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丨《强治理与弱治理》
《强治理与弱治理:基层治理中的主体、机制与资源》
欧阳静 著
ISBN 978-7-5201-1337-3
定价:69.0元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简介
欧阳静 女,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政治行为、县乡治理研究。代表著作为《策略主义——桔镇运作的逻辑》。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扎实的田野调查,以基层政府治理实践为内容,着力探讨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问题。研究发现,当前基层治理存在“弱治理”和“强治理”的两极分化状态。“弱治理”主要是指涉及民众日常生活小事的治理,由于这方面的治理不能显示政绩,因此不被县乡党政领导重视,而政府的各职能部门又常因科层制的惰性而无法企及,使得这些涉及民众日常生活的小事得不到治理。“强治理”是指涉及政绩和上级问责的治理事务,主要是县域政府所说的“中心工作”,如专项整治、争资跑项、城镇建设等。由于中心工作受领导重视,县域政府就会调一切资源进行治理,因而治理得较好。总体而言,“只做大事不做小事”是当前基层治理的主要特征。从历史来看,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小事”是革命年代政府获得民众支持的重要合法性来源。从现实来看,能否解决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及其实际的问题仍然关系到百姓对政府的认同。或者可以说,在中国基层社会,相比于竞争性选举或者意识形态等抽象的合法性来源,政府的合法性更多地来源于其解决百姓生活问题的实效性。然而,当前的基层治理机制没有较好地回应基层民众的这一需求,基层政府将精力主要放置在关乎其自身组织利益的“大事”上,如招商引资、城镇建设等。“只做大事不做小事”这一发现能够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悖论,即一方面是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是基层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却日益增加。
学者推荐语
本书秉承了作者一贯深入田野的踏实作风,从细微处入手体察中观县域治理,从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发现真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青年学者的入门必修,欧阳静做到了。正是有了扎实的田野工作基础,欧阳静才会发现不同行为人的主体地位结构和治理能力所产生的实际影响,以及治理机制和治理资源的重要性、县域治权的强弱层级和关系等一些有价值、有研究潜力的议题。本书对于研究者而言,是非常有启发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学学者
折晓叶
县是中国政治行政体制中最完备的政治单位,也是理解当代中国制度运行的最佳窗口。本书围绕县域“强治理和弱治理”共存的问题,力图通过对制度日常运行的生动描述,来分析制度运行的动力、能力和方式,把握制度运行的逻辑。这种探索值得赞赏。
——中央编译局研究员,政治学学者
杨冬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研究主题与问题缘起
二 基层治理能力:县域政府研究新取向
三 县域治权:基层治理能力的一个分析框架
四 研究方法和田野工作
五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小事”与基层弱治理
一 公共治理缺失
二 日常性治理缺失
三 基层秩序的灰色化
第三章 “大事”与基层强治理
一 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及其中心工作
二 重点性中心工作及其运行机制
三 中心工作与基层治理能力
第四章 谁在治理基层?
一 基层治理主体
二 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三 治理主体的实践
四 治理主体与基层治理能力
第五章 如何治理基层?
一 基层治理机制
二 治理机制与基层治理能力
三 基层治理机制与科层制
第六章 基层治理的有形资源
一 财政资源:土地与项目
二 人力资源:干部积极性
三 组织资源:组织的“进”与“退”
第七章 基层治理的无形资源
一 乡村社会治理权威
二 基层政府治理责任
三 基层政府公信力
第八章 “县域治权”与基层治理能力建设
一 基础性权力与我国基层政权组织建设
二 “县域治权”与基层治理特性
三 “县域治权”与基层政权组织建设
参考文献
后 记
封面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