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ACC非遗创新】跨越世界,玩转木头

PACC 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 2022-06-09


文化部/教育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由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木雕技艺研修班)”旨在促进非遗传承发展和技艺的创新。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非遗处的大力支持下,这两天非遗传承人与国内外设计师跨界交流创新课程正在火热推进中,让我们来看看设计师跨界专场的情况吧! 


19位非遗木雕传承人

+

6位国内外设计师

=

木雕非遗融合跨界创新课程


非遗木雕技艺传承人进行自我介绍和代表性作品分享


乌拉圭著名木刻艺术家卡洛斯进行自我介绍和代表性作品分享


子曰服饰创始人宋连生进行自我介绍和代表性作品分享



PACC运营总监章莉莉副教授主持跨界交流会


全体跨界成员热情高涨


国内外设计师与非遗木雕传承人自由沟通交流




交织头脑火花,共创当代非遗新作


非遗跨界创新组一




作品名:《亘古恒心(Chinese Culture)》

作品说明:充分体现了东方非遗传承精湛技艺与西方拉美的当代设计理念的智慧结晶。卡洛斯此次来到中国先后拜访了上海和北京两座城市,对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摩登现代有了新的感知和理解。跨界作品为一个可以拆装组合的四层圆盘造型。



作品由中心点代表生命本源的起始位置逐渐向外延伸,第一层是代表历史和祭奠的农作物和古建筑造型,再向外是代表中国的当代文字篆刻以及龙形象,最外层是代表上海的现代建筑及祥云造型。作品利用潮州木雕精湛细腻的雕刻优势,刀刀刻出中国的韵味,在传统技艺中注入当代的新鲜血液,使得中西方木雕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非遗跨界创新组二



费德罗制作娃娃鱼主体部分


褚涛为作品进行雕刻



作品名:《撒拉曼达(Salamander — Nature care)》

设计说明:阿根廷公共艺术家费德罗主张自然主义和动物保护,创作的素材一直以动植物为主。本次跨界创作,艺术家以娃娃鱼为媒介,大鲵属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像婴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充满阿根廷浪漫的“娃娃鱼”有趣外形上雕刻了象征动物保护的中国曲阜楷木文字,传达了艺术家想要表达保护自然,关爱稀有动物的理念。


非遗跨界创新组三



木雕传承人杨春芬进行创作


木头是一种有生命的物体。因为有生命,所以会生长,会随着周遭的环境而发生改变。因此即使使用后会开裂,也是你给它的独一无二的印记,是属于它自身的美感。在设计时会考虑到木头本身的属性,并将其变成设计的一部分。



作品:《同心叶》

设计说明:这是一对很简单的木艺作品,由俩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领带夹,一部分是胸针,俩者以简单的嵌套形式组合在一起成为一对情侣款的产品,我们希望这款产品能够以最简单的形式展现木雕技艺的精髓,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关键就是一对、情侣款、简单的产品形式展现木雕技艺、功能性和实用性还有组合嵌套形式。


非遗跨界创新组四




本次跨界作品为《前世今生》木雕皮具及首饰系列。何然设计师与几位传承人的跨界合作是基于各自的专业基础之上的。何然希望能将精致的木雕文化与皮具相结合,碰撞出更加强烈的独具个人色彩的产品。做出风格各异的四款包包,同时还将开发一系列与包包配套的首饰系列,例如木簪,雕花耳环与项链等。



前世今生系列,是遥远的通过数十年长成的木材,与摩登现代的皮具融合,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结合,自然与人工的碰撞,最大程度的使传统的木雕文化能够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传统非遗不再是存在过去甚至过气的艺术,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的静距离接触并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机会。


跨界创新组成员在认真创作


具体作品分工明确——陈霞艳:仕女木雕包,及鲜花木雕首饰(配银)。姚忠诚:扇形木雕包。巩小强:祥龙木雕包。刘子文:发簪包,鬼脸木雕包及鬼脸首饰(配皮)。


非遗跨界创新组五




本次跨界作品是《枯山水》王建国教授与宋连生设计师提出的想法概念,分为一大一小两套。其略大的作品香与紫檀木的结合的香插,利用紫檀木原始的形态做成大大小小的山的感觉。香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给人以烟雾缭绕的氛围。



另一件略小作品是用极具特色的石头与黄杨木雕工艺相结合木材质中镶嵌不同的材质,再配以木头天然之纹路,转换成可佩戴的具有山水气息的传统饰品,在不佩戴时又能转为一件艺术摆品。



木雕《如意》,银做盒,木为主体,用简洁的雕刻法为传统的形态赋予现代感。取材于传统的玉雕作品。饰品《玉璜》,取材于传统的玉璜,粗狂的感觉更适合海南传统工艺的发挥,把沉的东西换成银,银又能帮助木头散发其本身的香气。


共同创作


非遗跨界创新组六




产品设计师陈文,本次跨界主要是想要将木雕技艺运用于餐具上,以此为目的进行创作,制作出一款可以随身携带,随意更换的,并且具有传统工艺雕刻的木艺产品。陈老师接下来会与哪位设计师进行跨界合作呢?让我们敬请期待!




木雕研修班非遗跨界创新课程工作人员

跨界设计策划:章莉莉

木雕技术指导:王建国

国内外设计师:卡洛斯(乌拉圭)、费德罗(阿根廷)、王建国、宋连生、何然、戚亚波、陈文

现场班导师:郑珊珊、朱艺芸

现场学生助理:杨钰乾、龙彦希、方祎琳、张梦瑶、张夏梦

设计师助理:秦勉、刘一鸣、胡弋翔、方祎琳、龙彦希、张夏梦

协同单位:视觉中国视觉ME设计师社区

摄影:朱晔、施博文

摄像:闪匡、陈梦泽、杨钰乾

特别感谢:视觉中国视觉ME设计师社区


责任编辑:逄继青

文字提供:秦勉、方祎琳

龙彦希

图文排版:张夏梦

图文校对:郑珊珊

摄影:朱晔




往期PACC中国非遗国际跨界交流报道:


【PACC中国非遗国际跨界】当竹子遇上荷兰设计师

【PACC X 上海设计周】旗袍鞋履之上的桃花源

【非遗研习 | 织绣创新】跨界设计也疯狂(修正版)

【非遗竹艺研修】跨界探索,融合创新




敬请关注公共艺术创意生活微信公众号,了解PACC最新资讯!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

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下属的一个以学科知识服务社会,推进社会进步和探索创新教育机制的项目执行机构。围绕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与当代文化资源,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培养人才,主要服务于现代公共艺术方向、都市手工艺方向和城市会展业方向,致力于推动社会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






视觉中国视觉ME设计师社区是一个致力于设计作品分享、发现、创意变现的专业设计师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