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生习作| 金华游学报告 第一辑

中学实验班 辛庄师范 2022-06-08

【编者按】

    为期三周的金华游学,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住在金华北山的层山之中,此地钟灵毓秀,山水清明,是道家地三十六洞天。我们在山中练剑,学习中医,上山采药,探访古镇、山洞,在身体力行中实践、学习。



此图为学生于山中所摄


文一:

游学有感


学生:果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不能只是待在一个地方学习,还要多出去游历。这次我们游学,去了浙江金华,学习了《医学三字经》、鼓乐和剑道。空暇时,我们还游览了双龙洞。在这里过得十分充实,即学到了知识,又游览了景区,在离开的时候都有点舍不得了。【点评:学知识不是重点。学习中国文化,主要是涵养的功夫,变化气质,陶冶性灵。


在这三周里,让我最有感觉的就是练剑。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剑,最多就是在一个夏令营,练习过太极拳。在道长刚教的时候,我觉得练剑十分简单,不就把动作做到位就行了吗?可是练着练着,就觉得没那么简单,动作不只是做到位就行了,而且还要把力用对,不能瞎用力。


脚步也很重要,做一个动作的时候,是把重心放在前脚还是后脚,是一只脚掂起来,还是两只脚都着地——这些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练剑的时候要凝神,要把注意力放到全身和剑上。不能一边心里想着其他的事情,一边练剑,那样练剑是没用的。


练剑主要目的就是学会变通,不能学了几招就只用那几招,而是随机应变。就比如对手已经冲上来了,你还按练剑的顺序出招,那样肯定就输了。虽然我们平常不和别人打,但我们要从这里面学到临机而变。道长说过一句话,就是习武之人,基本上没有一个人不会灵活变通的,所以我们练剑不能死板。【点评:很好!懂得琢磨了。】


  通过这次游学,我从龚院长那里学到了如何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从刘道长那里学到了临机应变。总之,这次游学让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文二:

善哉!金华

学生:益之



又到浙江游学,一路上,看着窗外,去年徒步的情景涌现眼前。

大巴在山间“卷卷”的公路上行驶,在肠胃还未完全纠缠在一起前,险险抵达。


青山衔着碧水,不高,但清早,太阳爬上东边山顶时,也已是通体发光发烫,让人难以直视。山上百花齐放,百鸟这边唱来那边和,一片生机盎然。


绕水库一圈,再要看看山水人家,挪着步子,便是一个来小时。落日自西,把橘红撒落水面,肥鱼不时跃出水面,激起圈圈涟漪。


水边,有一座小亭,地处不高,却将整片碧玉尽收眼底。早饭过后,便有顶着竹帽的农妇,结着伴,上了小亭对面的茶山。采着茶,说说笑笑,到了该做饭时,又成队下了茶山。岸边常有人,架着鱼竿,一坐便是半日。不知篓子里鱼有几只,茶有多少,只觉好不悠闲。


最妙小雨淅沥,雾气自地腾起,风牵着雾的手,从山谷下把雾带过山阙,只一下出神,白雾就充斥山谷。亭下站桩,看着云雾变幻,好生惬意,忽然风向突变,倾满水面的雾,她就像害羞的姑娘一样矫捷隐藏起来,眼前又是一片开阔。无几时,雾又聚来,其形如龙,自天而降,直直扑向水边两块互相依靠的岩石。虽气势汹汹,显然,这只是两人的不动声响试探。石头湿漉漉的,青苔更加青翠,雾龙一触即散,化做雾之冲击波,又再一次充满山谷。上山采药,雨后山上生机勃勃,树木绽着绿油油的光。归去时一回头,远山在薄纱中探出头,我也朝她招招手,潇洒的转身就走,她也拉过白纱,藏了起来。


喝一口金华自采的绿茶,太善了!【点评:很好!在中国文化的语境里,善,即是美。尽美的同时,还要做到尽善。“羊”这个字,就有善的意思。故“義”,即善我。不义(義),即不善。】



                                                                          

文三:

