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丨不带妈妈上学,魏祥同学能在清华“无障碍”上课吃饭吗?
日前,清华大学给甘肃残障学生魏祥的回信引起了公众关注,也收获了不少“点赞”。
不过,同为残障人士的公益人皓宇,却在知乎上表态“这碗‘鸡汤’,我不喝”,他根据自身经历说明残障人士其实完全可以独立生活,魏洋更不必如此卑微,而清华回应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无障碍设施——让残障学生不需特殊化就能融入学校生活才应该是真正的目标。
在清华回信的四天后,陈拾和使用轮椅出行的伙伴潘潘,一起来到清华大学,测评校内的无障碍设施情况:
作者丨陈拾
进校:轮椅只能和机动车一起走
我们从清华南门进校后,注意到两边的行道没有盲道,地砖也不是很平实,加上有些坑坑洼洼,潘潘坐在轮椅用电动车头驾驶,颠簸得比较厉害。
潘潘使用的轮椅
地面情况
接着,我们来到2015年10月落成的李兆基科技大楼,发现大楼西翼大门台阶处没有轮椅坡道,两侧各有两条景观小路,走近才发现这两条小路中,一条坡度太大,另一条进口有台阶,且人行道已经完全被单车占用,包括盲道部分。
李兆基科技大楼
大楼东翼的国家级实验室门口有坡道,但是坡度陡长度短,电动车头辅助的轮椅上去也比较吃力,而且上去之后要小心调整角度才能避开旁边的玻璃墙,下坡更不好控制,很容易碰到旁边随意停放的单车。
盲道上都停满单车
我们从李兆基科技大楼走到曾宪梓楼,再从经管学院往西,一路穿过新清华学堂、机械工程楼、热能工程楼等,发现不仅年代较远的老楼门口都是无坡道且台阶高,连一些经过翻新的大建筑楼,比如曾宪梓楼,都没有轮椅坡道。
我们在校园内绕了两个小时,发现人行道普遍离地比较高,宽度也放不下轮椅,小伙伴只能在比轮椅高很多的汽车、电动车和自行车之间穿行,容易处在别人的视觉盲区。
无法在人行道前行的我们只好穿行在车流之中
上课:设施不够规范
建成于1997年的清华经济管理学院伟伦楼,其无障碍设施相对齐全。在玻璃大门一侧的轮椅坡道比较缓,但是上去后需要转一个角度才能进入大楼,门正好比较小,需要稍微调整才不会卡住。
大楼每一层的男、女卫生间内都有无障碍卫生间,但打开一看发现是没有无障碍洗手池的普通马桶隔间,马桶尺寸超过标准高度,而且没有扶手。潘潘试了公用洗手池,发现够不着,花了两三分钟把轮椅的电动车头插卸下来才够着。
伟伦楼的无障碍卫生间不合规
由住建部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中,规定了公共厕所中女厕的无障碍设计应该包括至少1个无障碍厕位和1个无障碍洗手盆,且需要有安全抓杆
我们来到其中一层的教室,电梯按钮是没有明显按钮的触屏板,按的时候没有触感,上下楼无语音提示,也没有没有灯光闪烁,这样的装置对视障和听障人士并不友好。
潘潘在按电梯
教室是双侧推门,单侧门比轮椅宽度窄,因此坐轮椅的人士需要别人协助推门才能进入,轮椅可以推到第一排桌椅边,但是桌子还是稍微高了一些,需要吊着胳膊肘才能放。
教室里设置的桌子不够友好
自习:图书馆门口望而却步
属于历史建筑的图书馆主楼,需要先爬十级台阶,到平台后再爬十级才能进去,没有坡道。新馆和档案馆以及北面的李文正馆正好构成一个图书馆建筑群,只有南面进口有一处被铁索拦住的陡坡,坡度也不适合轮椅上下。
没有坡道的门口只能通过楼梯上下
被铁索拦住的陡坡
我们绕到了一大圈到图书馆建筑群北侧,试图从水泥地通道进去,但走到铺地砖的进口发现,该通道在台阶上,需要旁人帮忙抬轮椅才能上去。
图书馆新馆南边一处小门前有轮椅坡道,但这个小门是常闭的,进不到里面。能够顺畅进出的只有李文正图书馆,因为没有台阶,上到马路之后可以直接进入。
李文正图书馆是图书馆建筑群中唯一能顺畅进入的
同样进不去的还有人文社科图书馆。正门口台阶和两侧齐高,两侧没有轮椅坡道,只能进入高度与地面齐平的侧厅。“可喜”的是,在侧厅有规范的无障碍卫生间,马桶和洗手盆高度合适且均有扶手,卫生间面积也符合规范。
吃饭:可能会进不去
到了吃饭时间,我们来到观畴园的教职工饭堂,据说这个饭堂菜式比较多,有小炒、清真等,但是门口都是台阶,没有坡道,一个健全人也很难把轮椅上的小伙伴抬上去。
观畴园教职工饭堂门口,同样是没有坡道只有台阶
