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格物致知培育英才、求真务实追求卓越
本科教育始终是内蒙古大学的“立校之本”。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提质增效,交出了一份不负重托的“内大答卷”。2024年10月至11月,学校将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全面展示学校自评自建成效,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系列专题报道,宣传展示学校在立德树人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是内蒙古大学建校时设立的物理系,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高水平师资为物理学科积淀了深厚底蕴。学院现有物理学(国家级数理基地)、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以及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3年物理学入选自治区一流拔尖培育学科。学院拥有理论物理、生物物理和凝聚态物理3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以及半导体光伏技术与能源材料、纳米科学与技术和离子束生物工程3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目前学院在校生总人数1298人,其中本科生893人,硕士生344人,博士生61人,其中有留学生3人。
学院秉承“励志、笃学、博思、践行”的院训和“加强基础、发展应用、理工结合、面向市场”的培养方针,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基础研究、教学工作和高新技术工作奠定扎实基础,已培养了包括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遍布国内外,许多人已成长为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骨干,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党建工作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包联责任制,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引导。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作用。全面强化课程思政建设,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创新型人才。2022年“统计热力学A”课程获评国家级思政示范课程,班士良、宫箭、赵国军、崔鑫、刘志锋、宋铁磊、邢雁、屈媛等8位教师和教学团队被认定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生物信息学”课程获评自治区级思政示范课程,李前忠、陈颖丽、张利绒、樊国梁、刘俊杰、张璐强、刘利等7位教师和教学团队被认定为自治区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2019年物理系教工党支部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荣誉证书
二、师资队伍
学院形成了以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等为引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教授20人,研究员11人,副教授25人,副研究员2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6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7.72%。另有兼职、特聘教授7人,兼职博导6人。教师队伍中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中宣部“最美支边人”1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宝钢优秀教师8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自治区级各类人才21人。近五年获批国家级项目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5项,青年基金15项,地区基金42项,总金额2458万元;获批省部级项目76项,总金额1347万元。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进行科技攻关,目前有各类校企联合项目23项,总到账经费363.4万元。
三、专业建设
学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把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作为学院核心任务。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努力提升层次和水平。物理学(数理基地班)是国家级数学物理学理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连续获国家基金委重点支持。物理学专业2008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05年获自治区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物理学专业2005年获批自治区品牌专业、2021年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适应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需求,自2020年起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专业按大类招生,并于2024年获评自治区级物理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
四、教学改革成效
学院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引领,以国家级“教学团队”“精品课程”“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团队建设,推进教学模式与改革。学院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特色鲜明的物理学(数理基地班)、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学院为专业教学营造良好氛围,提供重组资源,以课程群为基础,组建教研室,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和交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成果取得重要突破,“统计热力学A”获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工业化单晶硅太阳电池制备工艺优化虚拟仿真实验”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优势物理学基础推进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新工科建设的教改与实践”荣获2023年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在物理学科助力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升级探索与实践”获批教育部2020年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承担完成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4项。
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五、实践教学
依托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形成多维度的创新实践平台,保障学生参加科研实践和学术竞赛。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中环光伏等5家企业建立实践实习基地。近五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4项、省创项目7项、校创项目114项,参与各级创新实践项目的学生比例达60%以上。本科生创新成果在Physical Review A、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Chinese Physics B等学术期刊发表,1个项目入选“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依托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等学术竞赛,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3项、自治区赛金奖2项、银奖1项;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CUPEC)、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二等奖、三等奖。有3名本科生赴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学习交流。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证书
六、质保机制
依据学校制定的相关制度文件,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师德师风考核,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确定专业建设目标及专业质量标准,对专业设置与调整、重点专业建设等方面实施过程管理。对课程内容、教学团队、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实施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估。支持课程群负责人组织编写适合地方大学人才培养的高水平教材。对教材编写、出版、修订、选用进行过程管理。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出版高质量教材8部,梁希侠教授、班士良教授编著的《统计热力学》两次入选“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梁希侠教授编著的《高等统计力学导论》入选科学出版集团“十三五”规划教材。严格落实学校教学管理的文件和学院制订的管理规定,作为教学工作的制度保障。强化教授委员会对本科教学的顶层设计,成立以学院书记、院长为组长的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领导小组,把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形成教学指导委员会、院系领导听课与评价反馈机制,建立入职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承担助教以及开展教学评价反馈等,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学生、教师和督导听(评)课,评价教学效果,加强用人单位反馈,检验人才培养达成度,保障教学质量。
出版教材
七、学术交流
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理论物理学术交流平台,近五年邀请“院士”“杰青”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130余人次来访交流,主办和承办了“首届计算纳米科学与新能源材料国际研讨会”“第十三届计算纳米科学与新能源材料国际研讨会”“第十七届全国重味物理和CP破坏研讨会”“物理学本科专业及课程建设研讨会”“2023年全国大中物理教育衔接学术研讨会”“第一届内蒙古自治区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实验物理专委会成立会议”“内蒙古自治区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区会员代表大会暨2023年年会”“2023年第五届半导体青年论坛”“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信息与管理分会2023年会暨第三届青年信息交叉论坛”等3次国际和多次全国性学术会议。2024年暑假期间,学院陆续举办了“第五届团簇科学与原子制造学术研讨会”“2024量子物理:基础·前沿和科学教育会议”等学术会议,物理学科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
2024年8月9日“国际科学前沿论坛暨‘罗辽复星’命名仪式”在内蒙古大学隆重举行,罗辽复先生坚守边疆育桃李的崇高精神,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反响。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由国家天文台发现、具有发现权和命名权的小行星中,选取1997年8月11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90919号小行星命名为“罗辽复星”。
张杰院士为罗辽复先生颁授小行星运行轨道图
八、育人成效
学院经过多年建设,培养出以中国科学院张杰院士、赵刚院士为代表的大批优秀人才,并为自治区高校在理论物理、生物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相关方向培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成为自治区高校物理学科师资的主要力量。2019年邀请物理系杰出校友张杰院士访问母校,为母校师生作了题为《激光照亮未来——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评介》、《未来已来 唯变不变——关于新科技革命的思考》、《热力学与人类文明发展史》和《制度激励——建设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共四场精彩的系列主题报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区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
近五年,学院本科生平均就业率达到85%,连续多年获评学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平均升研率42%,升研单位主要分布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等一流大学或科研院所,输送的学生有良好的声誉。近年的毕业生杜增义、邢颖、马祯、范东旭等攻读博士期间在Science、Nature、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刘明、仲佳勇、张俊、梁林云、于小泉、邓惠雄等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项目,2008级校友杜增义获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8级校友数理基地班杜增义
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
02本科教育教学评估 | 马克思主义学院: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建优建强北疆思政课,培养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03本科教育教学评估〡公共管理学院:明德为公、求真求实、守正促学、互通创新,培养复合型卓越公管人才
来源 :教务处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编辑 :刘颖 赵井榕
责编 :白玥涵 张驰 杨磊
校审 :郭雅青 李日阳
审核 :刘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