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法治宣传”提升全民普法实效
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加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究竟有多重要?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只有针对不同的普法对象“量身定做”普法方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普法工作的实效性,推动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值得注意的是,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七五”普法的一项重点工作——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七五”普法规划,其中明确要求,不断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戒形式主义。
在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七五”普法取得了哪些成功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说,“七五”普法期间,得益于短视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普法工作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有了巨大提升。以后的普法工作,依然要用好这一普法利器,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满足各类受众多样化的法律需求。
加强新媒体运用提升普法成效
2020年,是“七五”普法规划的收官之年。
“七五”普法阶段,恰逢我国互联网高速发展时期,在这期间,我国网民数量增长了两亿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亿,比2015年12月的6.88亿,增长了2.52亿。
浙江依托全省各地360多个普法网站、微博、微信、抖音、头条号、澎湃号组成的“浙江普法”新媒体矩阵,开展网络普法;天津市依托自主研发的网上学法用法考试系统,打造国家工作人员“随身学法宝典”,国家工作人员12万人利用该平台学法考法……五年来,各地各部门在普法时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
短视频普法焕发旺盛生命力
网民规模尤其是手机网民规模的扩大,带来的一个最直接影响就是短视频的异军突起。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18亿,占网民整体的87%。
“从媒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过去五年可以称为短视频的时代。‘七五’普法时期,短视频普法是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运用的最大亮点。以民法典普法为例,一个短视频就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浏览量,这样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在以往是很难想象的。”朱巍说。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此之后,全国掀起了民法典的学习热潮。值得注意的是,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今年很大一部分普法工作是在线上完成的。
近日,万名法律专业人士和上海市法学会、多家律所等,与抖音联合发起了关于民法典的短视频普法行动。法律专业人士和法律机构在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普法的同时,还和众多网友进行互动并开展公益法律援助服务。这样的普法形式,受到了众多网友的欢迎,自9月28日活动上线至今,“民法典”话题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已经超过了36亿次。
借助短视频形式的普法工作,显示出日益旺盛的生命力。
精准普法激发人们学法兴趣
“七五”普法时期,得益于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法律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6月26日,第33个国际禁毒日,一款名为“禁毒精英,守护净土”的答题互动H5小游戏上线。上线当日,这个H5的浏览量就达到1800万人次以上。
从易到难的题目设计,可以逐步激发用户挑战欲望;抢答的形式,营造紧张刺激的气氛;答错之后,可以观看几十秒的禁毒视频“复活”;闯关成功后,会获得热门手游的游戏道具……这款将禁毒知识普及与有趣的游戏问答结合起来的H5,针对年轻用户进行了精心设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普法方式,针对特定的需求进行专门的普法,是多地在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时采取的措施。
例如,在对民法典进行普法宣传时,浙江杭州组成了一支包括杭州市律师协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以及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在内的115人普法讲师团,通过网络公开课等方式,为社会提供“菜单式”普法服务,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
莫纪宏指出,在“互联网+法治宣传”模式下,普法工作要由“计划性普法”向“市场性服务”方向转移,把政府单项供给与公众对法律知识的真实市场需求结合起来,通过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来满足各类受众的需求。
往期精选
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青海普法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inghaipuf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