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叔叔:最后一次谈营销,请你怀疑表象下的真实
@铜雀叔叔 是一个在营销界如雷贯耳式的人物。曾创办的鼓山文化签下了七成微博大号段子手,成为微博经纪行业的“带头大哥”。
2016年他离开鼓山,营销业务只针对娱乐内容,宣传电影《美人鱼》、《大鱼海棠》、《西游伏妖篇》、《大闹天竺》以及高口碑影片《罗曼蒂克消亡史》、《七月与安生》、《大护法》、《绣春刀2》、《白夜追凶》等。一年参与营销的电影票房超过81亿,入行即将同类营销预算提高10倍。
以下是铜雀深耕营销多年,掏心掏肺总结出来的四点心得,很多人生道理简直扎心了……如今他已是不空文化的创始人兼CEO,主力做长内容,在2016年获得 IDG资本领投的天使轮融资,最新完成 IDG资本、方和的6000万A轮融资。
作者 | 铜雀叔叔
人们经常会在指责一些傲慢的人时,说他们不把人当人。可到底什么是把人“当人”呢?你可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如果让我来定义,把人当人是指尊重人的“欲望”,尊重人有“人之常情”的权力。
可是我们做营销的时候,真的在把人当人吗?
当我们去描述一个受众为“女性、未婚、本科学历、二线城市、iPhone用户”时,真的是在把她当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吗?
把受众当人的过程,并不是看数据的过程。而是去发现和尊重TA的欲望的过程。而所有的人欲望几乎都是一致的,只是满足方式不同。
要去理解人,不要看数据,只要去怀疑一下那些表象下的真实,最终每个人都是一个样子。
许知远在和马东对谈的时候,大概有讲到一句 “人们发现真实下有虚伪相对容易,但是发现虚伪下面还有一层真实却很难。”
我们试着去怀疑一些“正确的常识”。
比如,人都希望自己过得好,这句话准确吗?
一起工作的四个新人,经过一年努力,你就做到了月薪过万,是不是很自豪、很幸福?但是当你知道,另外三个人都年薪百万了以后,你真的还会感觉那么幸福吗?——其实,人不是希望自己过得好,而是希望自己过的比别人好。
父母希望你过得好,这句话准确吗?
当你明明知道你受够了现在的束缚,想去冒险、变得更好的时候,父母总是在阻碍你。他们不是希望我过得好吗?
其实,这句话更准确的表述是:父母希望你在他们能力范围内过得最好,但是,一旦你超越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他们希望的就不是你定义的“好”了。
我很喜欢我的偶像,这句话是真的吗?
你是真的喜欢你所喜欢的偶像吗?还是你只是喜欢这个喜欢着偶像的你自己呢?当你的偶像做错了,你在努力为TA辩护的时候,到底辩护的是TA的行为,还是害怕一旦承认,你会发现你付出的这么多精力白费了呢?
我们的大脑有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让自己务必爱上自己,决不许自己犯错。
你真的是在爱你的男/女朋友?
你是喜欢你的恋爱对象,还是享受恋爱中的感觉呢?是不是感觉那个深爱着对方的你,会让你感觉更喜欢自己?如果你喜欢女朋友的美貌,你为什么不想把范冰冰当你的女朋友?你是先喜欢了你的女朋友,还是在你大脑自动筛选了一个可能追到手的名单,然后从中选了一个你最喜欢的?
你恨出轨的对象,真的是在恨TA出轨吗?
你确定不是因为TA的出轨,证明了TA没你想象中的那么爱你,你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有魅力,让你不爱你自己了,所以才转而去憎恨出轨者吗?
好人就会有好报,坏人就会有怀报,真的吗?
真的不是因为你在功利地想象,我只要不做坏事,我就不会有坏报的贪婪吗?——是吧,你看你都不觉得这是贪婪,不是吗?
你到底在为什么而努力上进呢?
真的是为了善良,为了正义吗?回想下你最努力的时刻,真的不是因为虚荣、因为嫉妒、因为失败后怕被嘲笑的恐惧?承认自己就是为了虚荣而努力,就真的不好吗?
我们总结过一个理论,人的欲望主要就是两个:可控性和优越感。
当你突破了父母的能力范围后,打破了父母的可控性,他们开始变的不开心。当别人用了和你不一样的方法而有所成绩后,你就会恨TA,因为TA的存在,耽误了你的优越……等等。
当你去一点点怀疑那些表象,去逼问到内心的欲望后,你才能发现一个“真实的人”的存在。TA是那么的真实,欲望是那么的直接,甚至会觉得有些单纯,有些可憎,甚至有些可笑可怜。
而当你去了解他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数据。不同人的分类,只是在满足欲望的时候手段不同。
比如,晒优越的欲望,有些人选择通过品位表现优越,有的人则通过瞧不起别人的优越而优越。比如,同样面临最大的责问“面对死亡的恐惧”,一些精英群体选择了更努力地赚钱、创造艺术、改变世界,而另有一群人只能选择疯狂的生孩子。
当你探索到这个真实的人以后,你会发现这个人那么的爱自己。所以你所想表达的,你有的一切,只要和这个人发生不了关系,TA连看都不看一眼。
他只是在喜欢自己,他并不真的喜欢你,也不真的讨厌你,他是其实根本不在乎你。
所以,当做营销的时候,冷静下来,想象一下,这13亿人幻化成的“这个人”出现你的桌子对面,他完全在意不到你的存在,浑然不知的伸伸胳膊伸伸腿,抠一抠手指甲。多盯着“这个人”看一会,全神贯注的看着他,把你体内的“这个人”摔碎砸烂掩盖在尘土里,去看看对面的“这个人”,想想怎么才能让刺激一下TA的欲望,让TA和你的产品有那么一点关联。
要学会理解和善待“这个人”,试着承认TA,并且和TA做个朋友,毕竟你的体内也是“这个人”。
只有承认营销有所不能,才能知道营销真正能做到什么。
在我看来,营销不是研究怎么把100万花出200万效果的事,而是一场如何避免浪费钱的艺术。
但凡尊重一些经济学常识,自由开放的市场里,价格就是买卖双方博弈后价值的最佳体现。效果好的东西很快就会涨价,效果不好的东西很快就会降价,一直到一个买卖双方都觉得合理的位置。
一个渠道需要多少钱,就是值多少钱,所谓低估、高估都只是个人偏好。同一个工资水平的文案,写出来的文案平均水平都不会差太远。
100万最多可以换来尽可能值100万的效果,如何少浪费一些钱,就是对效果的最大尊重。
刚开始工作的新人,总期待着放一个大招、一鸣惊人。通常的结果就是本来是为了用户,结果却成了“自我证明”用的工具,此时的眼里就不再有受众喽,剩下的全是自恋。我一点都不信这种妄求的状态能出什么好效果。
一个明知道没什么亮点的综艺,第一期就爆火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营销真能做到吗?一个明显有具体受众的电影,在海报里写上合家欢三个字就真的能让一家人去看了吗?一篇微信稿件,你身边的人没一个愿意转发,隔着几万公里的人就真的能意外的10W+吗?
