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一个认识心性的窍诀【索达吉堪布】
本文转载自智悲佛网,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
若有不当或侵权,请告知删除。
美国天普大学
『2014年11月15日』
“怙主麦彭赐宝语,无意当中说漏嘴。”
主持人:
欢迎索达吉堪布来到天普大学演讲。堪布23岁时在喇荣五明佛学院出家,而喇荣是当今全世界最大的佛学院,坐落在西藏高原的牧区,远离尘世的喧嚣,是全然不同于费城的另一个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讲,喇荣是佛法的中心,有一万多常住僧众,培养了许多佛法人才。同时,那里还将大量的佛教经典翻译成不同的文字,而堪布本人,也不断地将藏文经论译成中文。所以,我们今天能够聆听堪布的演讲,实在是很幸运。下面,让我们一起欢迎堪布——
上师仁波切:
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天普大学的老师、同学们交流。佛法甚深广大,以我的智慧,想要完全通达佛法,还有一些困难,但我对佛陀以及印度、中国等地诸多大德所宣说的法非常恭敬,也很有意乐学习,所以,今天就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一般来讲,传讲佛法有随顺世间和遵循传统的两种方式。前两天在普林斯顿大学,有位老师告诉我,西方人可能更喜欢传统的讲法方式,比如引用教证、因明推理以及窍诀等,建议我按照藏地寺院和佛学院的方式来讲课。我当时反问:“现在的大学生们可能更关心名利、爱情等话题,他们能适应传统的讲法方式吗?”他说:“也许一开始会有些人不适应,但经过思考后,年轻人会明白佛法利益的。”所以,我今天会用传统的方式,为大家介绍佛教的空性观以及如何观修空性。
想要证悟“万法皆空”,我们就必须要先学会观察,否则,很多人都会对空性感到恐惧和困惑。有些人认为,佛教认为住所、饮食、衣服等都是“空”的。事实上,在名言现量中并非如此。但在胜义之中,如果我们通过智慧观察就会发现,不仅物质的自性不成立,甚至连心也如同虚空一般没有自性,这在佛教的显宗中有宣说,密宗中更有详细的讲解。
不论大家是否信仰佛教,认识心性都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恰恰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心性,从而在生活中感受着众多的痛苦。
认识心性的方法有观察修和安住修两种。首先讲一下观察修,比如观察心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心就不会再产生,如果不存在,心便没有产生的可能,诚如龙树菩萨在《中观根本慧论》中云:“有法不应生,无亦不应生。”10
在藏传佛教中,人们还通过观察心的来龙去脉而了悟空性。比如,当你生起贪嗔痴的烦恼时,就可以借此分析心的本体是否存在。有些人觉得心存在,认为当下的分别作意就是心,但事实上,当下这颗心是无法成立的。这是密宗中的一种修行窍诀,因为各位没有得过灌顶、没修过加行,所以我只能简单做一些介绍,不能讲得过于详细:当我们作意时,观察心究竟是从哪里产生的——脑袋里、心脏里还是嘴巴里?当我们停止作意时,观察这颗心是飞到虚空,还是消于体内?经过详细的观察,我们会发现,原来身体的里里外外都找不到心。这样的观察方法称作“破心房”,也就是观察心的来源、住处、去处皆了不可得,诚如《金刚经》中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的心,已经过去,所以不可得;现在的心也不可得,因为现在只是一个瞬间,连一秒钟也无法停留;未来的心尚未产生,因此也不可得。
未经观察时,我们都认为心是存在的,但通过真正地观察后才发现,原来心无法安立。
03 / 认识心性就像爬梯子
要认识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也可以暂时依靠“单空”这个梯子
那心究竟是什么呢?有些人认为,“心不可得”指心不存在,以为这就是佛教所说的空性,事实上,这种“单空”只是空性的一部分。无始以来,我们在轮回中所沾染的无明、实执等习气非常深厚,因此,在刚开始学习时,也有必要暂时依靠单空。
印度非常了不起的智者清辨论师在《中观心要论》中说:“于此若无有,真实世俗梯,欲上胜义楼,智者非应理。”想要登上一座很高的楼房,就不得不借助梯子,不论是电梯、木梯还是铁梯,都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如同我在1993年参观纽约世贸大楼时,就必须要借助电梯才能上去。同样的道理,要认识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也可以暂时依靠“单空”这个梯子——一切法都不存在,最后便可以到达楼顶——究竟的空性。这种对究竟空性的次第安立,是智者的所为。
由此看出,清辨论师认为,在认识空性的过程中,可以先安立单空,再安立单空不成立,最后再安立远离一切是非有无、执著的究竟空性境界,这就是心的实相,也是万法的实相,如《中观庄严论》中云:“真实中彼离,一切戏论聚。”
04 / 只看说明书学不会开车
同样地,学习佛法也需要上师指引,特别是离戏空性的道理,只有依靠上师的窍诀,才能获得证悟。
我在天普大学看到了麦彭仁波切《中观庄严论释》的英文版,这部论典非常有价值,希望大家能学习并逐渐实修所学的道理。
当然,实修必须依靠上师的指导。大家学开车的时候,也不可能只看说明书而不需要教练指导,同样地,学习佛法也需要上师指引,特别是离戏空性的道理,只有依靠上师的窍诀,才能获得证悟。
