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往期回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熊猫法律星球 Author 肖振华
开篇引言
笔者从自己的法律职业经历中有所感悟,发现像拼图要从多角度观察判断才能顺利完成一样,如果法律人在职业生涯中有机会体验不同职业角色的工作,将有助于形成多角度思维框架,对于构建更加健全的职业能力很有帮助。
本文在分享我法官、法务、律师等多种经历的相关心得的同时,也力求为读者在职业规划及选择方面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
本人作为法律人已20余年,经历了法学本科、研究生、法官、公司法务等不同法律学习和职业阶段后,于去年加入律师行业。加入律所后不久,我开始意识到,如果将职业版图比作孩子爱玩的拼图,完成拼图需要从多角度观察判断,而我自己的职业生涯,离完成这张拼图也越来越近了。
司法人员、公司法务和职业律师,如果把它们比做三个点,它们之间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正好形成两两连接关系,构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从整个社会格局着眼来看,它们分别代表了裁判端、客户端、服务端,也可以通俗地称为官方、甲方、乙方。
而我自工作以来,恰好在三角形的三个端点走了一遍。但我觉得自己走到今天,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我一开始并未有意识地进行长远的规划,而是随着环境和处境的变化不断作出新的选择。
也正因为如此,站在当下回头望,更有必要进行总结和分享,从而为更多年轻的法律人在进行职业规划和选择时提供参考。
目录
一、不同法律职业的特点
01、司法人员职业特点
“摆平就是水平”,刚踏进法院大门时领导开门见山这句话犹在耳畔。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深地领会到,看似简单的这句话背后,其实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作为社会纠纷的终局处理者,法官要基于包罗万象的现实、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通过新的权利义务安排,在当事人之间实现一次再分配,使得当事人受损的合法利益得到最大限度回归,激动的情绪得到适当安抚。简单地说,就是“案结事了”。
这就要求法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行业经验、生活经验,对社会的光明与阴暗抱有理解,对当事人的处境与心理抱有同情。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法官往往被繁重的工作任务压得喘不过气,特别是发达地区法官,一年需要办结大几百件案件,在审限和考核的压力下,法官不得不牺牲办案的精细度。
同时,由于我国审判编制人员主要通过公务员考试从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年轻法官在对社会和行业了解不足、缺乏生活经验的情况下,即承担起天然高要求的审判工作。
同时,纠纷各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法官面前并不会将事实及想法袒露无遗,这使得法官往往是在有限的信息基础上做判断,由于样本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判断本身可能对于预防同类纠纷的再次发生没有任何帮助。
而且法官因其职业独立性的要求很难深入到具体的社会及行业实践中,这进一步导致相对机械的三段论式分析判断工作模式。这也许是不少法院同仁在工作久了之后,感到枯燥、无力的原因之一。
总之,法官在要求高、任务重、经验不足、信息有限的条件下,需要承担起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最终裁判者角色,着实不是一门轻松的职业。
02、公司法务职业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公司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有自己专属的法律服务人员,这既有内部管理上的需求,也是经济学成本收益原理在发挥作用。
“法务工作要以业务需求为中心”、“法务就是半个业务”,这些话法务同仁们应该不陌生。公司法务首先应当是法律专业人员,但相比而言,公司法务工作对专业性方面的追求不及法官深刻,而在对业务的了解程度方面则有着很高的要求。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生态,公司法务只有了解公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公司的业务发展目标和挑战,了解具体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痛点,才能做好法务工作。
具体来说,公司法务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法律咨询、方案论证、合同审核等非诉事务及争议解决等诉讼事务,有些公司还特别强调法务通过日常工作发现风险后及时推进业务流程的优化从而控制风险、预防纠纷。
所以,法务工作的绩效,跟法务融入业务的程度及对业务发展所作的贡献有很大关系。但同时,法务毕竟不属于业务部门,而是具有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必须具有相对独立性。“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比业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业务本质上是以利润为导向的,法务本质上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如果法务完全把自己当业务,风险识别能力很可能大大减弱,在跟随业务逐利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容易导致巨大的风险发生,而当风险真正发生的时候,还是由法务背锅。
另外,由于许多公司把法务定位为成本部门,主要发挥支持保障作用(相当于法院的后勤部门),一般法务在公司中往往处于边缘地位,成长性有限。
但总的来说,公司法务收入稳定、工作责任和压力又不像法官那么大,对法律人来说是个比较折中的选择。
03、职业律师职业特点
法律专业的细分领域很多,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还在不断增加,各个细分领域的理论和法律与具体的业务实践结合形成了庞大的知识网络。这客观上需要精通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员,为相应需求提供靠谱的法律服务。
而同时,对公司来说,只有当聘请专属法务的成本及收益优于聘请外部律师时,才会选择聘请法务,故往往只有大公司才有专门的法务团队,大部分中小企业则选择聘请少量法务或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法务工作配合外部律师或直接聘请外部律师。所以,职业律师的市场需求是庞大的。
虽然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加,但“案源”似乎是律师行业中永恒的话题。
个人理解,案源问题的本质,其实是如何将自身能力与对应的市场需求进行匹配和链接。电商平台致力于商品供给和购买需求的匹配,担保交易致力于解决买卖双方的互信问题,那么是不是将这套模式复制过来就可以解决律师行业的案源问题呢?
其实不然。因为律师服务和普通商品的一大区别在于,律师为客户所付出的劳动是无形的,而普通商品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标准化的,不同律师之间的服务很难像普通商品那样易于比较。
所以,律师“案源”问题的核心还是离不开两个字——信任。这里的信任,并不是担保交易所带来的“一方相信对方不会做坏事”,而是客户相信律师一定会将委托事项当成自己的事情一样处理,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即俗话所说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天然的、直接的信任。
所以,做律师要成功,需要在这种“信任”上下功夫,结识一群信任你的人,努力赢得更多人的信任。
但对律师工作来说,有“案源”只是成功了一半,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良好沟通保持与不同客户之间的信任,通过积极地作为充当当事人与司法机关等官方机构之间的润滑剂等,才能有长远的发展。
二、在每种职业中的收获
三、如何选择合适的工作与工作顺序
01、如何选择合适的工作?
02、从事不同工作的顺序
03、收集不同职业经验的方法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