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代人该如何学佛?【圣严法师】

来源于网络 般若路 2021-04-16

圣严法师

圣严法师,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是禅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的第五十七代传人、台湾法鼓山的创办人。

他以中、日、英三种语言在亚、美、欧各洲出版的著作近百种。他的著作之中发行量最多的是《正信的佛教》,译本最多的是《信心铭》。

学佛是否必须放弃现有生活的享受?

不一定,要看具体的情形,无目的的享受应该舍弃,有理由的享受必须维持。

佛要金装,是装给众生看的;人要衣装,是装给一定的社会层次的人看的。享受的本身是代表人的身分、地位和立场。

在需要威仪、礼节的场合和环境,如物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享受是一种礼貌、隆重的表示,是可以的。

可是在物质条件贫乏、自己经济能力薄弱、社会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纵然自己有此能力和物力,也当舍去所有的享受和大众共度难关,例如印度的甘地就是如此。

并且当今的社会,为了礼貌或安全的理由,在某些场合、某些环境或者会见某一些人,必须衣冠整齐,必须乘用私家汽车,日间有日间的礼服,晚间有晚间的礼服。

佛法重视因果,今生的福报是由于过去世的布施而来。享受福报,犹如向银行提用存款,提用愈多,存款愈少,终有提空之时;今生享受愈多,福报所剩愈少,终有用毕之日。

应该一方面继续修福,同时也要惜福,才能达到福德圆满的程度;否则纵然有福,也有所不足。

生活中享受的内容,应该包括吃的、用的、住的、坐的、睡的、身上戴的和各种娱乐设施。这便是节流更重于开源,布施是为福报开源,减少不必要享受是为福报节流。

可是,释迦世尊的身相,就有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是一种福德、庄严、智慧相。传说释迦世尊也接受金缕袈裟的布施供养,也接受给孤独长者以黄金铺地买下了精舍而供养佛陀。

当时的福德长者们供佛斋僧时都用上好美味的饮食,并且庄严修饰精舍和供佛斋僧的场所,许多有名的说法之处后来都成为佛教史上著名的庭园和花园。

从佛经里面所见到的佛国净土,例如西方的弥陀净土以及《华严经》的弥勒楼阁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所见的诸大菩萨的宫殿,都是金碧辉煌,极庄严之能事,那也就是大福德者,福德与他们的生活同在,而以他们财富表现出来。

而贫贱的人身相丑陋、皮肤粗糙,富贵的人身相庄严、皮肤润滑,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福报显现,与放弃享受或贪图享受无关。

我们这里所要放弃的享受,应该是指贪图个人的口腹之欲,饮食山珍海味等,只为了表现一己的富有;或为使得他人羡慕、过分打扮以满足自己的虚荣;或者去歌舞厅等场所挥金如土,这些行为当然是学佛者应该放弃的。

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现代生活中的享受,无目的享受应该舍弃,有正当理由的享受还是要维持。


本文转载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

若有不当或侵权,请告知删除。

点击查看本平台近期推文:

马云:生意做到一定程度,没有佛家那种思想,不行!

遇到合适的人有多难?【宗萨钦哲仁波切】

宽容对方被视为软弱可欺,怎么办【学诚法师】

唐玄奘: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 

从不同的角度看你的生活【宗萨仁波切】

莲师对佛母移喜措嘉的教言:如果你功德累积不够,就不会遇到一位真正的上师善知识

我们自身的如来藏,寂怒百尊所象征的意义

何谓禅定?何谓智慧?【宗萨钦哲仁波切】

有些人在寂静处闭关,鬼神可能会盯上他!【法王如意宝】

禅定天眼通之实验

世间荣华富贵,哪比得上菩提大道?【莲池大师】

高僧在央视全程飙英文震惊全国,北大毕业的他为何遁入空门?!

五台山的这座寺庙,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诗和远方!

世界杯上的暖心一幕:善良是世间最高贵的体面

如何认识自己就是佛?【星云大师】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

  拥有正知正念,请关注“般若路”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本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