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高考风云 | 上海市格致中学张志敏:应对新高考改革,校长没必要焦虑

2017-04-08 马楚涵 王乙琨 校长派


点击上方“校长派”可订阅哦!


编者按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谈及新高考改革时特别提出:高考及招生录取制度的改革,将会影响和改变一代学生的命运。教育部将紧密追踪,抓好上海、浙江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总结经验,为全面推广做好准备。

 

今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加入新高考改革行列,201819省,20195省都将启动各自的高考改革方案,为了给更多校长提供实践经验与理论借鉴,中国教育智库网·校长派独家策划了“高考风云”系列报道,将通过高端访谈、深度报道、佳篇有约等多种报道形式,为您的新高考改革之旅提供一些思考和灵感,也为校长派传媒的读者们尽一份绵薄之力。

 

本期“高考风云”系列报道的开篇,我们有幸约访到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与副校长吴照。


作为上海教育的领军学校、新高考改革的先行者,两位校长不仅谈及了3年来高考新政给高中教育带来的积极变化,而且分享了走班制、教师储备、排课系统等实践落地经验,而学校自主研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则有效助力了新高考改革的落地。



新高考给高中教育带来三大变化


中国教育智库网·校长派:


2014年,新高考改革在上海、浙江先行试点,至今已推行了3年。在您看来,新高考改革给高中教学带来了哪些积极变化?


张志敏


整体来说,在让学校更加关注育人这个核心问题上,上海的新高考改革了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学生口中的张志敏:“张校长总是鼓励我们”


高考改革不能简单看成是考试形式的改变——从原来的“3+1”变成“3+3”模式、外语可以两考……它实际触发了整个高中教育的发展内核,对高中教育是一种内驱的推动。细化来看,新高考改革主要带来三大变化:

 

第一个是育人目标的调整。


此前对学生的评价是以学业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现在则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过去高考只有三天,一考定终身、一俊遮百丑,对学生德育、体育、艺术等其他方面的关注都不够,甚至有些地方课程设置就是为了应考,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新高考改革让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了学业之外,体育、艺术、科技、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综合素养等都需要被关注,“格致”还提出了关注学生的创新素养。

 

虽然过去我们也在做这些工作,但是最终评价学生的还是高考成绩那一把尺子。这就造成校长主要考虑的还是学生学科考试结果。现在,上海对学生的评价原则是“两依据、一参考”,也就是除了考试之外,综合素质评价是重要的参考依据。这是最核心的变化。


第二个变化是学校的管理模式。


过去学校课程都是统一派课,40个班级40张课表就解决了。现在学生是自主选课,课表拿出来厚厚一叠,学生选课组合越多,课表越多。这其实不意味着3千个学生就有3千张课表,它表现出的是一种非常丰富的组合。

 

▲精神昂扬的格致学子


学生自主选课势必会开始进行走班,学校的管理运行模式、教育教学和班级的管理都会出现新问题,这就是管理模式的变化。

 

第三个变化是评价方式改变。


学生由过去一次性的终极考试,转而成为一种自主选择时间、等级的选考考试。

 

高考的考试科目有语、数、外,其中外语有两次选考机会,等级性考试可在政、史、地、理、化、生六门已完成合格性考试的科目中任选三门考试,这都体现了选择性。除了这9门课之外,艺术、体育、劳技等是校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这就是评价方式的改变。


试点这三年,问题都可以解决


中国教育智库网·校长派:


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也将加入新高考改革行列,2018年更是高考改革井喷年,将有19省会落实改革。


但据我们了解,很多教育厅、局、学校校长对新高考改革的推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作为先行者,上海市格致中学都遇到过哪些难点?或者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


张志敏


新高考改革中确实会有一些问题出现,但是都可以解决,校长们没必要焦虑,学校未雨绸缪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点是师资储备。


从上海的经验来看,加考地理、生物和历史三门学科的学生比较集中,这三门课的教师要有一定的储备。

 

上海原来执行“3+1”的时候,比较好的学校报考理科的学生比文科学生多。这些学校原来地理、生物和历史老师就较少,这样的问题在“3+3”之后就会突出。依次来说,地理、生物、历史、政治老师会比较紧缺。


中国教育智库网·校长派:


关于教师储备不足的问题,有些省份提出一个设想,学生既然可以“走班”,教师是否可以尝试“走校”?


张志敏


首先,外校教师并不了解其他学校的学生情况。

 

其次,校长很难把本校最好的教师资源做外派,学生课后辅导问题也不好解决。大学可以让教授兼课,但中小学授课,功夫在“课外”不是“课内”,老师课外要备课,还有课后作业的处理、反馈、答疑。

 

所以,这个建议太理想化了。


中国教育智库网·校长派:


关于学生“走班制”,在上海市格致中学落实得如何?


