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宏启观察 62 || ​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存状况与基本需要

褚宏启 中小学管理 2022-04-24
新春快乐


导读

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只是停留于口号上。要有实实在在的思路与作为,要关注学生的日常感受与实际获得。关注学生们的基本需要,要点有四,包括关注生理、安全、情感与归属、尊重的需要。




全文共1995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bjie.ac.cn


近期一个热词是“996”。996是指某些上班族每天早晨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996是违反我国劳动法的,现在多用来形容成年人生存状况之艰难。而在我看来,还是孩子的中小学生比成年人更辛苦,他们起早贪黑,除了去学校上学,放学还有刷不完的题,周末还有上不完的补习班,成年人是996,孩子们则可能是“715”,即每周学习7天,每天学习15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甚至连觉都睡不够。成年人的996与孩子们的715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谈起学校的使命与学生的未来,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往往喜欢“宏大叙事”。大家都目光远大、面向未来,但很少有人真诚关注学生们当下的生存状况,好像只要将来能“自我实现”、能向上流动、能具有社会竞争力,哪怕现在活得多么压抑与苦闷,都是值得的,家长和某些老师的严格要求都是可以忍受的,因为都是为了孩子好,目的使手段合理化。


学生是教育领域最为弱势的群体,也是我国最苦最累压力最大的群体。很多家长和教师、学校与校外补习机构一起向他们施压,“唯分数”“唯升学”大行其道,打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旗号,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之实,与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南辕北辙。


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只是停留于口号上。要有实实在在的思路与作为,要关注学生的日常感受与实际获得。学生是人,有基本需要,有基本人权,这些都不能满足,何谈健康快乐成长,何谈美好生活?实际上,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真实生存状况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在意、不心疼,只是他们认为,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为了更长远的利益,分数与升学之外的其他东西,包括休息、健康、锻炼、娱乐、尊严、兴趣等等,都可以暂时放下。


没有好的当下,哪有好的未来?我们郑重呼吁,不能只要未来,不要当下。要关注与改善学生们当下的生存状况,要满足学生们的基本需要。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两大类别五种需要:基本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高级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基本需要受到挫折会造成心理变态;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说,都会使人变得健康”。评价某种社会制度是否正义,首先看这种制度能否满足人们这些基本需要。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关注学生“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尤其是升学的需要,而对于基本需要关注不够,既违反了公共教育服务的本意,又影响了学生的现实感受与未来发展。 


关注学生们的基本需要,要点有四。


第一,关注生理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的需要,是人的各种需要中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食物、水、氧气和休息等。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考虑:学生吃得怎么样、喝得怎么样?是否吃饱穿暖?睡眠是否足够?政府和学校要为贫困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要让所有学生把觉睡够。如果基本的生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其他高层级的需要就处于压抑状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判断力明显变得脆弱,就会影响学生们的身心成长。


第二,关注安全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包括对安全、秩序、免遭痛苦疾病与威胁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能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校舍和活动空间,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避免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教师和家长不要动辄以分数与排名为由向学生施加精神压力,不要挖苦、训斥、辱骂甚至体罚学生,不要让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恶化或异化。


第三,关注情感与归属的需要。情感与归属的需要是指融入别人中间的需要,与他人建立关系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如得到满足,学生就会对家庭、对学校产生良好的归属感,感受到家庭与集体的温暖,否则便会引起孤独感和爱的缺失感,甚至会离家出走、逃课逃学。


第四,关注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被别人尊重、尊重别人,有地位、有威信等,如得到满足,学生能产生自信,有价值感、成就感,否则会陷入自卑、软弱和无能的状态中。


我们的教育过于急功近利,过于关注分数,学生的上述基本需要经常被漠视、被压抑,学生如何有幸福感,如何对学校生活满意,如何全面发展,如何为未来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马斯洛认为人还有最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个人实现目标、理想、抱负,充分发挥潜能,成为期望的人的需要。我们往往把自我实现的需要与四个基本需要对立起来,为了前者而牺牲后四者,并把这种牺牲合理化、悲壮化。这种牺牲,得不偿失,且侵犯人权。


夯实基础之后再追求卓越吧。没有根基、薄情寡义、牺牲基本需要的自我实现,不要也罢。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1年第2期 · 宏启观察

文章编辑:孙金鑫

微信编辑:杨晓梦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56号
邮      编:100120
网      址:www.zxxgl.com投稿邮箱:zxxgl@bjie.ac.cn
邮件主题:姓名一手机号一栏目一文章主题一单位名
稿件查询:010-8208917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