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抢人”,为什么是这些学校?

发现优质高等教育 软科 2022-03-25


9月23日,《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正式发布。根据此《办法》,博士生,“双一流”高校(中科院在沪各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的硕士生,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六校的本科应届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上海。


图源: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


最难落户的京沪两大城市,上海率先出招了。




  

上海“急了”



今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0》显示,上海连续3年成为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但2019年,上海人口增量仅4.36万人,排名全国第15名——城市虹吸效应矛盾凸显。


2019年上海统计公报指出,截至2019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8.14万人;其中,60岁以下的户籍人口为953.04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64.78%。按照联合国定义,上海市户籍人口老龄化显著偏高。多年以来,上海积累了40%的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这是可以大幅拉低全市的老龄化程度的力量。


2019年GDP前50的城市常住人口增量排名中,深圳、广州、佛山三个广东的城市占据前5,合力揽人超106万;排名第一的杭州新增人口55.4万,排名第4的宁波新增34万——这些也都是2019年在落户、生活补贴方面对外来人口,尤其是对高校毕业生发力最大的城市。



作为中国第二大城市,上海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情况进一步恶化。早在2018年,就开始试点改革《落户办法》,只有清华、北大的本科应届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可直接落户。此举一出,2018-2019年,清北毕业生来沪比例的确有大幅提高。


数据来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清北”的本科生毕竟是全国都在抢的“香饽饽”,来沪比例要短期内快速提升难度不小。但上海自己也有极为强大的高教资源,坐拥四所“一流大学”,交大复旦作为“华五”,更是稳居国内高校“第二梯队”,仅次于清北。这些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毋庸多讲,但是从各校的毕业生流向,或许可以窥探一些令上海担忧的趋势。


据《劳动报》报道,非上海户籍应届生留沪比例逐年降低,从原先的近9成下降至7成。据软科统计,复旦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上海的比例从75.07%逐渐减少到72.75%,上海交通大学的比例从75.19%减少到73.43%,华东师范大学保持基本持平。(同济大学未公布。)


数据来源: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和留沪率逐渐降低形成对比的,是广东抢人的力度越来越大。东部“一流高校”人才流动情况可以看出,来自复旦、交大、华师大的人才,流向上海的数据在减少,流向广东省的人才却在逐年增加。


上海本地的高校都留不住人,外省的情况更加严峻。离沪最近的两所“华五”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毕业生除了大多数留在本地,流向广东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南京的另一所“一流大学”东南大学的毕业生则更多地流向浙江,这3所高校来上海的人数比例肉眼可见地减少。


浙江大学的就业年度质量报告显示,2018年浙大本科毕业生到上海的多于到广东的,但是到了2019年,两地的数据已经持平了。

图源:浙江大学就业质量报告


同样在长三角区域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本科毕业生流向广东的仅次于安徽本地,超过了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上海。

图源:中科大就业质量报告


此外,就算此前可以直接落户上海的清华北大,经软科统计毕业生就业数据发现,近三年,清北毕业生工作流向除了留京,第二去向清一色选择了“广东”。2017年还未实行清北本科生可直接落户上海的时候,北京大学的本科生就业地前三名中都没有上海。



上海留不住本地高校的毕业生,又没有对其它一流高校毕业生的引进政策,再加上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的压力,导致外省高校的毕业生也不愿前来。长此以往,在顶尖人才争夺战中,逐渐失去优势。




  

覆盖更多高层次学生


新版上海《落户办法》中,大部分民众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四所一流大学“本科即可落户”的点上。事实上,上海此次的改革力度,远远不止于此。


对博士生、对双一流高校硕士生落户门槛,也有进一步的放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落户。中科院在沪各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参照“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执行。


来源: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


对此,参与政策制定调研、执笔《上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汪怿表示,这是一种信号,“我觉得它其实是想告诉大家,城市需要人才。人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活力所在,特别是年轻人。上海不仅关注高层次顶尖人才,还关注潜在的年轻人才。”


事实上,虽然上海适时推出了落户新政,但毕竟,开放本科生落户的四所上海高校,每年的本科毕业生总数在1.3万人左右。而其中本科直接就业的其实是少数,加上2年内未就业的也按应届生身份算,这个数字其实也就几千人,能带来的新兴力量在上海2000多万的人口规模面前就是“杯水车薪”。


数据来源:各校就业质量报告


放眼新政中增加的落户范围,覆盖了140所“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生,不管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明显增加,上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态度显而易见。


此外,上海科技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两所非双一流参照世界一流建设高校执行,也看出了上海对于“人才”的标准也不是单一的所谓“名校情结”。当然,这两所高校本身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上海科技大学2016年开始招生,定位于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在软科的高校排名中,上科大名列全国高校62、上海高校第7位,5个学科上榜世界一流学科——足以媲美“双一流”高校。


成立于2012年的上海纽约大学高居软科中国合作办学大学排名榜第二位。该校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依托纽约大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致力于奉献卓越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当中具有变革意义的“试验田”。


上海纽约大学,图源:学校官网


作为沪上新兴高校的代表,上海科技大学和上海纽约大学被置于世界“一流高校”同等的地位看待,也看出上海对年轻人才的迫切追求。




  



以城市政策带动高校生源的优化,而高校人才又反哺城市建设,这样的良性循环是喜闻乐见的。


在上海发布新版落户政策7天后,9月30日,广州拟将“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入户条件放宽为参保即可入户。看不见硝烟的“人才大战”已悄然打响。


吸引顶尖人才、年轻人才,上海已经迈出了“试水”的一大步,未来还会不会有进一步的放松,能否带动更多城市、惠及更多高校毕业生,我们拭目以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