只好改道走了600多米到清芬园,发现东侧大门台阶处没有坡道,只能绕了一圈来到另一边的大门,幸好有坡道。
清芬园西侧大门有坡道进出,但是进入通道有台阶
进门之后,我们发现要往另一侧大门的饭堂需要爬上十几级台阶,去往其它楼层同样也要爬楼梯,转了一圈也没有看到直梯。
正要往快餐厅里走,潘潘突然猛地停下轮椅:看似是缓坡的通道,突然多了两级台阶,幸好绕过过道中间的墙,另一则还有个小口可以进入。
我们把食物买好之后,在餐厅里面找到了最矮的桌子,高度差不多,总算是可以吃饭了。
住宿:新楼基本配有合规坡道
吃完饭,我们去宿舍区转了一圈,发现比较新的宿舍都有轮椅坡道,坡度也合适,轮椅上下不会吃力,而位于紫荆路和学堂路的老宿舍楼区则没有坡道。
我们也发现,校园中轮椅坡道最为人性的建筑,当属三位一体的蒙民伟音乐厅、新清华学堂和清华校史馆建筑群,均有多级缓坡,而且坡道的纹理粗,可以增大轮椅的摩擦力大,不容易倒滑。
不过无论要进哪个楼,轮椅都需要绕到音乐厅一侧的马路牙子缺口上,再绕一圈到主广场的坡道才能上去。
清华大学校史馆门口的坡道
音乐厅对面的真维斯楼一带设计也比较人性化,上马路牙子有精巧的小缓坡,走到楼与楼之间通道也均有多处小缓坡,可以从中间的绿化小广场穿过。
周边出行:一站地铁花了30分钟
离开清华之后,我们前往附近的五道口地铁站,走到相对近些的A口,工作人员打开锁着的铁栏杆门让潘潘进入。但13号线去往西直门一侧的站台没有直梯,从东直门方向一侧站台直梯上去后,因为地铁横贯中间也去不到另一边。
咨询了工作人员之后才知道西直门方向站台只有B口有直梯,无奈之下,我们只好穿过马路来到B口重新进站。
B口也是只有一侧有直梯,如果要去另一个方向,那么也只能重新出站在A口进入。进了站台,13号线车厢比站台高出很多,需要工作人员协助下把轮椅连人一并抬起来才能上地铁。
我们在知春路地铁站下车后,乘坐直梯来到地面进站口,却发现到10号线换乘通道没有直梯,需要工作人员前来开启楼梯升降板。我找来进站口的工作人员,他们却表示自己负责13号线段,而升降板在10号线的管理范围,他们只能能联系负责10号线的工作人员过来。
没有直梯的换乘通道,只能等待工作人员开启楼梯升降板
等了七、八分钟,10号线工作人员出现,我们把潘潘推进升降板后按下按钮,反复按了三四次,升降板才开始工作,从等待到最终到达换乘通道一共花了16分钟。而从五道口到知春路,明明只有一站地,这一路折腾,居然花去了将近半小时。
测评总结:不太满意
经过我们的观察,清华校园内的外部无障碍设施总结如下:
——有些地方没有盲道,有些地方盲道只有一条道,或者被自行车占用,路口也没有盲道和声音引导。
——在学生最常使用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饭堂,轮椅坡道不足,而且设计不合理,坐轮椅的残障人士很难独自出行,人行道则普遍过高、少坡道且多障碍物,轮椅出行几乎只能和机动车“同道”。
——教学用大楼内部的无障碍卫生间也不够统一,有的无障碍卫生间只是普通的马桶隔间,另外教室也没有合规的无障碍坐席。电梯上下楼缺少语音提示,教学楼里部分门不够大,轮椅难以通行。
周边环境也不够满意,地铁站设计不合理、直梯配备不齐全、站台和车厢高度差大,大部分时候还是需要人工辅助。
10号线知春路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楼梯升降板是08年开始设置的,时间比较久了,平时很少用,一周用不了三、四次,一个地铁站一般只有1把钥匙,不同线路的工作人员因为只负责自己所在线路,也无法灵活协调。
潘潘对清华大学的无障碍设施评价是:不太满意。
潘潘以前生活在小城市,无障碍设施并不好,所以很少出门,而且也因为学校没有足够的无障碍设施,导致她无法上初中,即便现在生活在北京,她和认识的残障伙伴也不常出门,因为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并不好,出门非常麻烦,例如在地铁里,车厢和站台有缝隙、没有直梯的站台需要等工作人员开机器。
文中地图由百度地图截图制作
本文图片均为陈拾拍摄
关注障碍者权益,还可以看
版权声明:如非特殊声明,公号文章内容均为NGOCN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