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平八十自述的十二句话,每一句都值得珍藏

此语与时左 书写者 2023-12-26

法学界的“良心”、94岁的江平走了。他的《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是一本好书,这本书有历史梳理,有理智的思考,还带有几分知识分子特有的幽默,唯独没有刻意做什么悲天悯人的宏大主题,只有几句大实话。

分享一些值得画线的,为了避免突兀,我加了几句说明:

1、所有“右派”都是领导决定的。领导决定了划谁为“右派”,那下面的积极分子就按照这个目标去揭发、批判。这些积极分子,他们最典型的特点,就是领导指到哪里,他就打到哪里。他们的使命,是向领导证明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右派,证明领导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的决策是正确的。

补注:真理只能看做“证明了的假设”,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哥德巴赫猜想到现在也只能是猜想,因为它还没有被证明。人类的荒谬,是先确定了真理,然后再加以“证明”,那么这个证明过程会变得相当容易。

2、我给自己写的座右铭是:困难只对怯懦者存在。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

补注:这时他被打成右派,长时间在延庆劳动,往山上的梯田背粪。可他背的那些“粪”,其实只是一些杂土,没什么肥力,背到山上也没什么用。他后来说,哪怕真背的是粪,总也有点价值。在生命的无价值的折腾中,新婚妻子和他离婚,又被领导上派去“偷电线”被火车轧断了腿,靠假肢行走,最痛苦的事都经历了,也就没什么苦了。

3、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他也许能够撬动地球,但是要使唤好一头驴,可以说难于上青天。

补注:另一个老右余叔通为了往山上梯田里运肥,赶着一头驴,“不知道是他没吆喝好,还是这头驴太笨”,那驴失足从山上滚下去摔死了。这事真暗合一个阿拉伯寓言,说农夫在山上赶驴,驴非要往悬崖边上凑,农夫拽不动,结果驴掉下去了,农夫说,好吧,你赢了。可见农夫没什么责任。但余叔通惹了大祸,挨批判不说,还降了三级工资。

4、好人真难做啊!需要做炮灰的时候,你肯定是在劫难逃了。

补注:江平后来成了“摘帽右派”,被安排教俄语。一个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困难,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跟江平说想申请助学金。江平说这点事还申请什么呀,我给你得了。结果后来被揭发出来,说他是“拉拢腐蚀。”又有学生跟他借西服参加文艺晚会,也被揭露出来,说他是“用西方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拉拢腐蚀同学。”这是61到64年的事。

今天看年轻人是不是学坏,看他如何对待老师就行了。

5、《十六字令四首·叹人》:人,朝似明神暮成瘟,功与罪,千秋谁解分。人,岐路设井百丈深,偶失足,永是戴罪身。人,来生宁做猪化身,千万莫,再投者家门。人,衣带血肉鞭带痕,何处诉,死是游离魂。

补注:没有什么补充的,看江平的诗就行了。

6、我这个毛笔字,就是“文革”期间天天写大字报练出来的。

补注:启功也如此说,他说自己是“大字报体”。这期间江平还读诗写诗,号称“还将旧时殷勤意,诗书丛里觅快活”,总之这期间他没什么什么“正事”,他没资格干“正事”,不知道这算不算“躺平”,如今词汇的意义混乱。

7、面向现代化的教学改革中,我觉得应该说一说的,就是当时我们请学生来选择老师。

补注:江平担任政法大学副校长期间,是这个看法。学生选择老师的事,是自然形成的。就像陈佩斯的小品里说的,“你能管得了我,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

这种事民国期间就存在,有的老师每堂课爆满,有的老师没人听。

有人主张用行政手段干预,但是江平不同意,他主张尽量开放一些,让学生既能够自由地选择课程,也能够自由地选择老师。

8、我比较喜欢对公共事件发表意见。有一次有个美国学者问我,从校长岗位退下来有什么感受?我说,可以不说那些违心的话了,可以不去干那些不得不做的没有用的事了!

补注: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搞了个“50个公共知识分子”的评选,把他选上了。现在很多人心里,“公知”这个词好像已经不是什么好词。

9、我的一生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尽量不说违心话,尤其是在重大问题上我不说违心话。我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出我的观点。你认为我合适,我就来担任工作;你认为不合适,你给我免掉,我还是一个教授。

中国历次的政治运动遗留下来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培养一种不敢说真话的习惯。中国真正敢说真话的知识分子是比较少的……我只能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尽量做到了说真话。不去诬陷别人,不去往上爬,不去为了追求官职而昧掉自己的良心。

10、我在当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期间,我也没有去跑官或者跑什么,我觉得知识分子就是凭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这个范围做到问心无愧,学生觉得这个老师还有他的起码的良心,同事对你也还有起码的理解,这就够了。

11、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只向真理低头”。作为知识分子,思考、发表意见,固然不能屈从于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讨好甚至屈从于舆论。我从来没有、未来也不会为了讨好某一个群体而说话,我想我的言论,都是经过我独立思考后才发出的。

12、呐喊,是在情况比较恶劣的情况下,人们去呼吁的一种声音。

往期回顾:

北大教授校门跳山羊,科学家频繁遇车祸,中学教师需要安慰

胡适传6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跟好学好跟衰学衰,求马问马求驴问驴

12月17日是北大和胡适的生日,他对中国现代化的远见卓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