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菩萨”是什么意思?佛陀这样解释

2017-12-28 轻敲右边添我​ 般若路

投稿邮箱:198516106@qq.com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凤凰网华人佛教。



©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

菩萨,这也是梵文的音译,并且是简译,全译是‘菩提萨埵’。它的意思,菩提早觉,萨埵是有情,菩萨,便是觉有情。有情是指有情爱与情性的生物,那也就是动物。萨埵是觉悟的有情,并且也能觉悟一切众生的痛苦,同情一切众生的痛苦,进而解救一切众生的痛苦。所以,通俗都将乐善好施及扶困济恶的人,称为‘菩萨心肠’。 

菩萨的本义,和民间的观念不大相同,菩萨是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所以,泥塑木雕的土地城隍牛鬼蛇神,绝对不能称为菩萨。 

菩萨是众生成佛的必经身份,众生要成佛,必须先发大愿心,最主要的有四条,称为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们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可见,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菩萨,并不容易。 


《优婆塞戒经》:善男子!求大智慧,故名菩萨。欲知一切法真实故,大庄严故,心坚固故,多度众生故,不惜身命故,是名菩萨修行大乘。


【注解】为求大智慧而修行者名为菩萨,大智慧即大觉,亦即佛智。此为总明菩萨之义。别明菩萨之义为五:

一、欲知宇宙一切法之究竟真实。此为菩萨求智的动机。

世人求学问事业,都不外乎求安乐、免苦恼,及求知识得智慧之二种,世人的一切欲望不外此二。而菩萨对宇宙万有、法界诸法的求知,此即最高无上的求知欲,因此可成一切智故。如《法华经》言:“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究尽了知”。

二、大庄严,即福、智两足尊之谓。

二、心坚固。发心修行,不免遭遇困难,要心志坚固,才能胜彼私欲,以志向绝对坚固,才能决定今后的趣向。

四、多度众生,种种菩萨,皆为度生。

五、不惜身命,菩萨为度生而受身,众生为烦恼牵引而受身。菩萨为度众生入生死海,具足福智庄严,施舍资财,既为度生受身,则如手足头目等皆可施舍,无悭惜心,乃至为度生而施舍生命。


为什么能够做到如此的布施,因为菩萨真能照见五蕴皆空,即人我已尽,得生忍智,依摩诃般若而度生,以无我相布施自己的身命、资财等,不会有任何的吝惜之心。

以上的次序为:菩萨为求智慧等而发心,既发心、更须修行,如此方为菩萨,能救度无边的众生。


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圣位菩萨,菩萨共分五十二个阶位,只有十二个阶位是圣人,那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其实,妙觉菩萨就是佛,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中国人最熟悉的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等,便是等觉位的大菩萨。


【备注】《优婆塞戒经》,七卷。北凉·昙无谶译。又称《善生经》、《优婆塞戒本》。系佛为善生说大乘优婆塞戒(在家戒),并围绕此展开,说明布施等六度波罗蜜。全经内容分集会、发菩提心、悲、解脱等二十八品。其中,“受戒品”为本经的重心,现今居士所受的在家菩萨戒即出自此品。


点击查看本平台近期推文:

上 师 瑜 伽 之 精 髓【顶果钦哲法王】

违缘来自内心【太桥旦曾堪布】

小和尚教供水,关于供水的常见问题,一定要收藏!

显宗和密宗的差别在什么时候消失?

闭关修行,还是利益众生?

视频|宗萨钦哲仁波切讲授《亲友书》(1-2)集

视频|宗萨钦哲仁波切讲授《亲友书》(3-4)集

法王如意宝为不丹消除障碍

测试自他是否证悟的方法【措尼仁波切】

你试过蜜蜡脱毛么?

怕什么,来什么!【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

敞开之道,也就是菩萨道 【邱阳创巴仁波切】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

  拥有正知正念,请关注“般若路”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关注本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