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在的你处于什么样的年纪,又在做着什么样的事?

雅众 雅众 2019-10-30


(声明:尽管文末有大号福利,但是还请你看完这篇推送)


在日剧《火花》中,林遣都饰演的德永和波冈一喜饰演的神谷时常醉后在深夜的东京街头游荡,借着酒精释放出的勇气,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大声咒骂着生活的种种不公,然后,一起躺在冬日冰冷的马路上大口喘气。


不知道有多少人经历过类似的场景,在某个阶段,世界像是处处与自己为敌,设置种种不可思议的困难关卡,那些不断经历着失败的绝望情绪,似乎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才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实际上,不仅仅是普通人,那些业已成名的大师也曾经历过这样黑暗的时光。


26岁的今敏,蜗居在东京的一所脏乱公寓,靠着画漫画挣来的零星工资勉强过活,一度想要自杀;37岁的宫泽贤治,籍籍无名,最终在贫困交加中死去,生前创作的诗歌与童话作品,直到死后才被人发现出版;56岁的是枝裕和,拍出了被视为其导演生涯的代表作《步履不停》,但是却在票房上惨败,一直以来给予自己巨大支持的制片人也不幸离世,下一部电影的拍摄阴影重重。


20、30、50,一个人的青年、中年与老年,不同的年岁却都遭遇着同样的困境。今天我们想借着六本书和三个年龄,说说这三位大师的故事。这些相似的经历不仅关于他们,也关于我们自己。




今敏26岁


1989年,今敏26岁,刚从大学毕业没几年,出于对上班族“十年如一日”的生活的厌倦,选择在东京以一个自由职业者的身份过活,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时不时画短篇漫画,也打工画镜头、做漫画助手,拿着日工资,忍耐着勉强糊口的日子。”“银行账本上只印着寂寞的三行字。真是比什么都羞耻。”

 

青年时代的今敏


80年代末期,整个日本社会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享受泡沫经济的最后荣华。但是在年轻的今敏看来,这些都与他无关,“泡沫期在电视显像管的另一边”,因此“反倒有一种在天上看着他们的感觉”。

 

从小成长在札幌的今敏,带着想要逃离乡下的心情来到了东京读大学。考上武藏野美术大学后,凭着兴趣画了《虏》,并且参与了讲谈社举办的千叶彻弥奖的评选,一举摘得优秀新人奖。回忆那段时光,今敏说:“那时的我,不免有点沾沾自喜,觉得这个世界真轻松。然而一毕业之后,我就成了贫穷的自诩漫画家。”

 

从1984年发表第一部漫画作品《虏》开始,到1997年他的第一部动画电影《未麻的部屋》横空出世,13年间,今敏埋头于漫画创作中。作为动画导演,他享誉海内外,然而作为漫画家的道路却走得并不顺遂,最终仅有两部作品出版。那些十年如一日画出来的作品,在时间的长河中被掩埋,进而凝结成了化石。


《梦的化石:今敏全短篇》

本书收录了今敏从1982年入读武藏野美术大学,至1989年创作的漫画,除与大友克洋合著的《国际恐怖公寓》外,他所有的短篇都收录其中。


今 敏在《我的造梦之路》里回顾这段年轻岁月时,语气里透露出一种苦涩与绝望:“我当时住在肮脏的公寓里。离日出还有一会儿、天还没亮的时候,我突然受到了焦躁、不安与忧虑三位一体的攻击。”


“黑色不安突然袭来,从四面八方包围,我无处可逃。”

 

“无论何时都无法预想未来的自己,那时恐怕处于连五年后、十年后的自己都无法想象的状态。什么都想象不出来,期望的状态都想象不出来。即便只想消除不安,值得想的、积极的事情也一点儿都没有。”


 《我的造梦之路》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0年他作为美术设计参与了大友克洋的监督的动画电影《老人Z》,并从此踏上动画创作之路。


《老人Z》


从1997年的处女座《未麻的部屋》到离世前仍未完成的《造梦机器》,20年的从业生涯,4部动画长片、1部电视动画和1部动画短片,这些作品给今敏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同时也为喜欢他的世人构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今敏世界”。也因此,在那封感人至深的遗书之中今 敏才怀着谢意说道:

 

“在我的人生当中认识的不算少的人们,无论影响是正面或是负面,都是构成‘今敏’这个人的必要成分,我要感谢所有的邂逅。虽然结果是我四十几岁就早逝了,但我也认为这是无可取代的我的命运。同时我也有过十分多的美好经验。现在我对于死,只有这个想法:‘也只能说遗憾了。’”

