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光大师童年经历:懂得“示弱”的人 才是真正的“强者”

来源于网络 般若路 2021-04-16

本文转载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

若有不当或侵权,请告知删除。


导读

人的德能有仁、忍、任、尽四个方面。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忍劳忍苦,担当柱地撑天的事业,故名为人。力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做到没有歉缺,故名为人。

你喜欢逞强还是示弱?大部分人都喜欢逞强而不愿意示弱,总以强大来标榜自己,想借此赢得尊重和崇拜,但其实他是想掩盖他的怯懦。但一个懂得“示弱”的人,必定是一个豁达大度、宽宏大量、充满智慧的人。


印光大师童年时,家里是与同姓聚族而居的。每到秋收完毕后,村里必请戏班子演戏答谢神灵,这是村里的惯例。


一天,戏还没有开始,大师提前拿一把椅子放在戏台前面数十步的居中地点,打算占个好位置坐下来看戏。村里同姓某人,性格粗暴,也要占中间的位置,他向大师厉声喝问:“这把椅子是谁放的?”


大师回答说:“我”。


话音未落,那个人就打了大师两耳光,将大师的椅子抛到几尺之外。大师顿时感到头痛欲昏,眼花乱灿。但恐怕父母爱子心切,与对方酿成口角,所以忍痛吞声,不敢告诉父母。


大师从经历这件事情之后,更加懂得自我努力,待人接物更加谨慎,不敢稍有疏忽。过几年大师长大成人,由于品德优秀,很受村里父老乡亲的喜欢。那位脾气暴躁的人在路上遇到大师,也笑着招呼说:“请到我家来坐坐。”大师也笑着答应。


大师生平不曾告诉别人这件事。在1937年的时候,大师弟子彭孟庵在灵岩山寺避难,他的儿子与同宿舍姓郎的孩子因为小事闹意见。大师就把他叫到跟前讲了自己的经历。告诉他说:“我固然示弱,示弱又有什么妨碍呢!希望你学我的示弱,不可以把新名词之竞争二字,奉为神圣不可侵犯。”


不久大师又撰写了一篇《人字发隐》的文章,阐明人以赞天地之化育、继往圣、开来学为德能。人的德能有仁、忍、任、尽四个方面。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忍劳忍苦,担当柱地撑天的事业,故名为人。力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做到没有歉缺,故名为人。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


感谢您的分享和转载,因为您的爱心点亮了更多人的希望!!

近期相关推文:

出离:唯一要做的是忍痛摘下假面具,露出真面目【创巴仁波切】

绿茶、白茶、黑茶、红茶……对修行人来说,最好的饮料是什么?【索达吉堪布】

一个和尚,在荒山盖了爆美小楼,独自修行

“懒修行人”必看!一个不修也能解脱的法门——让你不怕中阴和死亡【索达吉堪布】

🎥修行不是逃跑,是漫长的和解——索达吉堪布谈在家修行

七夕 | 唯有真爱不孤独——索达吉堪布教你在恋爱中修行

自身修行放在第一位,建道场等等顺其自然无烦恼【普巴扎西仁波切】

七夕 | 唯有真爱不孤独——索达吉堪布教你在恋爱中修行

如果你能如是修行,你前生前世业障就消失了【梦参长老】

为了修行,我们是否必须放弃生活中所有的享受?【宗萨仁波切】

修行总是进进退退该怎么办?修行不能有七情六欲?【学诚法师】

贪吃的人心很散乱,修行不会成功——最好的食物是什么?【索达吉堪布】

哪些人还需要修四外加行?【达真堪布】

”座下修行“就是在你的日常生活当中也要觉知自己自己的念头和情绪...【宗萨钦哲仁波切】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

  拥有正知正念,请关注“般若路”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本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