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进步!三年来中国高校ESI 1%、1‰、1‱学科数变化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出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双一流高校建设正式启动。《方案》中规定,新一轮双一流的建设从2016年开始,每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到现在双一流建设已经过去了三年多,那么在过去三年时间里,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成效如何?哪些高校进步最为突出?
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世界范围内用于衡量科研绩效、跟踪学科发展趋势的指标工具。基于发表论文的总被引频次,该数据库提供了全球高校和其它机构在22个学科入围前1%的具体排名情况,是判断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早在2012年,教育部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就将ESI指标纳入到学科评估体系;也有学者指出,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数和前1‰学科数也是双一流高校评选的指标之一。因此,本文整理了2016年9月到2019年9月三年间的ESI数据,旨在从入围ESI学科数量的角度,观察中国高校(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在过去三年内的学科水平变化情况。
入围学科数持续快速增长,在全球范围内科研影响力逐年提升
三年以来,中国高校入围ESI前1%、1‰、1‱的学科数均显著增加。以前1%学科为例,从绝对数量上来看,中国高校每年新增学科数过百。2016年9月中国高校的入围总数为745,到2017年9月增加了121个达到866个,2018年继续增加达到971个,而在最新的2019年9月份数据中则“破千”达到了1138个,三年累计增加了52.8%。由于ESI的入围机构总数也是动态变化的,绝对数量的增加并不能代表在全球范围内的进步。因此,软科分析师统计了中国高校学科数占全球入围机构学科总数的比例,从而观察中国高校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变化。2016年9月中国高校入围前1%的学科总数占全球所有机构的4.11%,2019年9月增加至5.47%,累计增幅也超过了33.3%。
与前1%学科类似,1‰学科同样进步明显,甚至更为亮眼。绝对数量上看每年增加的个数平均超过20,三年内总量翻倍达到了127个;相对比例从不足3.5%增加至6.14%,累计增幅超过75.7%。1‱学科在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的一年时间内迅速增加两倍,此后的两年内以每年1个的速度增加,到2019年9月达到8个。三年内1‱学科的相对比例也从仅有1.18%增长到4.08%。从这些数据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高校在全球范围内的科研影响力逐渐提升,双一流建设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非双一流高校助力明显,双一流高校优势突出
2016年9月份上榜的ESI前1%学科中,仅有4个没有出现在2019年9月份的榜单中,分别为汕头大学的化学、上海大学的临床医学、湖南大学的数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的物理学。新增的397个前1%学科,有200个来自于非双一流高校,占半数以上,足见非双一流高校已经成为中国高校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充分整合有限资源,发挥学校优势和特色,或将成为未来非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的优选战略。
2016年9月份上榜63个的前1‰学科体现了很强的稳定性,全都出现在2019年9月份的数据中。而新增的64个1‰学科,双一流高校贡献了61个,仅有3个来自非双一流高校(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南京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和沈阳药科大学的药理学和毒理学),双一流高校展现了绝对优势。
在1‱学科层面,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凭借超强的综合实力,贡献了4个新增1‱学科,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贡献了2个。目前尚未有非双一流高校拥有1‱学科,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仅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榜,其余均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我们有理由判断,双一流高校的学科建设追求不仅是进入前1%,努力将优势学科提升发展至世界一流水平甚至顶尖水平,将会是未来诸多双一流高校的努力方向。
新增学科数最多高校盘点
过去三年中,有212所高校前1%学科数增加,其中的103所高校新增学科数超过两个。厦门大学的进步幅度最为惊人,2016年9月份该校共有9个学科上榜,在中国高校中居第23位;而到2019年9月上榜学科数达到了16个,在中国高校中跃居第13位。此外,重庆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天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新增1%学科数也达到5个。
1‰学科增加的高校有43所,其中15所新增至少两个学科。中国科学院大学表现最为突出,从2016年9月的2个增加到2019年9月的7个,在中国高校中的1‰学科数排名也由并列第8上升至并列第3。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均新增3个学科,浙江大学更是赶上北京大学并列全国第一位。值得一提的是,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三所非双一流高校各新增1个学科,打破了双一流高校在1‰学科上的垄断。
中国科学院大学在1‱学科上也展现了强劲实力,新增化学和材料科学两个学科。此外,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也均有1‱学科入围。
注:上三表中涉及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三所高校并没有区分两地办学的情况。
4. 顶尖学科数量仍然有限,空间科学尚未实现突破
尽管从学科数增加的角度分析中国高校成绩斐然,但不足也较为明显。首先,世界顶尖学科的数量依然十分有限,与世界顶尖高校差距明显。以哈佛大学为例,其入围ESI 1‱学科数为8个,这一数字是中国所有高校入围数的总和。如何实现由“一流”向“顶尖”突破,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双一流高校的重要着力点。
同时我们也留意到,中国高校仍未实现对22个ESI学科的全覆盖,空间科学前1%学科数仍未完成零的突破。
据北京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官网,2017年12月21日北京大学曾专门召开空间科学发展交流研讨会,探讨其空间科学发展的愿景与目标,提出了诸多措施和建议。但由于学科发展起步较晚、学科体量有限、高层次人才短缺等客观原因,到目前为止该校的空间科学仍未进入ESI前1%的行列之中,中国高校的空间科学学科发展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评价一个学科的实力究竟几何,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问题。ESI学科数提供的也仅仅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戒骄戒躁、脚踏实地的专注于科研本身才是提升学科实力的根本途径。
往期回顾
数据分析
单笔超6亿,校友捐赠不可小觑丨更多数据分析
双一流高校新生数据全透视:你的学校情况如何丨更多高考择校
“一流大学”中,谁还没有医学院?丨更多
高考择校
学术出身还是管理人才,“双一流”校长们履历有多亮丨更多
让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