张志敏


第二点可以未雨绸缪的,就是“走班制”管理。


现在所谓的走班是部分走班——语、数、外永远是固定的教学班,不会涉及文科、理科的分类,如果全走班的话,教学空间、教师可能顾不过来。可能有的学校会进行分层走班,这和分类走班是不同的。

 

管理方面,原来任课教师有什么问题跟班主任说就行,现在有问题需要找年级组所有班主任,因为每个班可能都有学生在这堂课上学习。班主任找授课老师也是同样的问题,相当于年级组长开一个年级会议。

 

所以走班以后新的班级,如果管理做得不好会影响上课的效果。刚开始执行的时候,相对来说确实效果会差一点,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这就要求转变管理。

 

我们走班的时候,强调老师一岗双责——一个岗位双重责任,老师除了做好教学,还要做好管理。各个学校应该都有这个应对能力。


中国教育智库网·校长派:


在您看来,帮学生选课、排课是否也是应对新高考改革的难点?


张志敏


我要谈的第三点,就是要做好学生的选课指导。


上海63的课程组合一共是20种,我们会逐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真正喜好、教师的优势进行调整,指导学生进行课程选择,因为部分学生会出现盲目选课的情况。

 

比如,初中和高中地理完全是两回事。如果学生以为高中地理也一样好学,就很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


因此学校非常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这与他对课程的理解,包括今后自己的发展都直接相关。

 

比如一类本科尤其是211大学都有对选课的加考,因为专业要对口。

 

至于“排课”大可不必担心,现在有很多教育公司在做“排课系统”的服务,排课一定是机器与人的相互配合,这不构成问题。


“综评”是一种教育,不只是评价


中国教育智库网·校长派:


随着新高考改革在各省逐步落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而上海市格致中学在若干年前,就开始了综评体系的研究和尝试,在这方面学校有何心得和收获?


吴照


学校从2010年开始设计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包括五个方面——道德操行素养、学习研究素养、健身运动素养、心理心智素养、创新实践素养,我们称之为“五能评价”。


“新版”的评价方案,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导向,以发展性评价为手段,以过程性管理为保证,为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主动、积极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合格程度、全面发展的和谐程度、学习能力的持续程度和创新能力的践行程度。


 ▲ 吴照说:“我最幸福的事就是和学生在一起”


以心理心智素养为例,这方面的评价不好体现,我们会通过心理活动课、咨询、讲座、心理测评等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

 

现在,高中生的学业压力更多来自于家庭,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当孩子进入市重点,家长、亲戚朋友对他的期望值会更高,过高的期望值对学生心理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学校非常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因此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培训。

 

其实,上海很多高中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心理心智健康,这一点很重要。


中国教育智库网·校长派:


在推行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学校有没有遇到困难?


吴照


一开始,学生和家长也不是太在意,老师中也有少数唯分数论的,但这个问题任何学校都有,这是由于当时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决定的。

 

慢慢地,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是校级、区级、市级优秀学生和班级的评选,都把“五能评价”作为重要的指标,各个班级申报上来的先进班级、优秀学生,如果在“五能评价”的某些方面做得不是很好,那就会在评价中处于劣势。


这样的引导对学生触动很大,特别是一些考试成绩非常好,但是不关注其他素养的学生,充分显现了从评价过去到引导未来的导向功能。


中国教育智库网·校长派:


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有没有一些鲜活的例子?


张志敏


我们有一个学生在高一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学习非常好,但其他各方面都比较弱。通过“综评”他自己也注意到了这一点,高二就去竞选了学生干部,成为了学校团委副书记,一年比一年雏形丰满。现在,他拿了清华最高的奖学金,被评为北京市的优秀学生。


如果没有综合素质评价,一心只读圣贤书,他可能也会考上清华、北大,但是他未来的发展肯定不是现在这样。


综合素质评价不是事后给学生一个结论性的评价,我们的理念是“我的成长我做主”,高中学生要对自己的成长负责,“综评”提供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知道自己哪方面有欠缺,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 学生成长树,“我的成长我做主”


教育的评价,要体现教育性,要把综合素质评价看成是一种教育,而不只是一种评价。


号外!


为分享上海和浙江的名校经验、助力学校解决新高考改革困惑,2017年420-21日,由中国教育智库网·校长派主办、山东潍坊第四中学承办的2017新高考改革与创新研讨会暨高考改革背景下的中学生涯规划教育”即将在山东潍坊举办。


参加方式:

方式一:免费获得

填写“中小学校长生存状况调查问卷”,抽取免费名额。

方式二:报名参加

推荐 | 2017新高考改革与创新研讨会




推荐文章


两会·独家 | 张志勇:未来校长的五个评价标准(视频及文字实录)

独家 | 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刘飞:让国际“化”在教育中

独家 |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华应龙:我就是数学,但我绝不仅仅是数学

独家 | 北京中学夏青峰:用信任培养创新人才

独家 | 全能校长王俊:“结构教学”,让教育真正变成一门科学

独家 | 上海教育泰斗唐盛昌:中国教育没有前进在任何一条道路上(重磅推荐)

独家 | 校长于伟:用“率性教育”保护孩子的天性

独家 | 校长李建文:教育不止是奠基未来,也要幸福当下

| 总策划:安   飞

| 作者:马楚涵 王乙琨

| 来源:校长派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