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苏梅岭小学:以作业改革撬动课堂“轻负高质”

陈文艳 马天明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3-03-26

导读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近40年来持续开展作业改革探索,始终坚持“轻负高质”的办学思路,通过构建“四了三不”课堂教学法、坚持以“用”为主的作业设计、构建以“研”为主的作业保障体系,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丰富作业内涵,完善作业管理长效机制。


全文共5392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bjie.ac.cn

当前,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话题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便是作业负担。缓解作业负担,单纯地减少作业量很容易,难的是既要减轻负担,又要提高质量。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作为一所拥有70多年办学历史的实验学校,在探索“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致力于作业改革研究。学校最初以数学学科为试点,打出一套“四了三不”组合拳,全校1-6年级连续40年不留数学家庭作业,但教学质量始终保持高位稳定。在此基础上,学校将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学科和管理工作中,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还倒逼教师积极提升教研能力、促使家长转变教育理念,逐步形成全员减负、全程减负、全学科减负的协同效应。


 

优化课堂结构:构建以“学”为主的“四了三不”教学法


梅岭小学的减负行动始于1982年。当时,时任教导处副主任的翟裕康老师临危受命,针对校内“课堂松垮、课末留尾、训练低效”的现象,从优化课堂结构入手,探索出“四了三不”教学法,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绩。


1.“四了三不”教学法的内涵解读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我校的“四了三不”教学法经历了从1.0版到3.0版的调整完善,即从知识学习到实践学习,再到与育人目标相联结,如今走向基于核心素养的“四了三不”学习法,形成“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新样态。


在最初提炼的“四了三不”教学法中,“四了”是指教师课上该讲的内容要“讲了”,该让学生完成的作业要“练了”,练习之后要立即“评了”,下课前要将作业“收了”。四个环节清晰明了,具有内容聚焦、节奏明快、时间跨度小、效率高等特征。“三不”是指“不留家庭作业”“不拖堂”“不上课表以外的课”。


“四了”在实施中有着具体要求。第一环节“讲了”,要求教师开门见山,讲在教学的难点,并做到“有所讲,有所不讲”。第二环节“练了”,要在“讲了”的基础上用小练习形式进行巩固,练在知识的关键点,做到精讲精练,同时将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以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第三环节“评了”,要对刚刚“练了”的内容立即反馈,过程包括“说出算理-公布结果-统计错误人数-分析错误原因”。“评了”要评在学生的困惑点,对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和分析,做到查漏补缺。第四环节“收了”,是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落实前“三了”的保障,不仅代表一节课的结束,更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四了”的四个环节承上启下,缺一不可,同时又与“三不”互为因果关系。既然作业已在课堂练了,自然不用布置家庭作业;既然在下课前已将作业本收了,自然不用拖堂;既然重难点问题已在课堂讲了、评了,自然就不用上“黑课”。


在这条因果链中,时间把控是关键,精讲精练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需要教师合理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讲练内容。


2.“四了三不”教学法的关键要素


首先,聚焦学习目标的制定,从“讲了”走向“学了”。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调节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我校的3.0版“四了三不”教学法在制定学习目标时,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依据学科素养目标、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经验确定单元和课时学习目标,再根据课时目标确定作业目标,并逐一设计作业内容。从“讲了”到“学了”,不只是教师把该讲的讲透、讲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主动性和合作探究精神,可以先学后教也可以边学边教,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聚焦练习内容的设计,从“练了”走向“悟了”。作业内容设计要与学习目标、素养目标和育人目标相一致,不再以机械性的知识操练为主,而是以多元素养培育为导向,体现整体性、关联性和系统性,重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处理事情的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再次,聚焦评价方式的多元,从“评了”走向“展了”。在3.0版的“四了三不”课堂中,作业评价改变了传统的“对答案”“教师评”的模式,转向构建自评、互评、小组评等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一是对话式互评互展,过程包括“整体评价+优点评述+不足点评+我的建议”;二是以成果汇报形式展示练习内容。