鹿田生活

学生:修真


风和日丽,春暖花开,师范全班同学一起来到了浙江,金华,开始了我们为期三周在北山鹿田村的学习。吃完晚饭,安顿下来,心情不怎么激动,只是觉得有些好奇。山上好美。那天的日落我看到了,把在旁边的大水库照得金灿灿的,阳光从湖面反射到身上,美极了。想不到自己居然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在这青山中待上三个星期,远离喧闹,倾听鸟鸣。


每天清晨,公鸡把我叫醒,可不知为什么,到了下午公鸡还在打鸣,不过这也比汽车的声音好听多了。刚来金华的头两天,上午都是旁听王镇华老师的课,由于人多,我们几个同学搬了小椅子,坐在教室后面听。老师的课我没怎么听进去,不知道为什么,上课时老走神,可能是没习惯老师的语境吧,只记得老师强调好了几次“要记笔记”。下午的剑道课,听得还挺入神的,后来,听老师说:回北京后每天早上的跑步就换成练剑了。蛮开心的,有根木棍儿在手里耍耍,还能学东西,锻炼身体。


上龚老师的课,最有趣了,言语平平,有时开几个玩笑,可在这欢笑之中,让我们把其中的要领记得更牢了。还想让龚老师带我们上课,教教我们识别中药,再让他带着我们一起上山,找找看有没有千年何首乌,千年灵芝。用采回来的草药做香,炼制药丸。想想就是件有趣的事。空闲时间,西安集贤的田社长就带着我们“韵”唐代的鼓谱,百听不厌,沁人心脾。


住在山上之后,再也不想去国外了。想必许多旅行者、移民都是奔着环境而去的。可他们不知道,马尔代夫、加拿大、夏威夷哪及得上中国的绿水青山,自己生根发芽之地!

【点评:很好!有触动。】

 

                             

文四:

践“道”致学

学生:素履



剑道,践道也。习武乃是习悟之学。金华三周的游学,转瞬即逝,离去时仍是留恋不舍。

 

游学课余,借阅了《逝去的武林》与《武人琴音》这两本形意拳系列著作。李仲轩先生虽为习武之士,作文章却是潇洒自如,颇有文气。“武人文相”,李先生自己也谈道:“心中有数,就是文章。”

练武是练“灵”、练“悟”。脑袋反应快,手上的应对也就自然快了。但若像西方的格斗、拳击携杀气,便陷愚昧与执着之中;“武德具备,浩气长存”,以德服人,方是正道。

 

“静为体,动为用,阴阳相摩万象生。”练拳终必达到一出手,就是一个完整的形意拳,大道至简,浑然一体;跳脱一法一术的窠臼,“崩拳”、“劈拳”或是其他。就像我们现在日常的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却不能灵活运用,是失本。【点评:非常好!心有所得。】

 

医者,意也。象形取意,是为形意拳也。置于中国文化大背景下,道无文武;文武融会贯通,始知本无轩轾,原是一家。剑道,就是以剑演道,由剑入道,践行中道。

当今少年缺少剑气。练剑,是一种精气神的提拔,可以加快自身内气从量变到质变,扩展自身“卫气”。亦可帮助唤醒内心的觉——明明德;确立主体,自觉自悟。虽愚必明,虚灵不昧。




此图为学生山中湖边所摄


 文五:


至武为文

——四月读书报告


学生::万仞

这周对《毓老师说〈大学〉》一书进行了摘录。摘录完后,意识到不需要再对《毓老讲〈中庸〉》进行摘录了。毓老讲的是《大学》,可其中对其他经典的引用数不胜数。中国文化本就是相通的,且毓老的语言,已经十分精简了。


此次金华游学,内容十分丰富。明代后,中华剑道逐渐没落,古剑道的课,现如今已经十分难见了。老师说:“活人剑,杀人刀。”剑是直的,不偏不倚,以挑、刺为主,而由中华剑道引伸出的日本武士道的刀,则是做成了弧线,把劈、砍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剑是用来保护的,刀是用来伤害的。而真正的大武术家,身上的戾气并不多,反倒有些书生气。这便是“至武为文”的理儿。


