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唐:想要造一个小世界
由在成都城市发展进程中,不断涌现出拥有国际化视野的年轻设计力量,从建筑出发,重塑这座城市。他们不仅具备专业能力,也具有跨学科的实验精神,打破设计边界,对设计的公共性保持独立思考。
即将于12月亮相的成都Chengdu展览中,A8设计中心与A4美术馆集结了6位优秀新锐的设计师,他们将与8位代表不同成都文化切面的策展人一起完成这个献给城市的展览。
“A8设计师聊天室第四期”
*
采访者:iZ(下文简称i)
受访者:张唐(下文简称Z)
i
你是大学时去的日本吗?
我高中毕业就去了,小时候因为我爸在那边留学,所以小学二、三年级也在那边。小学是在九州的长崎,大学又去了熊本,读研究生时是在东京。
Z
i
小学时是念他们本地的学校吗?会不会有一些被排挤的情况?
在学校还好。但是我住的那个地方,会有来自不同学校的邻居,那个时候会受一点小欺负,但我觉得还好,小学生都会有一些互相欺负的事情发生。
Z
i
你在日本是学建筑对吗?你们主要做建筑类项目吗?
对,建筑是主业。建筑空间的话,往小、具体一点做就是室内设计;往大一点走,就是规划,但除了建筑以外还会做其他的,比如平面设计。
就像你想要做运营一样,我也是觉得如果只做设计,有很多东西无法实现,所以也想自己开店试一试。
Z
刚刚聊到你说你以后不做设计,更多的是想要自己做运营吗?
i
我更希望是只做自己的项目,我们的立场是希望设计可以有个方向,可以做到从整个概念到空间到产品,甚至是服务的环节,是一个更加完整的人类体验行为。
所以我们公司叫"GOKAN", 日语"ご か ん",就是五感观看的意思。我们更想去做的是全方位体验状态的设定,人进到这样的空间后会更加有代入感和一个更加错位的体验过程。
我也很喜欢这种感受,我觉得做空间的人很容易有这样的想法,包括别人在里面怎么体验、要给他怎样的故事线、想要带给他哪些东西等等。
Z
i
听到的、甚至是闻到的一些气味,这些如果都能够match到一个状态的话会很棒。
是!这就是我想要做酒店的原因,把住也加进去了,从你早上醒来开始,所有听到的东西闻到的东西全都给你安排好了,是一个完整的体验。
Z
i
你为什么会做设计呢?
跟你想做设计的理由有点像,虽然我们刚刚用的词是“安排”,给大家安排好看到的、感受到的、听到的、闻到的,但对于我来说安排这个词还不够准确,因为安排有一种已经打点规划好,推到你面前的感觉,但我不想要这样子的感觉。我希望是大家能在里面找到更多自由的、属于自己的体验方式。
我想要去营造一个整体的世界,那是个开放性的世界,这个东西从实体上来说的话,建筑就是一个切入口。最开始小时候是想学政治,后来是想学计算机,然后再到建筑,跳跃很大,但其实他们本质上我觉得很多共同点,政治关心的是整个社会,计算机关心的是虚拟的世界,最后落到建筑,关心就是现实的世界。
Z
i
关于设计理念,你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吗?
模糊边界这件事情算是我们的一个设计重点。
巷子里就是一个很通透的空间,有一些灰空间。比如建筑的外立面不明显,没有明显的边界,这个是从室内到室外的一个模糊边界;室内的房子之间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说这个地方只能做什么,这是室内之间的模糊边界;室外有一个长凳,凳子的宽度是600mm,一般椅子可能350mm或400mm之内,做600mm就会宽一点。可以一个人坐,可以两个人朝两边坐,可以下象棋,小朋友可以在150mm的高差下跑来跑去,也是某种意义上去模糊使用的边界。
Z
巷子里
©一介
i
是什么东西给到你这样的启发?是你在学建筑专业的过程中去发现的还是说透过怎样的空间体验,自己去感知的?
其实这个也是后来自己总结出来的,最开始只是隐隐约约的感觉,没有明确的目标说要做成什么样子。
模糊边界也等于灰空间,它不是黑白分明的,也没有被规定,代表有无限的可能性。
Z
i
巷子里这块地之前是干嘛的?
是一个空的边角料,也是某种意义上城市的灰空间。
如果它有好的作用的话,又可以推动更多的这种边角料被使用起来,这就是灰的项目和灰的空间带给未来的一些潜力,还挺有趣的。
Z
巷子里改造前
©一介
i
像这样的一个灰空间的设计,可能已经是你的潜意识里的东西了,是不是跟日本给到你的教育,或者说在建筑上学到的理念有关系?
我觉得可能有,首先肯定是气候,如果是一个极端气候的地方,不可能做灰空间的,很冷。
日本和成都的气候其实都很适合灰空间存在的。另外我自己也很喜欢日本建筑里面的回廊。其实灰空间这个概念最开始是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来的,这种建筑与其外部环境的过渡感受我觉得很好。
Z
i
哪些是你比较满意的作品?
满意的作品在电脑里面,好多都还没做出来。
Z
i
很期待。目前你还有自己的咖啡和书店,对于未来你有一个怎样的画面呢?
