清华任教,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校长。与胡适的活跃不同,梅贻琦一生贡献给了清华和西南联大。他最著名的话是:大学者,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梅贻琦不仅是个科学家,他首先是个教育家。胡适,1911年入康奈尔大学学农学。他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哪个专业,因为他哲学、英国文学、政治和经济学全都过关,后来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16年,美国一个学会组织了一个和平论文大赛,因为当时一战激战正酣,学界都在讨论和平。竞赛主题是:在国际关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力量吗?历来是倚强凌弱,世界打得一塌糊涂,如何解决这个难题?胡适写了一篇文论,他的观点是,并不是要代替力量,而是如何更经济有效使用力量的问题,把世界各国的力量组织起来,来维护国际公法,维护世界和平。这一思路,正是契合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后来成立的联合国,也是这个思路的延续。这篇文章得了头奖,一百美元的奖金。论文后来被翻译成英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甚至流传到巴西。胡适长期在中国公学、北京大学任教,又担任北大校长,他的厉害学生一会儿介绍。赵元任,1910年入康奈尔大学学习数学,选修物理、音乐,结果他成了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造诣也很深,更奇特的是,他还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中国现代音乐学先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吕叔湘等都是他的学生。这又是一个没有专业的人。金岳霖,1914年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26年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哲学家、逻辑学家。他是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中国哲学的大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的确开风气之先,但金岳霖认为胡适的哲学造诣很浅。胡适也知道自己深度不够,所以说一辈子没有自称“哲学家”。胡适前后脚的同学,还有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现代教育先驱陶行知,化学家任鸿隽,我国第一个数学博士胡明复,第一个文学博士梅光迪,我国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我国心理学奠基人唐钺。有了这些准备,中国科学界开始大放异彩了。先看第一条脉络:1911年,胡适20岁,在中国公学担任英语代课教师,其中一个学生叫饶毓泰,他于1913年考取江西省公费留学,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获硕士学位。先后受张伯苓和胡适之邀,创建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物理系。饶毓泰的学生吴大猷,于1931年获得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推荐,赴美密歇根大学进修物理,他的学生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如果真的论辈分,胡适是后面两人的师爷。1930年,胡适在中国公学任校长,吴健雄是他的学生,她于1936年赴美留学,她一生对胡适钦佩不已。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是由吴健雄证明的。如果论辈分,她也是二人长辈。1918年,叶企孙入芝加哥大学物理系,他的导师后来获得194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导师非常欣赏这个中国学生,认为叶企孙对于物理学的敏锐触感已经超过了自己。这位老师没有看错,叶企孙回到清华大学,他的学生有:中国核物理的奠基人王淦昌、卫星之父赵九章、导弹之父钱学森、力学之父钱伟长、光学之父王大珩,还有邓稼先、周光召、朱光亚等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还做了一件事,聘请初中学历的华罗庚任数学教授,有人不理解,他说:“以我个人的判断,不日之后,华罗庚会成为我国数学界闪亮的星辰。”1999年,我国授予23人“两弹一星”奖章,其中只有2人没有留学经历,11人留学美国,5人留学英国,2人留学德国,2人留学苏联,1人留学法国。他们在国内全部完成了本科学业,其中有7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其他还有西南联大、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一个好校长带出一个好学校,一个好老师必然带出好学生。其实这两条脉络只是说了一个学校出身问题,北大的清华的归根到底是一条线。杨振宁回国后,见到老友邓稼先,问你搞的两弹,国家给你多少钱?邓稼先回答,一个五块,一个十块。邓稼先逝世,杨振宁回国。杨振宁回国决不是什么养老的,他对我国物理学科建设贡献极大,一些人的眼睛却放在人家老夫少妻上,这真是对科学的最大无视。庚款留学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那些孩子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品格,又具有国际视野,他们一经掌握现代科学方法,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就让世人侧目。他们站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那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中国人是最聪明的,我们缺的是方法,庚款留学,就是去学的方法。回应一下开头。1871年,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大清国将向美国派出留学生。报道中说:昨天到达这里的30名清国学生都非常年轻。他们都是很勤奋和优秀的绅士,容貌俊秀,要比任何在这之前曾到美国访问过的清国人都好看得多。估计当时大清官员没有看到这个报道,他们生怕这些孩子剪了辫子穿了洋装,却忘了他们有一颗中国心。往期:
近现代史上对中国帮助最多的,是美国,这其中有很多故事
晚清使节郭嵩焘,三次被骂媚外,文化自大的心理动因何在?
科技创新:胡锡进谴责“害国者”,巴尔扎克已提前百年揭秘
诺贝尔文学奖和斯大林文学奖,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万山不许一溪奔60,百年前陈天华蹈海殉国,与胡锡进怼德国大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