本月老师给我起了一个字——“万仞”。“万仞者,古代名剑也。郭于章《剑记》:‘西晋寮有旌阳令许逊者,得道于豫章山,江中有蛟为患,旌阳没水投剑斩之,后不知所在,项渔人网得一石匣,鸣击之声数十里,唐朝道王为洪州否刺史,破之得剑一双,视其铭,一有许旌阳字,一有万仞字。’”剑需养气,人亦如此。平日藏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我曾在一篇随笔里写道:“剑有三剑,医有三医,医病之医,医人之医,医国之医。”转念想想,还是想得有些简单了。何需分职业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若是心正,什么职业不可上道呢?

 

附:《毓老师说〈大学〉》摘录

  学问之道,有大人之学,有小人之学,小人之学,讲艺也,大人之学,明道也。儒家是要人求得现世的幸福,不是死后才上天堂、上极乐世界。“未知生,焉知死?”中国自从鸦片战争以后,最大的乱就是国人失去了自信心。“新儒”,根本是“夷儒”!

  天地之德,无私、好生。知识是活的,是宇宙的生命力。智慧哪有新旧?许多人生在今天,思想却比古人还落伍。是古书,可是智慧一点也不古。

  “物有本末”,先“本”后末,从根本到末梢,其中有多少高深的学问。物如用偏了,就坏。正或邪,历史必有最后的审判,邪不能侵正,真理就一个。

  独,可好可坏。慎独,慎己所独知与所独不知的事。想意诚,首先要不自欺。不真知,而敢论事(世)者,便是自欺,代表不真知。对不真知的事,盲目下论断,便是自欺,无法达到诚意。所以,凡事要慎思之,明辨之。

    “大人者,不先其赤子之心者也”。孩子初生,还没有穿衣服时,就是赤子,无私、无欲,但是那个时间很短。懂得“我”了,就失去了赤心。人对自己所偏爱、贱恶、畏敬、哀矜、傲惰的人,都有所偏,而失中正之道。

    人活一辈子,吃这么多东西,何以却无一物留给后人?把自己塑造成什么,就在自己本身。【点评:很好!毓老的书可多读,有感觉的句子就抄下来,多读多抄,慢慢这些话就会从你心里流淌出来了。】


 

                             

 文六:


四月学习有感

学生:辰耀

四月,我们去了金华,学习“古剑道”与中医。“古剑道”,这名字听着陌生。以“剑”修身入道,这是一个法门。我自己身体偏弱,接触这个,像是捡到了“宝”。中医的课程,可让我过了把瘾,讲的内容与生活贴紧,有趣味,同时又在大的背景中,有高度。


在自习时间,读了一本雨果的书,《巴黎圣母院》。外国书,我读得少,不习惯他们的语境,一串一串的名字让我昏头转向。于是决心下些功夫,硬着头皮看,没想到很快看了进去,最后还有些舍不得看完。

故事背景是在西方“黑暗的中世纪”,教会腐败,人心晦明。权威者,以上帝之名,去认定别人,谁是异教徒,谁是什么,这很残忍。甚至会为了利益,欲望,轻视生命。换个角度,他们也很可怜,是“我心”的奴隶。


看完这本书,不禁想问:从前教会压抑,不自由,但文艺复兴后的人们,当真自由么?


也许在许久之前,东西方文化皆是一个源头,只是后人执着于一些方便法门,而异化至如今这般。佛教禅宗的不立文字,是智慧的。但若人心造作,却也易落入“不立文字”的执着中。孔子云:“叩其两端而竭焉”,这是究竟的。【点评:很好!有感。】

下面摘录有体会的镇华老师的话: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没有一定的君子小人,一认定,自己局限自己,对别人也很残忍。’”

   “普通人的一句话,不一定比经典差。”

   “欺人未必成功,但自欺呢?”

