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期视点抢先看:深入解读新课标
全文共3296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直接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发布。课程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为人才画像;学科课程标准则对学生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等作出规定,旨在为学校教育教学定尺度、立规矩。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而言,深入了解课程修订的基本背景、核心理念和主要变化,把握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对于更好地推进课程落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邀请了深度参与此次课程修订工作的相关学者及校长,对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帮助中小学校深刻理解把握其内涵要点,创造性地开展校本化实践。
此轮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是在中央作出新部署、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课程实施中发现新问题的背景下展开的,具有特定的工作定位以及明确的发展突破。课程修订在完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凝练核心素养、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加强学段衔接等七个方面实现了突破。为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教育工作者需要立足社会发展新形势、国际课程改革新方向、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要求,准确理解课程修订的工作定位,同时在把握国内国际教育改革新趋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校本化实践。(详见陈云龙《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定位、突破与发展趋势》)
新课程方案与新课标体现的是一种“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理想,是对已往双基目标、三维目标的升级,是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后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行动的继续。学校及教师要以现实主义态度落实新课标:一方面要从主观上克服畏难情绪,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即“新”在何处,包括课程目标更高、课程结构更优、强调实践教学、细化教学要求;另一方面,需要把新课标的理想主义要求与工作实际对接起来,处理好知识与素养、记忆能力与创新能力、单科教学与跨学科教学、传统教法与新式教法、教与学等两两之间的关系,不要将彼此进行对立。(详见褚宏启《以现实主义态度落实义务教育新课标》)
推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校本化实施,需要重点关注课程内容、教学建议和学业质量标准三个方面。在课程内容方面,应基于对学习任务群的深入理解,把握课标设计的整体性特点与学段之间的紧密联结;在教学实施方面,应注重以文化人、整体规划、立足生活,发挥学习内容的育人价值和语文学习的综合效应;在学业质量标准方面,应把握其呈现思路与评价观念,并借助学业质量标准实现精准教学。(详见吴欣歆《语文课标(2022年版):彰显以文化人的价值导向》)
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理论研究新发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呈现几方面变化。一是完善了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并确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二是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和编排的优化,更加突出内容结构上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以及可理解性和跨学科融合特征;三是新增学业质量标准,刻画学生学习表现,综合考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详见曹一鸣、刘冰《数学课标(2022年版):开启数学课程改革新征程》)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从根本上突破英语教学有“语言”无“文化”的窘境指明改革方向并提供解决方案。它秉持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统一的课程性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目标为统领,贯穿六要素关联整合的课程内容,践行素养立意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彰显出从碎片化走向整合的育人价值追求,预示着我国英语学科开启由英语教学转向英语教育的新篇章。学校需要准确把握新课标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途径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主要变化和要求,彰显英语课程“文化育人”的价值追求,并从提升学校实施国家课程的校本行动力、教师的课程育人能力两方面着力,应对新课标实施带来的挑战。(详见王蔷、葛晓培《英语课标(2022年版):突破有“语言”无“文化”的教学窘境》)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部义务教育劳动课标,《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内容研制中凸显了几个核心,包括整体构建了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体系,深入凝练了劳动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并以素养为统领系统规划了课程目标体系,搭建起以劳动任务群为基本单元的课程内容结构,突出强化了重在体悟的课程多元实践方式。为推动课标的有效落实,学校需要科学设计开发劳动项目、加强对劳动过程关键环节的指导、注重劳动教育实施中的家校社协同、强化对劳动课程资源的系统开发等。(详见顾建军、郝天聪《劳动课标(2022年版):建构新时代以劳育人课程体系》)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新时代艺术课程凸显育人价值、强化素养导向,发挥立德铸魂、启智润心的功能,成为落实艺术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航标。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当下教育趋势,提高立德树人的实践能力与行动自觉,在艺术课程实施中着眼立德铸魂,注重学科实践,激发艺术与品德教育的深度融通,彰显艺术与学生生命体的联动,最终实现课程目标指向核心素养、教学内容连接育人目标、教学过程融合育人价值、教学评价服务立德树人。(详见朱敬东、李梦儒《艺术课标(2022年版):锚定以美育人、启智润心新航标》)
核心素养测评是指在可观察的真实世界的事物与我们关于事物的构念之间建立联系,基于学生有关行为表现的证据推断其内在素养状况,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表现做出解释的过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从“会做题”转向“会做事”,像学科从业者那样思考和行动,在此过程中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与此相适应,必须破解考试评价这一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卡点,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测评体系,包括把握核心素养测评目标、开发核心素养测评项目、构建核心素养测评量规等重要环节。(详见柳夕浪《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测评体系》)
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中小学校的教学管理除了关注一般教育教学之外,至少还应当关注教学规划与教学内容。在教学规划方面,学校要帮助每一位教师尝试完成一种可以称为“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教学规划,有必要通过全学年、全学段甚至全学校学科教师的整体备课和整体规划,使得每位教师都知道自己的课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完成整体设计的目标。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通过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组织与协调,收集和整理跨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而形成合适的教学素材和教案,甚至形成校本课程。(详见史宁中《新课标视域下的教学管理改进》)
面对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新要求,学校要充分研究过往的经验、优势与不足,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省级课程实施意见,不断提升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实践转化力,通过统筹规划、学段衔接、整体实施,形成学校落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实践体系。一是聚焦素养立意,重新反思定位学校的办学使命与责任,更新学校办学价值观、课程观、学生观,激发教师投身课程改革的热情和动力。二是重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建立整体性、系统性和结构性的学校课程实践体系,推进育人方式改革。三是通过重构组织形态、还原教学场景、开展专题研究、建立支持性文化等措施,提升教师能力素养,为学校课程的实践转化提供专业支持。(详见刘可钦《提升学校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实践转化力》)
《中小学管理》2022年第6期
目 录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2年第6期
微信编辑:王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