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长会26 || 程红兵:试卷分析是技术问题

程红兵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09-02


全文共1979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zxxgl.com


每一次重要考试之后,学校一般都会要求教师做试卷分析。要做好这项常规工作,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需要厘清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试卷分析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教师首先要明确试卷分析的目标是什么。很显然,教师进行试卷分析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躲避责任,而是要通过发现学生试卷上的问题,找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那么试卷分析的主要读者是谁?是自己还是他人?基于前面的认识,我们应该确定主要读者是教师自己。接下来就是归因的方向,是归因他人、他事、他物,还是归因自我?一般情况下教师总是不自觉地归因他人,比如学生不好,或者归因客观条件。既然试卷分析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探寻原因,那么肯定首先要归因自我,归因到自我的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归因:我教了吗?我教到了吗?学生学了吗?学生学会了吗?学生有兴趣学吗?学生有持久的兴致学吗?其中最后两个问题要求更高。对于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先易后难,依次解决。


在此基础上,试卷分析需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数据论证,即以数据说明问题,无数据不分析;第二,目中有人,就是每道题都要分析到人,具体到位,不到人无分析;第三,追因溯源,要从卷面的问题看学生学习的问题、教师教学的问题,不追踪无分析。


二、试卷分析的方法和关注重点


首先是分析试卷本身。在具体分析时,教师要关注自己对本次试卷的预期是什么;这次试卷实际考了哪些能力点和知识点,考了什么新题型,其背后的意图是什么,与学科核心素养有什么关系;试卷与自己的预期差异在哪里;试卷的意义和问题分别是什么;今后需要注意的要点有哪些;等等。


其次是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包括面上分析和点上分析。所谓面上分析,即分析学生每道题的答题分数以及得分率,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掌握情况、对题目题干的理解及对题型的熟悉情况。所谓点上分析,即分析特殊学生(优生、学困生)的得分数据及其背后原因,进而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了解教师针对个别学生的关注指导是否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分析学生其实就是分析教师,就是分析教师的教学,从而掌握前一阶段教与学的问题,明确下一阶段更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最后是分析教学的关注点和改进点。教师要明确学生失分失在哪里,其中哪些是必然性失分,哪些是非必然性失分,尤其要分析非必然性失分,由此寻找教学的盲点、弱点。必然性失分是指作文等题目一般都会被扣分,非必然性失分则可以简单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读题失分,即没有读懂题目要求所导致的失分,针对这个问题,一般通过教师解释和学生反复练习便可得到解决。第二类是记忆失分,即记忆类题目的失分,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梳理相关记忆类内容并将其分解到早读课上帮助学生掌握。第三类是能力点的失分,这是试卷分析的重点,也是下一阶段实施一对一“滴灌式”学习的关键前提。因此在进行试卷分析时,教师要把考题所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认定到位,然后分析学生到底在哪些能力点上失分严重,由此确定下一阶段需要重点关注和改进之处。只有找准学生的真实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真实学习、真实掌握,真正做到学过、学会。


三、试卷分析的引领和考试管理


在进行试卷分析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加强对教师的引领,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学校的考试管理。考试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学科考试的全过程,包括命题、审题、考试、批阅试卷、分析试卷、讲评试卷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一方面,学校必须建立考试审核制度,让考试成为撬动学生素养培养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杠杆。例如:我们建立了命题审题制度,要求将命题人、审题人的名字打印在试卷上,以示负责。针对“谁来命题”这一问题,一般我们要求期中考试由教师自己命题,期末考试由其他教师“背靠背”命题,前者有利于教考一致,而后者有利于暴露教与学存在的问题。针对“谁来审题”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一般由学科带头人、学科教育总监来审题,主要审查试题是否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否体现教材教学中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覆盖面、对考试重点的把握是否准确、文字表达的清晰度如何、题目的答题要求是否明确,以及试卷难易度与学生的匹配度如何、试卷容量与考试时间的匹配如何,等等。每次考试之后,学校管理者还要对每一份试卷分析进行审核,做到对每一个班的学生情况心中有数,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责任心能够准确把握。


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要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和看待考试,避免教师将考试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立起来。一些教师常常会把考试等同于应试教育,把应试教育与素养培养对立起来,非此即彼。这种观念必须破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不拒绝或排斥考试,二者并行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立足于学科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而考试则是评价的常规手段之一。


(本文作者系上海金瑞学校校长)


相关文章推荐↓

《中小学管理》2022年总目录

校长会25丨程红兵:学校管理中的元素与结构






2期文章回顾 


邬志辉丨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三个关键点

王富贵丨乡村小规模学校在地化教育思考与实践

杨朝晖丨建设“融合型学校”:乡村教育未来发展新形态

王   烽丨乡村学校的时代定位与振兴之路

陈素平丨以未来为指引:建设乡村“小而优”学校的温州行动

喻小琴  杨瑞清丨42年“行知路”:一所薄弱村小的创生与蜕变

于海龙丨九渡河小学:让每个乡村教师都找到生长的力量

马雷军丨学校安全治理的理念转型: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探讨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3年第2期 · 校长会

文章编辑:谢   凡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连续九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7次居人大《中小学学校管理》年度全文转载量榜首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