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海,等 || 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困境剖析及应对策略
导读
李玉海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图书馆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主任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图书馆是中小学办学的基本条件,对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具有很大影响。一直以来,政府部门都非常重视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图书馆建设。如2015年教育部、文化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提出推进基础条件建设,确保馆藏资源质量,规范馆藏采购机制,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带动书香社会建设。2018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修订版《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明确规定中小学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1]中国图书馆学会专门设立了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指导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但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再加上图书馆业务的专业性强,使得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学校管理中处于盲区。
随着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系列旨在提升教育质量的政策相继出台。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将图书配备、书香校园建设、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列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2]面对数智(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理性认识中小学图书馆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机遇,推动中小学图书馆发展实现新的跃升。
现状呈现:中小学图书馆发展喜忧参半
相对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而言,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建设起步晚,发展速度慢,是图书馆行业的边缘地带,是易被学校管理遗忘的角落。在政府和行业的推进下,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现状喜忧参半,呈现以下态势。
1. 数量上的达标与质量上的缺失
在馆舍建设方面,我国中小学校都已经建立了图书馆或者图书室,馆配资源数量均已达标。[3]学校设置了馆舍空间和招牌标识,条件较好的学校还专门建有图书馆大楼,如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就建有总面积1600平方米、藏书约12万册的独栋图书馆大楼。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数量也达到评价指标要求。据2022年6月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2895个县的初中和小学生均图书册数达标。
与此相反,图书馆的建设质量及产出效益则严重不足。在图书资源配置方面,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缺少馆藏发展规划,馆配资源质量不高,而且不能做到及时更新与剔旧,保证入馆资源的质量与适用性。如很多学校的图书种类都是按照相关部门所列书目清单配置,无法兼顾本校不同年级学生借阅实际和教师教学需求,更无法满足当前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图书馆管理工作不受重视,馆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图书馆开放时间不足。多数学校的图书馆只在学生课余时间开放,寒暑假期间,中小学图书馆基本处于闭馆状态。
2. 服务水平两极分化,总体偏弱
中小学图书馆发挥其功能,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的水平两极分化明显,总体偏弱。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研和校长访谈发现,在经济发达地区、素质教育发展较好、校领导重视图书馆建设的学校,其图书馆服务能力强、水平高、质量好。例如:北京、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图书馆以及各省(市)教育质量较高的中小学图书馆,都能很好地为师生提供阅读推广服务及教学辅助服务。
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的中小学校,则存在图书馆难以开展服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图书馆管理人手短缺,不能为师生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图书资源闲置,空间浪费;二是图书经费使用效率低,忽视图书采购,图书配置质量不高,品种单一,内容老旧;三是图书分类上架不专业,查找图书不方便,更谈不上图书推介与阅读指导。从全国来看,这类学校数量较多,其图书馆服务普遍未达到专业化水平,较少为师生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无法发挥资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知识传播中心的作用,给人的印象是图书馆聊胜于无,不能做到令师生认同和满意。
问题剖析:影响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多重因素
中小学图书馆在教育科学研究、文化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中小学图书馆并未达到《规程》对图书配备与馆藏文献信息建设、文献信息管理、应用与服务、条件与保障等方面的要求。
1. 对图书馆育人的重要性认识不深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很多基础教育工作者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学校图书馆在育人中的重要性。根据《规程》的规定,中小学图书馆要“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检索与利用文献信息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很多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很少关注图书馆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作用,即使关注并组织学生参加了图书馆的相关活动,但因活动的成效不会立竿见影,可参考借鉴的经验案例不多,导致活动往往缺乏有效性和持续性。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年度考核的“硬杠杠”作用下,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认识和决策,而校长普遍更重视教学管理,对图书馆的育人价值认识不足,往往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忽视中小学图书馆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剥夺或者放弃了中小学图书馆介入学校教学过程和活动的权利及能力,[4]导致图书馆在学校可有可无。
2. 对图书馆馆员队伍的建设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中小学图书馆馆员队伍质量不容乐观。除了少数学校配有专门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外,多数学校的图书馆员都是兼职的。有的学校领导兼任图书馆馆长,任课教师兼职图书馆馆员,一旦教学任务重,图书馆就没有人手,服务就没有保障。兼职馆员由于平时忙于教学,没有时间参加培训,也就谈不上服务能力。在数量方面,一般一所学校仅安排一位教师兼任馆员。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学校办学经费难以支付专门的图书管理岗位开销;二是专业图书馆馆员因薪酬待遇不如预期不愿在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即使学校想招聘专业馆员也很难招到,或者招到了也难留住。
3. 对图书馆的资源配置力度不足
为了实现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必须保证图书馆建设或者运行的基本投入。《规程》要求,图书馆馆舍建设应当纳入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应当设专职管理人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保障图书馆建设、配备、管理、应用、培训等所需经费。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学校对图书馆的资源配置力度严重不足。一是很多学校的馆舍没有纳入学校建设总体规划,有些学校甚至为了应付检查而临时选择某个空间作为图书馆,图书馆空间经常因教学空间不足而被挤占或挪作他用。二是由于图书资源购置经费不足,导致馆配资源质量不高,而且不能做到及时更新,出现图书馆难以运营的现象。
4. 对图书馆业务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不够