   “可以错,但不可以不反省。反省后不改,一样的。”


                             

 文七:


四月杂文

学生:灼华

在金华山上的湖边,读着关于“美”的书,本是件惬意的事。读着读着,却发现无论是黑格尔口中的美学,还是李泽厚对于东方之美的理解,与屋檐外淅沥的春雨、和云雾中的绿意葱葱相比,不免显得僵硬复杂。

前几日,去登山游洞,小径旁播放的流行乐、洞里五颜六色的彩灯、和树上插满的化学药物,使人不免怀疑:我们做的大多数事情,究竟是真的有意义,还是忙上添乱?


想想这类问题,再反问自己,能更加确定,自己想做的究竟是什么。欣喜的是,能察觉到越来越多看似必不可少、实际多余的东西。“给自己做减法”,终于从一句空中的道理,变成了付之努力的行动。站桩时,也从以前的刻意找事想,渐渐过渡到懒得动脑思考,就这样站着,真舒服。【点评:很好!学会放空。】


回来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觉得他真诚。人为的美,也可以是最自然的。

 

                             

 文八:


记金华游学  

学生:澈雪

这次游学,去金华待了三周,觉得相比以前,现在心能够静下来了。今天下午去抄经,我们一进门,锡如老师就大呼一声:“哎呀!你们都瘦了好多!”抄经时,抄着抄着突然很惊奇,自己居然没有不耐烦,反而还很享受,开开心心抄完了一遍《心经》,正好下课。


坐高铁到了金华之后,坐着大巴、顺着盘山路绕上了山。一路的风景,和之前见过的山水都不大一样,南方山水的柔和秀丽中,带着几分苍劲雄伟,别有一番如画的感觉。


本来听到这次游学要去金华之后还挺兴奋的,因为之前在大理时一个跟我很要好、类似于哥哥的同学也是金华人,现在回到了金华上学;但后来听他妈妈说他现在一天到晚玩手机,总之有些不务正业。听到这个消息后有些很震惊,一开始我都不太敢相信。这位同学本来是个十分朴实且幽默的男孩子,待人接物也很好很耐心。听说他现在这样,实在有些难过;同时也有点庆幸还好来了这里,要不然还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个什么样子。起码现在有了方向,不会再整天浑浑噩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的过日子了。


一路看着行车道两旁的各色花朵到了山上的鹿田村。一路上看着紫、粉、白、红几色的野杜鹃和一些不知名的花朵,不禁“哇”出声来。(然后某人就问:“你怎么一脸好奇宝宝的样子?”)


女孩子们住的地方叫近仙居,这里的客房十分不错,掌管生杀大权者则是婆婆。婆婆十分和蔼可亲,也很喜欢我们(好像婆婆曾经还想留下一个男生当孙女婿);她有一个十分能干的儿媳妇,儿子还是这里的村长。婆婆应该是还有一个在山下的女儿,还有一个十三岁的外孙子(据婆婆说足球十分厉害)和两个孙女,大的十岁,小的六岁。


男孩子们在外面拖着行李箱,跟着黄老师转了两圈之后住进了银杏园。那里有一个看起来十分能干的直率老板娘,还有一个十三岁的小哥,跟他们混得挺熟。


给我们上中医课的龚老师,大概在而立和不惑之年中间,十分有学养,很儒雅,也很幽默,很平静易人。他基本无所不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最后一个词儿自己就蹦出来了),每次上课都十分有趣(当然,信息量也十分大)。

还有教我们剑道的刘道长。其人看上去很严肃,但讲着讲着课,突然冷不防就给你来个笑话,于剑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田社长也大老远的赶过来,教我们这些新同学和老师唱鼓乐。每天下午只要龚老师不在,就唱上他一两个小时,唱得满头大汗,十分痛快(当然,老同学们自习应该也自习得很痛快)。


每天饭后只要有时间,大家一般都会去湖边散个步,爬爬石头之类的,在湖边上坐上十几二十分钟也不错,金华山的日落虽称不上很壮观,但确实很美。


曾有一天早上(应该是第一周的周二),我十分想看日出,于是就早上四点多钟爬起来,摸黑跑到湖边,爬到那块最大的石头上面,坐到五点四十五,结果天才刚刚开始泛鱼肚白。我很扫兴地想起今天值日,于是就怏怏地回了。


最后一天晚上,有雅集。我大概是整场节目最多的人之一,总共十七个节目,我有三个。雅集上有一个节目是田老师击鼓,龚老师舞剑。还是那一趟我们学的剑,但龚老师信手拈来,想到哪招是哪招,剑气纵横,确实帅气。这几趟剑下来,看得我目瞪口呆:这是不是已经近乎“人剑合一”了?