想要做一个小世界、小园区。
不一定是完全我们自己做,也可能跟别人合作。咖啡、酒吧、餐厅、书店、服装店,甚至联合办公、住宿空间等,把它们散在一个小的社区范围内,走两步就是一个店。比如说要去咖啡店来拿住宿空间的钥匙,早餐要去隔壁的餐厅吃,有个泡汤的地方当然更好。是一种散落的但又串联起来的感觉,如果他们之间能结合起来产生一些新的业态会更好。
我们自己也想要做一些独立刊物,有杂志形式,也有书的形式,甚至有报纸的形式。想象中在这个“小世界”里会有一个配送员,他就骑个自行车到处去送报纸,顺便把最近的一些广告放进去,还能跟区域内别的店形成不同的玩法等等,想要这样的感觉。
Z
i
嗯,就是想做一个community,而且都是同样的taste跟调性的东西对吧。
对,最开始你问我为什么做设计,还有一个小原因是我小时候想要做一个主题乐园。
Z
i
我觉得像这样的事情其实是会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起做的,因为这是开放的。一个乐园里面,它可以有很多不一样的区域,有很多有趣的东西。
某种程度上要造一个梦。
Z
i
是的,去脱离一下现实中无聊的状态。有趣一点,要不然感觉苦闷了一些。
为什么会想参与成都Chengdu展览展陈设计项目呢?
你是为什么呢?
Z
i
我匹配到的展陈设计空间是策展人史雷的小酒馆,它的属性是摇滚和民谣,我会觉得可能是一个蛮有趣的碰撞,就想要尝试一下。
我做展陈设计的空间是翟永明的白夜,我觉得白夜跟小酒馆特别像,首先从年代上,白夜是98年开业,小酒馆是97年;白夜是诗人的空间,是个酒吧,小酒馆有live house,而白夜会有诗人的朗诵会之类的,也是某种意义上的live house。他们都是文化的聚集地,在那个年代聚集了很多诗人、画家,音乐人,设计师、建筑师、社会学人等等。我觉得我们都是喜欢这些东西的,所以才会匹配上。
我看了一些翟永明老师书,感觉她特别随性,在白夜空间的形成的过程中,有各种人给她提建议,她都是保持着一个非常接受的态度。而且她也对建筑行业还挺感兴趣的。
当时给她讲展陈设计方案的时候,我问她有预设吗?翟老师说没有,交给建筑师就可以了。是一个很好的长辈和前辈。
Z
一介设计工作室
随心推荐
迪士尼乐园
一个乐园!
特别鸣谢
张唐
iZ
场地提供
一介·工作室
[聊天记录]:
“成都人”的成都
——从城市文化新样态的构建者们去重新认识城市
理查德·桑内特曾提出“城市人”不仅是指生活坐标,也是个人的身体经验与城市实体的紧密结合,“城市人”理解并参与到城市空间及文化的建设。“成都Chengdu”意味着两个成都,一个是物理空间的成都,一个是由“成都人”构建起来的成都。当我们解构城市文化的各种要素,会发觉城市里的创造人群是组成独特文化的重要力量。具有在地特质的创造者以及他们生产的内容形成属于成都自身的文化底蕴,从诗人、音乐人、艺术家、建筑师到创意产业的工作者等等,以他们的力量让文化呈现在城市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影响大众,让更多人参与到城市文明的建设。
我们期待回归到具体的“人”,从不同人群的视角切面去讨论成都近三十年来迅速发展背后的原因。如何接续了历史的传承,又演化为当下成都的精神。我们希望为形成新的城市经验和新的城市认知作一番观照与努力,也作为送给成都的礼物。
关于A4美术馆About A4 Art MuseumA4美术馆是致力于“用艺术连接人与人,激活创造力”的非营利美术馆集群。持续推动具有创造力的多元艺术生态发展,让更多人参与艺术创造,为公众带来丰富的高品质当代艺术展览、公共项目和研究计划。A4美术馆于2008年由成都万华投资集团创办成立,2023年A4美术馆主馆从麓湖迁址到麓镇。在创始馆长孙莉的带领下,A4美术馆持续建设着西南艺术生态发展,拓展了国际与在地社区的联动、推动社区艺术的发展;关注于社会公平、公共参与、社会化教育等方向,创立了关注于儿童和教育公共性的年度项目。A4美术馆集群目前包含四个品牌:位于麓镇山顶广场的A4美术馆(A4 Art Museum),位于麓湖艺展中心的A4儿童馆(A4 Kids)、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A4 Residency Art Center)和A4:X艺术中心(A4: X Art Center)。在未来,A4美术馆将持续以人为核心,通过艺术展览和公共项目,使艺术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让更多人因为艺术的力量产生更紧密的连接,成为伙伴,共同创造属于彼此的美术馆社区。
作为设计文化平台,A8设计中心致力于通过跨界资源整合助力新锐设计师成长。以共创型的设计师社群为基础,结合商业、艺术、文化等跨界内容与资源,为城市的发展注入设计心智;通过与相关设计机构、设计媒体的持续交流与合作,保持设计社群的生长性与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