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舞狮狮牛你见多了!但春节舞这个你见过吗?

零下的图文 发现浦北 2021-03-18

  

新春吉祥

    

过年了,喜庆的记忆除了贴春联、压岁钱和好吃的好玩的,其实相信更多的人都和我一样,村里来了舞狮队,锣鼓喧天,鞭炮齐响,这才是年的味道。


这些年,舞狮的也少见了。但有一样传统更是不再容易见到。昨天在某小视频网站上刷到我儿时曾参与过的舞凤鸡,竟有点小激动。


多少年没有看到过这表演了!

舞凤鸡,又称雄鸡舞。这是有着深远历史的。据说,起源于明朝,盛行于清末民初。源于德庆县武垄镇播荫管理区的民间舞蹈。相传明朝初期,播荫村的祖辈原在路丽望(地名)居住,’因人畜不旺,狗不叫,鸡不啼,生出的儿女瞳(竖)企眼,全村都不吉祥。祖辈为了后代过上美好的生活,迁徙到现在的播荫村居住。他们从发现一只雄鸡得到启迪,于是,用竹篾、彩布扎成雄鸡模样,由一人表演,八音锣鼓伴奏,表现出雄鸡的生活特性,在村外围舞一周。自此,雄鸡给他们带来幸福吉祥,并视雄鸡为吉祥之物,形成每逢春节或喜庆节日都舞雄鸡的习惯而流传至今。 雄鸡备受人民群众的观赏。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自古“两广一家人”,在很多饮食与文化都有同宗同源的相似之处。我对凤鸡的记忆没有那么久远,以上那段文字纯属搬于他家。小时候,村里有舞狮队,逢年过节,便四处拜年。


我家媒外公、媒舅父们识得一手好竹器活。能用竹蔑编织马、单车、电视机、别墅等等,有人称他们是设计与建筑为一身的“高级工程师”。


媒外公见我们一帮小屁孩跟着狮队四处转,便在山上砍回竹,破成蔑,织了只鸡身骨架,在鸡身上沾上五彩纸条,一只凤鸡便栩栩如生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刚扎好的凤鸡还不能舞,需要“点睛”方能有灵气。媒外公从他的道班中拿出小鼓、小钞、小锣,给我们凑成一个凤鸡班。


春节,我们便有活干了。一帮小屁孩组成的“凤鸡班”节前经常到村边的水磨坊中苦练舞鸡本领。然后,天没亮,就跟着狮队开始跑浦北、跑灵山、过博白,年初一至年初三,基本一早早就出现在县城,开始拜年。初四初五回到镇上,初六后开始在各条村中出现,一直到十五元宵方才收队。一个春节下来,倒有笔不小的收入,还有好多芝麻饼。

口才好的在凤鸡班中才能得到最轻松的活,左手挎一包,右手拿红帖,先各家送喜帖,说好话,收红包,有时还要顺便帮主人家点燃鞭炮。


所谓喜帖,是用红纸裁成小长条,上书有关拜年喜词,并注明是那个村那个凤鸡队。主人家领到喜帖后,一般都会帖在门上或门口边。父亲是老师,有刻字钢板,有腊纸,有印油,这写喜帖的活自然落在我手上。尽管每天回来已经很累很累,但还得努力刻字油印,以备明天用。


印了一晚的手上累的,舞了一天的凤鸡的手是累的。舞凤鸡看似动作简单,但要随着鼓点舞动作,表演雄鸡打鸣、觅食、亮翅、理身等状态,双脚虽灵活,手劲需足,一只凤鸡头尾大约1.5米,两手举着一小会还行,但要舞上几分钟,真的累人。

点击欣赏精彩视频

有天,我实际顶不住了,回到村中,居然哭了起来。媒舅父见状,便说明天开始,让我发喜帖。如此倒换来几天的轻松。


跟着村里的“凤鸡”班走了几个春节。后来,我到镇上读书了,小伙伴外出的外出,那只“凤鸡”也被搁到木坈之上,灰尘厚厚的一层。然后就不见了。


在浦北不少地方,连舞狮子都渐渐不怎么待见了,何况一只小小的凤鸡呢?有些东西还是慢慢地远去,慢慢地从我们的记忆中走远,传承的,只是一些美好的回忆。

注:图片视频来源网络

原创推荐


年味|现炸现卖,13蚊一个的饼

年味|记忆中浦北的那一个饼

说好的冬天呢?李花开得艳……

百年茶树艳古宅!浦北这村你来过没

年初一,浦北这村的习俗有点奇特!

浦北的酸嘢,你流口水了吗?

做鸡,都要做一只有梦想的鸡

一碗粉的浦北,你还差哪一碗?

北通有间云吞店,包仔的哦!

寻宝记|这是来自五皇山的馈赠

17张浦北照片,她可能比我们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