寂天菩萨造的《入菩萨行论》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我特别希望大家能学习其中的《智慧品》。当年寂天菩萨在大众中讲到《智慧品》中的“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时,示现神通,身体腾空并消失在虚空当中。这句偈颂指出,当我们的心远离有、无等一切分别时,就是最究竟的空性境界。《中观庄严论》的注释中也讲,在空性的大海中倒入实执垢染,对大海毫无影响,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真正无误地证悟空性时,烦恼也不会对我们产生任何影响。对当前来讲,我们之所以还过着苦乐参半的生活,就是因为还有实执,如果我们经常思维空性,那究竟的境界自然会现前,届时,生活中的烦恼都会消于法界。
以上是从观察修的角度讲空性,接下来我们从安住修的角度,直接观心。
全知麦彭仁波切讲:“外观百法,不如内观自心。”其实做很多研究、写很多论文,都不如向内观察自心所带来的认识多。印度著名的大成就者萨绕哈巴曾说:“舍离思与所思,住无思如幼婴。”无有所思,也无有思者,如同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自心观心,这样就会对心有所认识。
我们现在就可以观察自己的心,看它正处于内收的状态——昏沉,还是处于外散的状态——产生种种分别念?不论是什么状态,只要观察心的自性,心当下就会自解脱。
全知麦彭仁波切约在7岁时造了《定解宝灯论》,里面讲到:“尔时如视前虚空,自心正在动念时,亦为空性之定解。”当我们仰望虚空时,虚空就是空的,同样的道理,心在产生种种分别念的同时,就是空性,其本性从未被遮障过。比如,当我们产生嗔心时,嗔心的自性如同虚空一样,从来没有被遮障。
正如《定解宝灯论》中所说,当我们反观自心时会发现,其实既没有要遣除的烦恼,也没有要成就的智慧,用正确的见解去观察本体,可以现前不可言说的真正智慧。又如《现观庄严论》中云:“此中无所遣,亦无少可立,于正性正观,正见而解脱。”心中所产生的种种分别念,其实既没有可破,也没有可立,自心观察自心,就能认识实相本面。此外,《宝性论》等其他经论中也有类似的教言。
认识心的本性,对我们有什么价值呢?龙树菩萨的一个公案可以说明这一点。
龙树菩萨是一位比丘,每天需要乞食,于是,有位王妃便供养了尊者一只嵌满珠宝的金钵。虽然比丘不能持金银,但尊者对财富没有耽著,所以平时就用这个钵去乞食。
一个小偷看到了这个钵,心生贪念,跟在尊者身后,伺机盗取。尊者享用完钵中的食物之后,就直接把钵布施给了小偷。小偷不敢相信尊者把这么珍贵的宝物白白给他,尊者却说:“这个钵不算什么,我有更珍贵的宝物。”
听到这里,小偷又起了贪心,便向尊者索要这个更珍贵的宝物。于是,龙树菩萨便为他传了认识心性的窍诀,并要求他在每次行窃时,都要先用这个窍诀观心。
过了一段时间,小偷回到龙树菩萨面前,告诉尊者:“我每次行窃前一观心,立刻便没有了偷东西的意乐,所以我到现在什么都没偷到,该怎么办呢?”尊者告诉他:“那你就放弃这个窍诀吧。”小偷却说:“虽然偷不到东西,但这个窍诀令我的心里生起了前所未有的安乐,我是不会放弃它的!”
后来,这位小偷成了龙树菩萨一位出色的弟子。从这个公案所引申的道理来看,观心、认识心的本性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利益。
我们不能把心的本性仅理解为空,它其实还有光明的部分。佛陀在第三转法轮中讲“自性光明”——虽然心之自性不成立,但所见所闻都如是存在,能真实地感觉到。显宗经典《般若经》中云:“心无有心,心之自性为光明。”《三摩地王经》中云:“犹如夜晚之水月,澄清无垢湖中现,然水月空无实质,一切诸法如是知。”水月无有自性,却又无欺而显现,同样的道理,心也是一样,显现的当下是空,空的当下又是显现,这叫做“现空双运”,也是一切万法的实相。
这样的道理,只有依靠上师的窍诀才能了知。印度、中国等地都曾出现过许多证悟万法实相的人,他们被称作证悟者、成就者,其中不仅有出家人,也有在家人,是真正远离了一切痛苦的补特伽罗。
以上是通过显宗的方式来解释大手印,汉传佛教的禅宗当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窍诀,而我们宁玛派的大圆满中也有显宗的解释方法,这次主要是结合中观的见解给大家解释的,也可以算是窍诀。我原计划用另一种方式讲解,但临时做了一些调整,就像法王如意宝在一首道歌中所唱的那样:“怙主麦彭赐宝语,无意当中说漏嘴。”怙主麦彭仁波切交付于我的如同珍宝一样的妙法,本来没准备讲,但不经意间却说漏了嘴。同样,所有传承上师们所赐予的如同珍宝一样的法,是我这一生所努力学修的要点,今天依靠一些特殊的缘起,与大家分享了。
这样讲解的缘起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天普大学的老师们对麦彭仁波切以及窍诀、论典方面有长期的研究,而且对佛法非常虔诚。第二,这座城市是《独立宣言》最初通过的地方,也是美国建国的关键城市,这其中可能有一些特殊的缘起。第三,我希望能通过本场演讲,帮大家与佛法结上殊胜的法缘。
依靠这种种的缘起,我和大家分享了佛教的空性观。宗喀巴大师在《缘起赞》中赞叹释迦牟尼佛:“奇哉导师奇依处,奇哉胜说奇怙主,巧妙宣讲缘起法,本师尊前我敬礼。”本师释迦牟尼佛宣说了甚深缘起,我们是追随佛陀的学修者。即便你不信仰佛教,希望也可以思维、研究空性的道理。
感恩您的分享与转载,因为您的爱心点亮了更多人的希望!!
近期相关推文:
从擦鞋的孩子成长为一国总统——改变命运的关键就在于……【索达吉堪布】
学禅有什么用?——乔布斯的许多创意,都是禅修时出现的【索达吉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