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生超负荷工作猝死,哪有什么孔乙己?当心骆驼祥子苦力强

此语与时左 书写者 2023-12-26

一个大三学生在广东江门一家物流公司工作了6个月,突然离世。死者家长称,孩子10月份撞到货架上受过伤,11月份还经常跟同事说自己很累。公司要求每天早上五点半上班,晚上七八点下班,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

孩子劳动强度如何,死因是什么,物流公司是否严重违反劳动法,这些都在调查,不去猜测。

我疑惑的是,为什么这个大三学生如此玩命工作?

1

除了谴责涉事公司(疑似)违反劳动法,我见到评论最多的,是说一定要弄明白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玩命赚钱图什么,身体才是本钱,千万不要太拼了,要劳逸结合。钱是什么,钱不就是纸吗,为了多拿几张纸,还没有享受生活的乐趣,就撒手人寰了,太可惜了。看来还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呀!

这就是互联网的现状,中国网友说话,都成了各种级别的干部讲话一般,绝对的正确,没有一点毛病。

这种话叫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这个在上大三的学生,至于每天工作12小时?

是需要给自己赚学费吗?是需要赚钱养家吗?不像。明明在上学,怎么6个月都在物流公司上班?那么是否可以问问,他是不是在那个公司实习?!

如果是去实习,是学校安排的,还是他自己找的?

如果是去实习,他敢不敢回应公司,老子有权利不加班?要知道,来实习表现好的话,也许有留下的机会,他敢拿自己的前途硬杠吗?

就是昨天的消息,2024年,大学毕业生将达到1179万人,这个大三的孩子,是其中的一员。卷到如此程度,如此居大不易,他有硬杠的勇气和资格没有?

鹤山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正在调查,可见需要调查的事情不少。

2

2023年,引起青年人质疑的是“孔乙己事件”,有媒体说“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云云。

说得语重心长,但是拿活在古代的满嘴子曰诗云的孔乙己,来暗示掌握现代科学方法的当代青年,不但驴唇不对马嘴,简直就是和新时代南辕北辙。

这种说法无非就是提醒青年人要放下架子,不要“躺平”,要出去工作,出去干活。

我向来不承认当今的年轻人有什么“躺平一族”,这个词本来是青年人造出来的,结果反而被拿出来挤兑青年人。

“躺平”只是反映了年轻人的一种心情,父母一天天变老,自己房屋一间地无一垄,念了十几年书,想靠出卖知识过活,结果发现,哪里买他的知识?

周星驰《功夫》里的苦力强,本来是可以靠出卖功夫过活的嘛,可是不行,江湖中没他的位置,他只好躲在猪笼城寨中,靠卖苦力生存。
博士当了城管,硕士在送外卖,外卖小哥把女儿放在摩托车上的篮子里工作,这些人哪有资格穿长衫?哪还有什么“优越感”?

这同样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和第一种情况完全相反。前一个告诫大家千万注意身体,后一个告诉大家爱拼才会赢,都是一小撮鸡精放在一个大缸里,搅和搅和,端上来的,也称作“鸡汤”。

3

爱拼才会赢,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玩意没有什么意义。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更用不着跟今天的大学生来嘚吧嘚。

让你当三天送水工,一趟一趟地往楼上搬,赚那几个辛苦钱,你才会知道什么叫活着。

工作中我经常听到有人说,如今年轻人都不爱加班。我问,第一,难道你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加班吗?第二,你年轻的时候的加班,与现在年轻人的加班,有哪些不同,你研究过没有?

关于第一个问题,没有任何一个人喜欢加班。到了礼拜三,一天快一天;到了礼拜四,快得没法治;过了礼拜五,还有一上午。1995年双休日之前,曾经实行过周六上半天班,因此说“过了礼拜五,还有一上午”。后来又隔周双休,最后终于彻底实行双休日制度。

其实如果把加班算进去,这个双休是打了很大折扣的,不过我们已经很知足了。

电影《人到中年》,艰难人生与生存困境

关于第二个问题,现在年轻人的加班,那费力劳神,是过去没法比的!过去的加班是纯洁的,现在的加班,有些是污浊的。各种PPT的美化,展板的美化,APP的填报,视频的剪辑,还有数据表格,科技是进步了,东西是好看了,可是这些玩意产生了什么价值?

没什么价值,人却早早谢顶了。

这还只是坐在办公室的工作,至于猝死大学生工作的物流公司,人已经沦为机器的狗,是机器牵着他走。

老舍的不朽名著《骆驼祥子》,主人公是个人力车夫,可也是个有理想的青年,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坚韧。他最大的愿望,是靠自己诚实的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最后他一无所有,妻子死了,车没了,他自甘堕落,每日胡混。老舍最后写道:“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成了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所以别担心年轻人“躺平”了,也别空谈什么“生命意义”了,还是关心一下年轻人的生存状态,关心一下骆驼祥子苦力强的命运吧。

往期回顾:

法学博士加会计姑妈,才能发现医院猫腻,对比美国扒粪运动

这一周:两种处罚,一种是鼓励造假,另一种是乱棒加身

胡适:万山不许一溪奔61,教育是民族能力的试金石

苏联一部小说的出版,竟要政治局讨论,拿什么跟诺贝尔奖比?

近现代史上对中国帮助最多的,是美国,这其中有很多故事


书写者说视频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