由于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兼职比例高、流动性大、专业人才紧缺,因而无法认识到图书维护、信息管理、参考咨询等基础性业务工作的重要性,也无法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为师生答疑解惑。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缺失和认识不足,图书馆工作人员无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切合师生阅读需求的阅读服务,导致中小学图书馆普遍存在阅读服务与学校课程无法衔接的局面。
策略应对:数智时代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可行路径
面对数智时代的新挑战,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需要深入挖掘高质量基础教育形势下图书馆的新内涵、新要素,分析其新业态、新模态、新特征,探寻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现实路径,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1. 厘清价值使命,充分彰显学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中小学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具有很强的思政育人、知识育人、文化育人、劳动育人的功能。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学校课程建设与师生素养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功能不仅在于传播优秀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开发智力资源,更在于参与和介入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和学习方式变革的推进过程,具有重要的基础教育价值。
一方面,学校图书馆要致力于打造品牌特色活动,通过多种创新举措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彰显其育人价值。例如:通过开展馆员志愿活动,宣传和学习图书馆的规章制度、馆藏特色、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以馆内丰富的文献资源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特色阅读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管理的意识。另一方面,学校图书馆要不断拓展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服务项目,围绕生涯规划教育、探究性学习、整本书阅读、创客空间建设等热点话题,重新思索图书馆服务的创新点,努力在校本课程开发、阅读方法的研究与推广等方面有所突破,从而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2. 开展专门培训,建设专业化的学校图书馆馆员队伍
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需要专业的馆员队伍。专业的馆员队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有图书馆学专业背景的馆员,他们具备系统的图书馆学理论知识和图书馆管理能力,胜任图书馆发展规划及基础业务,能组织志愿者开展高质量的文献资源服务和阅读推广工作;二是指设有图书馆馆员岗位,并配有全职专门负责图书馆管理的工作人员,虽然他们没有图书馆学专业背景,但有充足的时间开展工作,通过岗位培训也能够胜任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工作。[5]
为建设专业化的馆员队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围绕图书馆管理服务,组织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及图书馆馆员开展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如针对校长的培训内容可包括国家出台的涉及中小学图书馆方面的政策解读、图书馆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图书馆育人的长效机制和绩效管理等。针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内容可包括图书馆资源及分类组织方法介绍,检索工具使用及技巧实践,信息的过滤、评估利用,各种大语言模型工具的使用,学生阅读推广的策划组织等。针对图书馆馆员的培训内容可包括图书馆管理员的职责与素养、图书馆资源组织与管理、读者服务技能提升、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及技术应用、图书馆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合作交流与专业素质提升等。
3. 建设资源平台,提高学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小学图书馆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小学应不断挖掘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潜力,通过开展数字资源及平台的共建共享,有效解决“图书馆孤岛”问题,同时汇聚多方力量,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能力。首先,中小学可借助信息技术将图书馆及其资源的覆盖范围扩大到教室甚至整个校园,充分利用学校走廊、服务大厅、班级图书角等空间,为师生创造泛在阅读环境,保证文献资源利用触手可及,为师生的日常阅读和课程学习提供便利。其次,学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支持学校研究型教研团队建设,并主动对接学校教研团队的需要,推动图书馆软硬件建设的升级换代和资源优化配置。例如:广东省清远市广铁一中外国语学校通过开展特色化学科阅读专题教研模式和学科专题阅读讲座,以积极服务打造了“有价值、有故事、有温度、有内涵”的学校图书馆。再次,学校图书馆可通过建设学习资源管理信息平台,一方面对本校学习资源进行管理,为全校师生教学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平台和兄弟学校开展合作,如学习资源互补购置,成立虚拟知识服务队伍,抱团解决图书馆服务问题。最后,学校图书馆可与所在区域公共图书馆紧密合作,设立中小学图书分馆,接受公共图书馆的专业指导,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其行业专家资源。
4. 倡导数智思维,促进学校图书馆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随着2022年ChatGPT问世,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再次给各行各业带来深远影响,数智时代中小学图书馆迎来发展的大好机遇。学校要运用“人工智能+”思维审视图书馆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提出数智时代图书馆的新使命、新目标和新任务,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的育人需求。一方面,学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图书自动借还系统、人工智能App等,在保证隐私安全的前提下感知师生的文献资源需求信息,为师生在时间、空间上提供灵活借阅的便利,以达到个性化服务的目的。如对教师和学生借阅图书的行为数据进行记录保存,为后续的学习资源配置和个性化推荐等服务提供数据支持。另一方面,学校要激励教师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如图书馆可以购置人工智能通用工具或者平台账号并对教师开展培训,鼓励教师学习人工智能通用知识,利用人工智能开展课程教学设计、科学知识普及、文化传承活动设计及各学科教学创新实验探索。
此外,中小学图书馆还可以通过积极参与有关行业组织开展的学术和经验交流活动,探讨学校图书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聘请业内专家入校指导,推动中小学图书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们相信,未来学校育人的很多举措都会指向图书馆,图书馆也将走向学校办学的舞台中心,为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通知[EB/OL].(2018-05-31)[2024-03-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jcys_jyzb/201806/t20180607_338712.html.
[2]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通知[EB/OL].(2021-03-04)[2024-03-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2103/t20210317_520238.html.
[3] 张瑜,陈碧琦.教育数字化趋势下中小学图书馆资源配备现状与未来发展[J].中国出版,2022(23):67-71.
[4] 杨玉麟,郭武,熊伟霖.论中小学图书馆的“基础教育价值”和“图书馆职业价值”[J].图书馆论坛,2020(12):102-106.
[5] 王鸿飞.《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十五年后的新使命及愿景[J].图书馆杂志,2020(2):74-79+86.
谢 凡丨对话全国人大代表张大冬:让历史名校的教育“行走”彰显时代精神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4年第4期 · 本刊视点
文章编辑:崔若峰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在线购刊请点击↑↑↑
欢迎订阅 共同成长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连续十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8次居人大《中小学学校管理》年度全文转载量榜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