营销只能在一个事情的客观发展规律里面,尽可能地往规律里的上限努努力,太多的事情营销根本做不到。如果不承认这个事情,只能看起来四处哪哪预算都紧,白白浪费钱和精力。
当排除了那些不能的时候,眼光盯在那几个有可能的点上,你反而会发现浑身都是能使的力气。你的创意会喷薄欲出,灵感用都用不完,效果自然不会差。
甚至要学会承认自己对事情判断的无能。
如果你有想法,可以先找个便宜的小号把你的想法发出去,看看大家的反应,如果和你想的一样,再放大去做;如果发现根本没反应,或者反应和你想的不一样,快速承认自己的想法不行,换一个再继续。
承认了自己的无能,就能把损失最小化,何苦自己执着。
承认自己无能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毕竟这和你的大脑的初衷不一致。
我认识一个很厉害的律师,操作过很多个神奇的公司的上市,传言她能搞定证监会。后来我问她是真是假,她说哪有谁可能操纵证监会,只不过她去善意的沟通,证监会的人愿意听一听她到底在说什么。
如出一辙的坊间传闻,我听说有人说过我能搞定所有大号。何德何能。我也只是能做到很多大号愿意听一听我在说什么,我说的到底是不是有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我只是去善意的沟通,通常都会有善意的结果。
非常认同一句话,公关的本质不是“结果”,而是“沟通”本身。
好多公司去尝试沟通的时候,总是预设对方很坏、很懒、很不好沟通,然后就带着能占一点便宜就占一点便宜的心态,去给自己多争取点权益。这种沟通方法当然会得到对方很坏很懒很不好沟通的答复。
不要妄想让大号做很多为难的事情,也不用觉得大号针对你,请你相信我,大号真的根本不在乎你。
如果你发现,有人说了对你的产品、客户有伤害的误会时,不必愤怒。每个人都有搞不清楚状况的时候。这时候的沟通应该是,不要求对方删帖,不要求对方帮你发声,你只要是尝试联系到对方,心平气和地把事实讲出来,然后善意地退出这个谈话。通常都有比你要想的好得多的结果。
如果你希望大号帮你表达事情的时候,表达得更准确一些,给到准确得不再改的需求,通常大号也都不会拒绝。
乙方总是吐槽甲方,老说“感觉不对”。可是做营销真的不是在做“感觉”吗?
想想看,你做的所有工作,无非最后就是两个不亲不远的朋友见面讨论到你的产品时,“你最近知道那个什么吗,呃……” 然后附带的那么一句话,而且这句话通常不会超过10个字。
为了能把这句话调整成你想要的样子,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道理和示意去潜意识地传导到那里去。这不是做的感觉,还能是做的什么呢?
乙方做传播,一般有这么三个阶段。
一开始是:甲方都是傻逼,鬼知道你要的是什么感觉。
后来便知道了,把发布时间从15:59调整到16:01,把文案的“热映中”改成“最近正在上呢,特别好看”,换一些更适合的发布渠道……等等一系列的技巧,可以让你更接近那个感觉。
再后来,就忘掉了一切技巧,一点也不在乎发布时间、发布的细节文案,甚至能告诉甲方,我要的是这个感觉,你的那个感觉不对。
以上。我做营销做到现在,每一个案子都掏心掏肺地做到最好,已经完全忘记了所有技巧。只留下了以上四点心得。
想要学着做好,功夫还是在平时对人的思考,锻炼把对自己的注意力以及自恋统统清空扔掉。好的营销和好的作家一样,都是容易得抑郁症的,请善待他们。
我现在已经全心投入到更前端内容的创作中去,每天都在很开心地摸索学习。具体营销的工作已经交由不空文化旗下品牌@不空娱乐的总经理——白玉打点。
在没有更进一步的领悟之前,不会再对营销分享什么言论,但愿自己能拿出好的创作,江湖再见。
你还不能错过:
进入【独家精选】菜单或直接点击下列关键词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2017 IDG VIEW | 2016 年度总结 | 2016 薪酬报告 | IDG大咖说 | IDG私享会
消费升级 | 新电商 | 泛娱乐 | 出海 | 品牌 | 人工智能 | 金融科技 | 消费金融 | 企业服务 |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