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封面人物编后记:杨其山,黄河岸边的“泥巴校长”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随着我国95%以上的县(市、区)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有了极大改善,可以说在农村“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漂亮的大楼在学校”。然而如何激发教师的教学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办出学校特色,仍然是很多农村学校面临的挑战。这也是很多地方县城学校人满为患、乡村学校门可罗雀的重要原因。
农村学校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杨其山校长的办学故事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很多农村校长抱怨自己缺乏办学资源,然而这只是事实的一面。事实的另一面是,农村学校更需要的是发现资源、利用资源的眼光。眼中有资源,缘于心间装着乡村教育、乡村学校和乡村孩子的发展。因此,黄河滩的美丽风光,黄河岸边的动人传说,渐渐远去的石碾、石磨、辘轳、古井和黄河水车,身边熟悉的泥巴、葫芦、庄稼地,都被杨其山校长视作宝贝,让它们为乡村学校的课程建设注入活力。杨其山也被称为黄河岸边的“泥巴校长”。
建设田园课程,构筑一个田园式学校,是为了让乡村孩子植根乡土,更是为了让他们舒展生命、放飞梦想、拥抱未来。杨其山校长更让人敬佩的是他对农村教育和农村学校的定位。他提出“国际视野,乡土情怀,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教育要让乡村孩子—走出去,能够“拥有走向美好世界的能力”;留下来,能够“成为未来最美乡村的建设者”。在他心里,乡村学校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要“成为引领乡村走向文明的精神高地”。
教育本是寻常事,眼界到处一时新。对于乡村校长而言,这种眼界带来的不仅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资源的发现、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自己与教育工作关系的转变,让自己和农村教育的发展血脉交融。这是一种生命的觉悟,为自己寻找到方向和使命,为乡村的孩子找到出去和回来的路。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1年第2期 · 封面
文章编辑:崔若峰
微信编辑:杨晓梦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