最后,聚焦学习效果的真实,从“收了”走向“清(轻)了”。如果说“收了”指向一节课的结束和一种习惯的养成,那么“清了”指向的就是真实学习效果的达成和课余时间的真正交还。课堂内作业清了,学生负担也就轻了,有更多时间去自主探索感兴趣的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清了”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延迟上交作业,教师对其单独辅导。这种延迟性也尊重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践行了学校“为每一个孩子而教”的教育理念。


 

研发“神秘武器”:坚持以“用”为主的作业设计

只有超越作业工具性价值的局限,改变教与学的基本样态,才能从真正意义上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育人质量。我校之所以能够连续40年不布置数学家庭作业,做好课堂训练是关键。学校提倡作业在课堂内完成,并从更高站位、更全视角诠释作业内涵,不断更新作业形式,提升作业设计水平。


1. 神秘“小纸条”:凸显定位准、覆盖广、成效快


最初,我校构建了被外界称为“神秘武器”的“滚动训练”题库,由于题量小,通常以小纸条形式出现。这种“小纸条”式的课堂作业具有用时短、成效快、覆盖广的特点,所有题目都被印在一张四分之一A4纸大小的小纸条上,并要求师生当堂做、当堂评、当堂清。由于题量小,负担轻,又充满挑战和新鲜感,深受学生欢迎。“小纸条”虽小,但创编也需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


首先,目标上要体现定位准。“小纸条”式课堂作业立足各学科课程标准,围绕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多个方面设计对应练习,如语文学科关注“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理解和传承”四个方面,要保证作业与教学目标精准对接。


其次,内容上要体现分层次。“小纸条”式课堂作业要体现重难点全面覆盖,知识点前后关联,并遵循“三不做”原则,即“学生已经会的不做,一看就会的不做,讲了也不会的不做”。同时,作业内容上要按照基础、拓展和提升三个梯度设计,力求基础性练习让学生吃得了,拓展性练习让学生吃得饱,提升性练习让学生吃得好,使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就感。


最后,结果上要体现成效快。我们将完成“小纸条”作业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倒逼教师对作业设计进行研究,通过控制作业数量、提升作业质量,解决作业机械重复的问题。同时,学校按照不同学科和年段统筹规划“小纸条”的数量和内容。例如:一年级数学课上的“小纸条”安排了6道题,设置了计算、填空、找规律三个题型;五年级语文课上的“小纸条”安排了8道题,设置了拼音长廊、我来找碴和文化回放等题型;六年级英语课上的“小纸条”安排了10道题,设置了选择、按要求填空和英汉互译等项目。



2.“实战任务单”:凸显主题明、运用实、形式丰


随着实践研究的深入,如今我校课堂上的“神秘武器”逐渐演变成以实用为基础的“动态任务”资源库,被各学科广泛使用,形式上也增加了“实战任务单”,强调兴趣先行,内容整合,用以致学。“实战任务单”打破传统的以知识训练为主的课堂作业形式,通过学科大概念整合琐碎知识点,设置具体任务或真实项目,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连接经验世界,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探究能力以及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实战任务单”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自主研究任务单。即教师在课前给学生设置明确的研究任务,该任务也是接下来的课堂研究任务。如在四年级数学课中,教师以自主研究任务单为载体,设计了主题为“让圆柱再滚一会儿”的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动手做实验、拍摄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数据三个任务,增强研究意识,养成推理、猜想等思维习惯。


二是学习探究任务单。即教师在课中给出任务导向,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合作设计具体学习任务,形成课堂学习主任务。如在五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埃及的金字塔”为题设计了探究任务单,并通过预学、共学和延学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整合与迁移。


三是拓展迁移任务单。即教师在课堂后程设计综合运用或展示汇报任务,让学生在学习后进行成果分享。如在六年级英语课上,教师以“Protect the Earth”为主题设计了拓展迁移任务单,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手抄报形式将所学内容进行成果展示、分享与点评。


学校“以用为主”的作业设计赋予了作业生命的张力,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建构了作业的存在意义,作业也建构了学生的生命意义。