第二天早上,我们告别了婆婆、道长、龚老师还有其他鹿田村的朋友,上了大巴。

我们来时,往大坝的路上还盛开着樱花;走时,樱花早已落尽。【点评:很流畅,很美好!】

 

 

                             


文九:


剑要怎么用?

学生:玉铉

清明假后,是为期三周的金华游学。我们跟随玄同书院的老师学习《本草》与《剑道》。课程内容很深,而安排并不紧张。阅读、自处的时间很充足。


带去的几本书中,有一本《陈与义集》。买这本书,源于读到一句“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钦叹不已。陈与义生于南北宋之交,诗宗杜甫、苏轼。即使放在当时颇负盛名的“江西诗派”中,仍然显得卓尔不群。其诗气韵、声调,沉着明朗,充满对周遭事物入微的体会。他常把自己写进诗里,但诗中“我”的存在,反而有种透明感,与物无隔。宋朝南迁后,陈与义受宰相赏识而升迁,其心境却像安史之乱后的杜甫。人世颠沛,使他诗中气象从开阔沉入宽博。


另还带了一套《维摩精舍丛书》,是袁焕仙老居士的行迹与口传。禅宗的机锋与话头,对门外汉来说晦涩,但讲《中庸》、《心经》的部分,把佛、儒之间的藩篱视若无物,直从“心性”入手,显出金刚大力。庄子曰:“欲是其所非,非其所是,莫若以明。”焕仙老人证得,故两家经典于他信手拈来。既可揉在一起,又不至混为一谈,和老祖宗的稀泥。

《逝去的武林》中有讲唐、尚二师散步的一段:

“与唐玄禄一样,尚云祥也是一散步就是一天,喜欢到繁华的地方去。李仲轩说:‘唐老师喜欢到有树有草的地方去。’尚云祥说:‘我有我的道理呀。’


马路上人很多,人人走的方向都不同,正好练‘眼观六路’。而且视线打开了,心态也会随之开阔。尚云祥逛一圈繁华闹市,心情反而会很轻松。”


我们的住处在金华山里,安静简单。天将黑时,可以围着鹿湖散步。我喜欢走到堤下平台,躺下。四下仅有草虫的微鸣。山川静默,一切原原本本,只有自己的念头还不时手舞足蹈,跑来跑去,显得有点聒噪。而回到人群中,诸多事务一齐涌来,又要靠这颗心来自觉。乱跑的是它,定盘针也是它。


剑道歌诀《手臂录》有一段赞叹道:“剑术真传不易传,直行直用是幽元。若唯砍斫如刀法,笑杀渔阳老剑仙”。剑是神意的外延,“直行直用”是见出本来面目的方法;若是以用刀的方法,一心向外劈砍,反成了大笑话。行益老师教体呼吸等法,也是教人善于看护,善用其心。


离开金华前一晚,我们组织了一场联欢会。活动后,与几位同学一起做工作总结,反省出很多经验,关于如何统筹沟通、自我调整等等。心里觉得很高兴。炼了很久的剑,终于生出“反求诸己”的勇气来,不怕面对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了。

 

附:三月三日湖畔步行

曲沟流水绿蜿蜒,正值春回上巳天。

花前驻马堪一笑,我与东风俱少年。


【点评:好极!可毕业,进入“大学自修班”:)】



                             


延伸阅读

学生习作|《世界是红的》读后第一辑

学生习作|《世界是红的》读后第二辑




★  辛庄师范由立品图书董事长黄明雨创办,致力于“重建大人之学”。更多信息请登录

     "一滴水“的新浪博客

       "立品图书“微信公众号

    “辛庄师范”微信公众号

★  招生咨询及报名邮箱 xzsf_school@sina.com

★  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