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十重启;作者:木棉雪
1. 毕业后想考法检公务员,不知道该不该考研?
答:总体上我是建议考研的。全日制研究生在公考中的选择范围更为宽广,但也有必要结合自身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类,只想考个小县城、离家近的法检,对省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没什么向往的同学。这类同学读研或者不读研都可以。A证+科学历就已经够用。
第二类,想考市级以上的单位,省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区级单位甚至省城市级以上法检,这就必须需要拿一个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一般情况,前述单位都要求全日制研究生及其以上的学历+A证(具体可参照历年各省省考公告)。
第三,有必要根据对未来的规划、自身追求来确定。有很多人的理想就是考进单位就行,对升职加薪(当然靠学历也加不了多少薪)走向领导干部的道路无甚兴趣,就不需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以后搞一个在职的即可。对于对未来有更高的追求的这类人来说,起点更高一些(比如能选择市级单位进行报考)当然也是有利的,那这类型可选择考全日制研究生。
2.本科学历不好,会不会影响考公?要不要考个好点的学校后再去考公?答:只要能符合目标单位报考条件,学校好不好并不重要,至少在考试这个环节中并不重要。公务员招考是录取笔试加面试最高分,能够影响笔试面试成绩的是做题能力和面试能力,跟学校的好与不好无关。3.考进法检,多久能成为法官?前途好不好?答:首先,司法改革之后法院、检察院的人数是有固定比例(30%-39%),进入法检后,在符合报名条件下需要通过入额考试才能成为法官、检察官。根据改革后的相关规定,入额需要到基层法院去入额,且得等到该院有空额(该院有员额退休、辞职等情况)才能有机会参加各省组织的法官、检察官入额考试。其次,多久能入额不能确定,看当地具体情况。少则5年、6年,多则8年、9年,甚至更久也不是不可能。就目前来看,法检的晋升机会是要少于某些单位(比如组织部、两办、纪委、监委)的,即使有机会,晋升速度也是低于很多党政部门的。4. 先考去法检,再辞职出来做律师可行不?答:首先,考进体制内必然要受5年服务期的影响,未到服务期是不允许辞职的。其次,法检辞职必然受竞业禁止期的影响(具体参照法官法、检察官法、公务员法)。考进去再辞职做律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关键想好如何度过竞业禁止期。5. 法学生一毕业就去律所刚开始会不会特别困难、难熬?答:前期必然不会太好过。当前,所有的律所在实习期都不可能给实习律师开出勉强够活得薪资(特别是对于要自己租房的实习律师)。前期不但不怎么能够养活自己(绝大多数人),反而还要靠家里接济。拿到执业证后也并非一帆风顺、平步青云。据很多律师反映,前三年、五年的确还是比较难熬。6.为了考公上岸想考隔壁县城,但是有点担心以后?答:过来人忠告,不要为了上岸而考离家乡太远的公务员。我已经见识了太多为上岸而后悔的公务员。记住“人离乡贱”,如果能考本市、本县,就不要远离老家。7. 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法院考哪个好? 答:首先在符合中院报告的情况下,还是要考中院(尽管入额要去基层)。登高望远,上级单位的视野不是基层能比的。其次,具体看当年报考的人数、自己的实力决定。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8. 法院、检察院的待遇好不好、性价比高不高?答:在司法改革后,法检的待遇的确是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比一般公务员的(除了警察)待遇是要高一点(官方说是员额法官、检察官比普通公务员高50%,法官助理、司法行政人员比普通公务员高30%)。但是并非如此就能说法检的工作性价比就高。法检的日益增长的案件数量、责任终身的制度、矛盾的集中度,加上各类考核指标的加持导致法检压力是比较大的。个人觉得,非省城、非经济发达城市法检的性价比还可以。9. 法院、检察院累不累?会不会经常加班? 答:必须累。其实现在的公务员基本上都挺累的,法检当然也累。案多人少、责任终身、考核压力等等,都会导致身心俱累。据全国各地区省城、地级市的法、检公务员反映,加班在下半年是常态化,即使某些不怎么需要加班的地方在下半年也是需要加班的(具体原因,只能意会了)。10.法院、检察院考进去了是不是要做书记员?答:不是。法、检有专门的书记员。除非那种偏远的法、检,招不到书记员、经费有限等等原因导致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入职后需要充当书记员角色。11. 基层法院是不是比律师苦? 答: 不一定。这得看用什么地方的法院和律师比较,不好一概而论。如若是上文提到的省城基层法院、经济发达地区的基层法院、沿海地区地级市的基层法院,还是很辛苦的,那绝对是比绝大数律师更为辛苦。12.法院与检察院哪个单位更好考一些? 答:都差不多。具体还是看当年的具体职位报考情况和自身实力。13.体制内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做律师又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如何是好? 答:首先,法学生除了考进体制内、做律师两条路,还有比如进公司当法务、继续深造做研究、具备条件时候高校任教的路可以走,或者无所谓学以致用不致用,另寻个喜欢的工作做也是可以的。其次,在结合自身情况慎重分析的前提下,选一条路。无论走什么路,总要走了才知道合适不合适,若不合适趁年轻换个路也是来得及的。如若不确定,那就时刻保持一个可重新开始的状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