深耕“渔鱼计划”:构建以“研”为主的作业保障体系


“双减”背景下,作业改革改的不仅是作业,还涉及上位的学习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整体变化。就作业改革本身而言,除了优化设计课内作业,我校还尝试打通课堂内外,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探索主题引领下的整体作业设计,分阶段分层次设置对应的基础类、项目类、实践类等任务,从而建立起课堂习得、课外体验的完整学习链,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学校还建立以研究为保障的作业管理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确保作业改革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1. 依托项目研究聚焦作业设计真实问题


学校作业改革的成功,离不开一支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在梅岭小学的课堂上,教师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每一节课都是真实的常态课,在他们看来,发现与改正错误恰恰能使自己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从来都不是单兵作战,每节课的作业设计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


每学期初,学校各年级备课组都会基于作业改革主题,选择与之相关的研究项目,如“数学自主研究任务单作业设计研究”“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语文大单元作业分层布置”等。在确定研究项目后,备课组每周都会组织一次作业设计研讨活动,并研制课堂作业观察讨论表(见表1),通过精选、改编、创编等方式不断优化原有的作业设计体系,并规定每学期的作业完善指标不少于20%。从2015年起,学校还专门设置了改革创新奖,激励教师聚焦学校改革关键问题开展项目研究并申报成果,由教师以学期为单位自主申报,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教师进行主题式、系列化、进阶性研究。


 

2. 依托集体研修构建作业管理支持系统


作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动作业改革由内而外、由表及里地渐进式发展,减少往复反弹的阻力,必须做到学校、社会、家庭各司其职,并辅以制度支撑和专业引领。基于这种思考,梅岭小学成立了“常春藤”学院,引领教师开展系统化的集中研修,并依据研修主题需要邀请高校教授、一线教育专家等人员组成稳定的导师团队。依托“常春藤”学院和校内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学校构建起各年级、各学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作业管理支持系统,有效解决了作业管理机制建设中动力不足、停滞不前等问题。


首先,建立作业管理长效机制。学校出台各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方案和相关制度,由各年级主任和教研组长负责统筹作业总量,随时跟进课堂质量。


其次,建设作业管理资源库。在专家指导和备课组的通力合作下,学校以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和实践创新为指标,围绕“教学评一致”理念加强学科作业体系建设。其中学习能力指向学生解决课堂问题或面对真实任务情境时的思维能力,学习品质指向学生的身心健康、自我认知与调控,实践创新指向学生学会学习、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等素养。


再次,创建优质课堂,加强过程指导和成果推广。如“四季牧歌”课堂和成果展示活动是“常春藤”学院旗下的一项特色品牌活动,通常在每年的6月中旬举办。活动围绕教学改革主题,由每个备课组推选一名教师上汇报课或进行成果展示。对于评选出的优秀课堂、优秀作业设计案例,学校会加以推广并作为考评教师和教研组的依据之一。


学业减负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我校还将向作业改革的4.0版本迈进,探索学习时空的重构,拓宽学生的学习场域,构建更为完善的作业设计和评价体系,包括长作业、短作业、周期性作业、周末作业等。我们期待通过作业改革促进教案变革、课堂转型,创建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绿色课堂。同时,我们也将通过研发形式多样的精品课程,减轻学生在基础性课程学习上的负担,从源头上推进轻负高质,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



10期文章回顾 


柴纯青 | 重新认识作业

史建奎 | 以全链条改进提升集团校作业管理水平

王淑清 | 史建奎:教育是充满诗意的人间盛事

褚宏启 | 作业的异化与正常化

王月芬 | 高质量学校作业体系建构的价值与策略

杨晓梦 | 为“减负”破局:探寻作业管理与改进的实践智慧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1年第10期 · 本刊视点

文章原题:《减负行动40年:以作业改革撬动课堂“轻负高质”》

文章编辑:王淑清

微信编辑:杨晓梦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注册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外大街56号
邮      编:100120
网      址:www.zxxgl.com
投稿邮箱:zxxgl@bjie.ac.cn;请勿一稿多投!
邮件主题:姓名一手机号一栏目一文章主题一单位名
稿件查询:010-82089176
邮发代号:82-372(国内) M4238(国际)
                ISSN 1002-238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CN11-2545/G4(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