 

今敏逝世一年后,讲谈社将他早期的短篇漫画收集在一起,进行了出版。这便是《梦的化石》,它收录了今 敏从1984年至1989年创作的漫画,除了与大友克洋合著的《国际恐怖公寓》,他所有的短篇都收录其中。所以,对热爱今敏的粉丝来说,除了《我的造梦之路》外,这本书也是了解他的绝佳之作。



 

宫泽贤治 37岁


宫泽贤治出生于日本东北岩手县花卷市的富商家庭,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常与父亲在理想、信仰等方面发生争执。妹妹登志是唯一理解他的心意、欣赏他才华的人,学业成绩也在他之上。兄妹两人相差一岁,自幼感情甚笃。

 

在介绍宫泽贤治生平的动画《贤治之春》中,贤治在妹妹病重时为她带回了新鲜的雪,并为她读着自己写的故事。“我的故事都是在树林、田野和铁路之间得来的,走过橡树林,在蓝色黄昏的、属于十一月的山风中站着,冻得发抖。就算原地乱颤也没用,无论怎样,这种情绪淹没我整个人。感觉这种绝对的真实,在这些故事里,我确确实实地记录下来,一如它们的样子。”1922年11月27日,登志病逝,宫泽贤治在当天创作了《永诀的早晨》《松针》《无声恸哭》等诗作,从此,他的作品染上了悲怆的色彩。

 

“谢谢你 我坚强的妹妹啊

我也将笔直地往前去

(取些雪水来啊贤治)

从猛烈的高烧与喘息之间

你特意嘱咐我

从那些被称作银河、太阳以及大气层的世界的

天空落下的雪,我取来最后一碗……”      (《永诀的早晨》)

 

《不畏风雨》是宫泽贤治生前唯一诗集,收录《不畏风雨》及其他、《春与阿修罗》两卷内容

 

而登志的离世也是宫泽贤治最终要的童话作品《银河铁道之夜》的起源。


《银河铁道之夜》被视为宫泽贤治的集大成之作,“银河”这样的字眼早在宫泽贤治的其他作品中就出现过,“南十字星”“四次元”“列车”“上新世海岸”等同样不是临时起意。读他的诗歌,尤其《青森挽歌》与《薤青菜》中悲哀与瑰丽的想象,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银河铁道之夜》的场景。

 

《贤治之春》中有一段由罗恩格林第三幕前奏曲为背景音乐的童话速写群像,呈现了宫泽贤治在妹妹死后创作的大量经典作品。与宫泽贤治热衷音乐的形象相符合,他是一个丰富、多元、超前的人。只是作品中有着孩童言辞的天真,也有晦涩反复的意象。

 

《银河铁道之夜》漫画版首次引进。漫画家增村博将“南十字星”“三角标”“天气轮柱”等难解的隐喻一一用画面呈现。

 

 “只要捕鸟人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自己哪怕是在那银光闪闪的银河岸边连续站上一百年为他捕鸟,我也心甘情愿。”(出自《银河铁道之夜》)事实上,焦班尼的这段心声这也是宫泽贤治一生所求。1923年8月,宫泽贤治乘坐列车到桦太旅行,这次旅行包含了对亡妹登志初次祭奠的意义,即便如此,他当时写下的《青森挽歌》中有这样一段:

 

“她逝去后的白天黑夜

我想我未曾

祈祷只她一人去到好地方就好

一次都未曾这样祈祷过”

 

1926年,宫泽贤治30岁,大正时代结束,历史的车轮驶向前途未卜的昭和。当时日趋严酷的社会和连年自然灾害给诗人的创作带来了巨大影响。自身富裕的家庭和贫寒的大环境似乎一直刺激着宫泽贤治,就在这一年,他辞去教师职务,在住所开设了“罗须地人协会”,一心想要倾尽所有去改善家乡农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最初,农民们对来“体验生活”的少爷贤治不以为然,而他却一直身体力行、奔波劳作、开垦田地、传授技艺,直至37岁时因肺病复发去世。

《银河铁道之夜》漫画版两稿收录


“世界全体未达到幸福之前,就不可能有个人的幸福。”他将自己的这几句话躬行实践,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强撑体力为前来请教的农民撰写了一份肥料设计文书。

 

《不畏风雨》、《银河铁道之夜》以及大量的童话,都是在宫泽贤治死后被发现的。童话、诗歌、农业指导、文艺活动,他将短短37年的生命活出极高的浓度,做了无数的事,留下无数作品。但会不会他的一生其实只在做一件事呢?——追求人类真正的幸福,不止为自己。


日剧《宫泽贤治的餐桌》里的宫泽贤治




是枝裕和 56岁

 

56岁之前的是枝裕和,已经是一个知名度相当高的成熟导演,他的“作家性”特色十分突出,几乎所有作品都是由他本人创作剧本。从第一部处女作《幻之光》到第一次入选戛纳主竞赛单元的《无人知晓》,他一直致力于排除外在影响,在作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真实感”,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46岁拍摄的《步履不停》可以说是这个意义上的成功之作。

 

但事实上,《步履不停》在商业上是一部失败的作品,连制作成本都收不回来,发行公司面临破产。另外,曾经在经济和精神方面给予他巨大支持的制片人安田匡裕,在《空气人偶》杀青后离世了。

 

面对这些接踵而至的事件,是枝裕和在自传性随笔集《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中提到:

 

“我开始思考:‘自己一直以来作为作家撰写原创剧本,应该给周围的人添了很多麻烦。’”


“用别人的资金拍摄,要是没有商业价值,大家都不会幸福……”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于是2010年1月,即将迈入50岁的是枝裕和做了一件事:给自己喊停。他宣布“暂时告别电影”,并在内心放弃成为一名“作家”。

 

之后他拍摄了《奇迹》《如父如子》《海街日记》。这三部作品,可以称为是枝裕和电影生涯的分叉点。

 

这三部作品,他不再一味坚持“作家性”,而是用开放的态度与外部世界邂逅,创作时也更注重合作、注重娱乐性。

 

《奇迹》“九州新干线”的主题来自于邀约。《如父如子》的剧本创作是想着如何把福山雅治的魅力展现出来。56岁拍摄的《海街日记》尤其如此,从来都是坚持原创剧本的是枝裕和,第一次渴望把别人的作品搬上银幕——吉田秋生的漫画《海街日记》,而且首次启用日本四位人气女优。

 

《海街日记》原著漫画,一套七册,日本小学馆首次官方授权简体版

 

从漫画第一卷2007年发售就开始追的是枝裕和,一直到2012年才有机会拿到影视改编权。期间漫画一共出了六卷,如何把叙事跨度如此之大的故事,融合到两个小时的电影里,对是枝裕和来说,是第一次的新鲜体验,也是很大的挑战。

 

为了能够更加接近吉田秋生原著的感觉,是枝积极参考了小津安二郎的《麦秋》和世界观。小津导演曾说:“比起故事本身,我想讲述更加深邃的‘轮回’,或者是‘无常。’”这种“生活走向崩坏,且会不断循环”的视角,与漫画《海街日记》有一定的相似性。

 

《麦秋》剧照

“这实际上不是一部家庭电影,不将它放在更长的时间上去理解,就无法领略原作丰富的内涵。”是枝裕和这样说道。


拍摄时,是枝裕和把自己当成一个“职人”,“料理人”,考虑的是如何“烹饪”自己喜欢的原作这道料理,以及如何呈现四位主演闪闪发光的模样。

 

就这样,56岁的是枝裕和完成了自己电影职业生涯“华丽的转身”。作品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获得更多收获的可能是他自己:

 

“如果仅仅依托自己的世界观创作,往后恐怕会越来越难以产出作品。相比作家,当个职人在思想上会更通透,作品的视野也更加开阔。多亏了它们,我感到自身的能力变得更加宽广。”



26岁的今敏,37岁的宫泽贤治,56岁是枝裕和,他们代表了一个男人不同的人生阶段。尽管三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同,但在相应的年纪他们都做出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思考与选择。如今的你几岁?对于生活又正在思考着什么样的事情呢?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给我们留言,我们将在留言中抽取三位走心读者,分别赠送以上三套图书(《我的造梦之路》《梦的化石》+《海街日记》《我拍电影时所想的事》+《不畏风雨》《银河铁道之夜》)中的任一一套,下周一截止。





(本文由雅众、新经典、后浪联合发布,欢迎联系转载)

 

 



《海街日记》

吉田秋生 著 / 邓劼 译


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店购买



想要更愉快地和我们玩耍吗?

欢迎添加微信号“yazhongxiaoya”或扫以下二维码

说说你喜欢的雅众书籍

就有机会加入雅众书友群

更多消息和福利等着你哦





往期回顾

──────

吃,是一场生命的冒险!

只看了第一话就让是枝裕和变“迷弟”,抢着拍电影

10月书讯| 生活变得神秘,就像一座森林

最好的电影永远在下一部 | 新书上架


主理人:方雨辰

执行编辑:赵磊 舒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